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宝宝你的宣泄开关在哪里


暴力宝宝你的宣泄开关在哪里

  暴力情境1 一生气就拿玩具枪指妈妈

  小伟玩小火车玩得正起劲,妈妈催促他先去洗澡,他不愿意,妈妈一怒之下就把火车头没收了。小伟这下被点着了,把自己锁到房间里不肯出来,妈妈威胁他如果5分钟内不出来的话,就不要他了。满脸戾气的小伟冲了出来,手里端着一把假枪,居然说要打死妈妈!

  你会这样吗?

  你也许觉得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实在按捺不住脾气,就硬生生打了宝宝一顿。你可能还边打边哭,诉说儿子的不孝,还说儿子这么小就有这种可怕的想法,长大指不定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呢!

  找到开关:灵机一动的“爱之枪”

  妈妈花了5秒钟冷静下来,头脑闪过一个主意,好像发现了秘密似的对儿子喊道:“你知道不知道,这是一把‘爱的枪’!要是你用这把枪打中了我,我就不得不去亲你了!”小伟疑惑地看了看自己的枪,将信将疑地对准妈妈开了一枪。妈妈假装被爱射到,先跌倒,然后爬起来去追儿子,抓到他后使劲亲他。之后,母子俩更换了游戏角色,由妈妈打出“爱的一枪”,小伟也过来紧紧搂着妈妈,亲妈妈的脸……母子俩完全忘了先前的剑拔弩张。

  专家旁白

  粗鲁地要求宝宝无条件执行命令,宝宝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挫败感和情绪反弹。沟通不畅之际端出枪来说要“打死妈妈”,就是他企图终结这种挫败感的反应。此时,宝宝已经在怀疑妈妈是否爱他,是否还在乎他。而“找到开关”的游戏,恰恰是以一种奇思妙想,扭转了母子间的对立,自然地串联了妈妈与宝宝之间爱的表达。当妈妈机智地将儿子心中的愤怒情感诱导出来,让它安全释放,宝宝心中就不会藏着那个破坏力强大的“炸药包”。

  暴力情景2 动手后两个宝宝都成了“哭泣火山”

  每次兄妹俩一有矛盾,妈妈都袒护女儿。谁知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仗着有妈妈撑腰,总是先去撩拨哥哥。哥哥忍无可忍,趁爸妈不注意就对妹妹“发动进攻”,然后妹妹就会发出惊天地泣鬼神般的哭喊声,寻求妈妈的保护。

  你会这样吗?

  这个时候,你会不会以教导员的身份冲出来怒斥哥哥:“你还有一点哥哥的样儿呀!为什么要打妹妹?”小心,这个时候哥哥可能会变得歇斯底里,反问你:“既然你这么喜欢妹妹,我怎么做都是错的,你干吗要生我!你直接生妹妹好了!”

  找到开关:先共情,再引导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要先对哥哥表示同情:“我知道你动手打妹妹是有原因的,可以跟我说说吗?”哥哥马上滔滔不绝地告诉妈妈,妹妹怎么抢他的玩具,撕坏他的图书,闯了祸嫁祸于他……很快,哥哥把怎样打妹妹的细节,也竹筒倒豆子般说了个够。听到这些,妈妈可以说:“我很理解你的委屈和愤怒,可是,我相信你也不喜欢别人打你吧,有问题我们要去申诉和谈判,我相信你知道应该怎么做。”

  专家旁白

  随着单独二胎的放开,对弱小一方的偏袒,会在大宝心中埋下不满,使得双方的暴力冲突升级。正确的方法是在一开始两个宝宝有矛盾时,妈妈不要轻易当裁判长,而是引导宝宝们自行解决矛盾。比如,妈妈准备一个麦克风,假装自己是电视台记者,一本正经请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一起来评评理,判断一下谁对谁错。然后,妈妈将麦克风递给两个宝宝,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这一方法可以公平地给他们同等的发言机会,尽情释放自己的委屈,也促成他们反省自己的无理和冲动之处,妈妈也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下角色互换游戏,两个宝宝从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以后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暴力情境3 击打玩偶令宝宝兴奋不已

  原原妈说,儿子原原上辈子一定是一个恐怖大亨,因为他能将家里任何一样东西当成他的武器,拳打脚踢地乱比画,嘴里还不断发出武侠片里高手搏命的“噼噼啪啪”的声音。看到他拿着家里的饭勺将玩具小人儿的头敲得梆梆响,妈妈的心都在哆嗦!

  你会这样吗?

  你可能会马上阻止这样的暴力行为,对他进行一番诚恳的说教,并威胁他说:“下次再看到你这样敲玩偶的头,我就拿饭勺来敲你的头!”结果,宝宝很可能干脆把玩偶的整条胳膊都卸下来,想看看妈妈做作反应!

  找到开关:从破坏者变身拯救者

  遇到宝宝折磨玩偶的情况,妈妈灵机一动,问他:“你这是在扮演超级英雄,打击作恶小人儿吗?我可以加入吗?”在与儿子敲击了一通后,妈妈开始调动儿子的英雄主义情结,喊道:“啊,天哪,这可怜的人满脸是血了,一条胳膊也脱臼了,超级英雄,你看该怎么办啊?”原原机灵地反应:“打120,送医院!”于是,游戏进入第二个阶段,妈妈让超级英雄抱着小人儿,开着“救护车”进医院。理所当然,原原扮演的角色,变成了“超级医生”,替玩偶包扎头部,又细心地把玩偶的手臂安回去,然后一脸爱意地看着由他拯救的玩具小人儿,好像不记得刚才用饭勺打伤它的人是谁。

  专家旁白

  男孩的肾上腺素发达,更需要把能量释放出来。面对暴力宝宝,我们不能用简单粗暴的管教法,而要搞清他的暴力行为背后的心理诱因。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满热情地加入他的游戏中,当他的助手或小队长。得到宝宝的信任后,再暗暗改变游戏规则。有时你会发现,游戏玩久了,妈妈有意识地将游戏的后果展现出来(比如,玩偶受伤了,血直流,疼得直叫),宝宝自己也会生出恻隐之心,觉得自己以前的暴虐非常不妥。当他从破坏者转变为拯救者,自己就能改变游戏的走向。这不仅是妈妈给予的机会,也是宝宝自己内心深处长出的善良种子,后者,才是根除暴力的机遇。

宝宝智力开发的起点在哪里?

中国大部分家长对唤起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太重视或者没有很好的发子,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大误区。那么何时何处开始着手宝宝智力开发呢?

智力开发一直是早期教育中最敏感也最受家长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家长从孩子一出世起就忙着训练语言能力,企盼着孩子能奇迹般地早日开口说话。可是,不管家长如何努力,婴儿说话大都在一岁以后,而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却有比语言训练更为重要的智力训练项目被父母们疏漏了,这就是感觉运动能力的训练。

强调培养婴幼儿的感觉运动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孩子多听多看以及发展身体的运动水平,这些训练项目只是被作为手段与途径,真正的目的是使孩子在自身运动和操作物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譬如,婴儿喜欢抓啃东西和扔掷东西,有的家长认为抓啃东西不卫生,扔掷东西太烦人,于是均予以禁止,却不知这样已使孩子丧失了发展智力、增长智慧的大好机会。因为,孩子抓啃到的不只是具体的玩具和物品,而是综合了触觉、视觉及味觉在内的感觉与体验。扔掷东西对于婴儿来说更是一项内容丰富的学习过程。将物体抛出不仅需要脑和手的协调运动,同时通过主客体的分离、物体下落的轨迹、落地的远近及声响,可以从中观察和学习到许多于成人早就熟视无睹而于婴儿却是极为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身体运动与物体运动间的因果关系。

智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如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内容。在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不是知识量的增长,而是思维结构的突变。我们鼓励婴幼儿多参加那些与自然物体直接接触的实践活动,是由于孩子在此过程中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探索活动,这与由成人通过语言来传播知识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为建立概念,前者是通过主动思考和亲身体验,真正经过了大脑的运转;而后者则是间接、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而主动思考又必须以主动参与为前提,参与的动力则来自于好奇心这样一种心理力量。因此,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内容。中国的父母对如何唤起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历来是不大重视的,成人们已习惯于把儿童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早期智力教育的一大误区。

教你在宝宝两岁前开发智力的玩法

  一、适合新生儿到6个月大婴儿的玩具

  ①小挂件

  那些转动的小部件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注意把它们放在孩子能看见的较低的地方。最好的小挂件是每隔几天就可以改变一下形状。

  ②可挤压或吸吮的玩具

  一些圈状的和其他各种形状的橡胶玩具,婴儿可以很容易抓住,也可以放进嘴里。

  ③柔软的玩具或球类

  最好的是那些制作简单、用料不同的玩具。

  ④塑料套膜照片和小镜子

  这些应该挂在婴儿的小床边,让他看得到。

  ⑤拨浪鼓、铃铛等有响声的玩具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孩子投掷、拍打、挤捏、吸吮玩具时,它们会发出声音。

  (编辑:苗皓)

本文Hash:73258a54848168a76ac7a56b2866278bf178e7da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