家长要做孩子的支持者

  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永远爱孩子,永远赏识你的孩子,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样才能让他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爱。

  --美国现代教育家 约翰·杜威

  【个案点击】

  陈诚今天放学回到家里与往常不同。只见他撅着小嘴,怒气冲冲,把书包狠狠地扔在桌子上,说道:“李东那小子太坏了!他在班上大声喊我白痴,而且不止一次!还趁我不备,差点把我推到!”妈妈一听,马上说:“李东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这么做。你一定是先做了什么事惹恼他了。你都干什么了?”

  陈诚余怒未消地说:“我做什么了?我不过是在体育课上踢球时,不小心撞了他一下,这有什么呀,踢球互相撞一下很正常,我又不是故意的,他就那样侮辱我!”妈妈说:“瞧!我就知道,李东不会无缘无故地骂你,你一定把他撞疼了!”听了这话,陈诚气得都要爆炸了,他跺脚喊道:“你一点都不在乎我,你就知道替别人讲好话!”说着,把门一摔,冲出了家门。

  【案例解析】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神,是孩子的辩护律师,是孩子心中不灭的灯。孩子需要知道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但在精神上,父母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因为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上文案例中,陈诚的妈妈没有起到帮助孩子的作用。当受了委屈的陈诚向妈妈诉说时,妈妈扮演的不是辩护律师的角色,而是控诉孩子的角色。孩子在困难的时候,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第一帮助,只会导致矛盾的升级。

  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就是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孩子某些具体的行为,但对孩子的呵护关爱却是毋庸置疑的。也只有在父母的永远的无条件的支持下,在家庭温情关怀下,孩子才会充满快乐与自信,勇敢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许多父母会说:“我的孩子当然知道我爱他。”实际上,孩子往往很难分清父母是生气还是不再爱他了。就像上述案例中,陈诚将妈妈的严格要求误以为对他不在乎,也就是对他的爱不够,他小小的心灵雪上加霜,使他对父母越来越疏远,沟通难以进行。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表达支持与爱。在必要时,父母应该指出:对孩子某个行为的表扬或批评与对他的爱是不同的。要明确说出这种区别。在上述案例中,陈诚的妈妈应该首先表现出理解孩子的愤怒、受伤和屈辱,说些富于同情和理解的话,如:“你一定很生气吧?你很尴尬吧?”最好先让孩子发泄一番,等他心平气和时再讨论事情本身。这样首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才能教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处理矛盾。

  父母要告诉孩子对他们的爱,即使有时他会忘记做一些必须做的事,也要告诉他,父母对他们的爱与支持是不会改变的。要永远支持孩子,要随时看他的表情、微笑地倾听、用话语进行沟通。要以普通人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允许他在尝试中犯错误,在修正自己的行为中成长。孩子就像翱翔天际的风筝,而父母的爱与支持,就像拉绳线一样,永远牵系着孩子。

  【建议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支持是大地,让孩子感受爱的坚实;父母的支持是海洋,让孩子沐浴爱的波浪;父母的支持是助推器,让孩子飞向无量的前程。那么,怎么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呢?

  方法一:做孩子背后永远的支持者

  方法例示

  15岁的明明报名参加了全市乒乓球比赛,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可由于他求胜心切,发挥失常,最后连最差的名次都没拿到。比赛结束后,他独自坐在凳子上黯然神伤。良久,他默默站起来,正准备离去,突然,他发现不远的看台上,有一个人正对自己微笑。“是妈妈!”他飞奔过去,一下扑在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边哭边责问妈妈:“为什么你近在咫尺却不管我?”

  妈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啊,人生最难的路要自己去走,妈妈不能帮你。”“那你为什么还来看我比赛?”妈妈说:“孩子,无论你多难,妈妈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永远地看着你……”

  第二年,还是在这个体育馆,还是一样的比赛,男孩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获得了冠军。有人问他转败为胜的原因,他说:“这是因为我知道妈妈一直站在我的身后,用她充满慈祥、鼓励、信任、欣赏的眼神看着我。”

  操作提示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可是应该怎样去爱,却需要爱的智慧。爱就是支持孩子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战胜挫折中长大、成才,而不是将孩子庇护在父母的羽翼下,拼命地给予孩子。这样的孩子最终会成为生活的低能儿,在社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家长要学做孩子生命的“旁观者”!

小亮是小学四年级一位男生。几个月前,小亮跟着父母从外地来到南京,进入到现在这所学校。妈妈发现到了这里后,孩子不爱写作业,一直要父母盯着才能完成,父母只要稍微放松点,小亮就不写作业。小亮的理由很简单:这些我都会了,不需要写。妈妈很不满意,因为小亮虽然其他功课还不错,但是原来英语教材和现在不一样,所以现在小亮的英语很糟糕,一开始不及格,现在也就70多分。这样怎么行呢?妈妈要求小亮这个暑假把英语好好补起来,明天至少花4个小时在学习上。但是小亮不同意。小亮觉得平时学习够辛苦的了,放假把作业做好就行,其他时间应该好好玩玩。妈妈很生气,说这个孩子就是需要逼,有段时间天天逼着他学习之后做课外题,结果成绩提高很多。爸爸也补充说,这个孩子遇到问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怎么偷懒。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是小亮自己提出要求的,结果第一次骑摔了个大跟头,孩子就怎么都不肯骑了,最后爸爸实在没办法,一脚踹在孩子的屁股上,小亮一边哭一边骑,后来还是学会了。他们想要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能够把孩子逼成功?

小亮的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具有普遍性:有良好的愿望,但是落实到行动上常常困难百出。爸爸妈妈的想法也很具有普遍性,那就是:想要通过道理来说服孩子,道理说不通,就来武力解决。反正怎么都是为孩子好。

其实,再好的道理都是外在于孩子的。我们也看到,不少孩子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但就是不愿意去做。要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也许小的时候可以逼,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自主性不断增强,家长越来越觉得逼孩子是件吃力的事情,但是仍然不愿放弃这种方式。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缺乏自控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等。这个时候用逼迫的方式,看上去孩子在短期内达到了父母预期的目标,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并没有成长,而且即使成功,孩子也体会不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样的成功有多大的价值呢?作为父母,需要认识到,我们即使再有人生经验,即使再爱孩子,希望孩子好,但我们不过是孩子生命的旁观者,我们不是孩子人生的操控者。对待孩子,我们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愿望。但是当孩子不能达成我们的要求的时候,作为家长,先不忙指责,而是要停下来看看孩子的问题在哪里。有时候,我们家长所做的,是耐心等待。

孩子做家务时家长要做的事

培养孩子做家务时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的,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做家务时要先做好下列准备:

1、给孩子物归原处的空间或是专属的空间

先帮孩子规划出由他负责的范围,可利用家中现成的大盒子收纳玩具、等,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家。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如贴上照片、剪贴图片或画出玩具的形状。

2、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到“举手之劳”和“物归原处”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父母可以先做给他看,请他跟着做,再鼓励他自己做。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示范时边做边说明,如:"小车车累了要回家了,来!我们一起带它回家!"也可以以口头的方式解说完成的步骤,"请你从桌子上拿果汁和杯子。"利用这样生活化的句子,既可以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情形,也可以让孩子当小帮手。

3、把握时机,尽量陪孩子一起做

每个小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可以让他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父母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家务情趣。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务,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并陪着他一起做完。例如:"你可以自己用小勺子舀水吗?可以自己把子舀进花盆中吗?"让孩子多运用小肌肉,无形中也可以了解孩子的肌肉发展情形。

同时站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做家务的孩子特别爱问问题,妈妈们可要认真地回答,不要敷衍哦!因为这样可以刺激孩子观察力与思考,来个机会教育,让做家务也能成为经验分享的好场所。

4、多赞美鼓励、少批评,肯定他的努力

"你的小手好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排好耶!"这类赞美和鼓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养成他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此外,参与家务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父母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自信心、肯定自己,也培养了责任感及积极的人格。

培养孩子,让孩子拥有一项优秀的独立能力,能让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照顾好自己。

本文Hash:0c536a7683ad9bef36e32ffe0e1f6361800c4797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