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儿童的心理保健

情绪与儿童的心理保健:

情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情绪指短暂、强烈而具有情绪性的感情反应,如喜、怒、忧、悲、恐、惊等。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或看作情感的同义词,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由于人以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带有某些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的情绪有各种不同表现。情绪的表现是伴随个体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验等因素而转移的。人的情绪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使人愉快的积极情绪,如欢乐、喜悦、舒适等,另一类是使人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如愤怒、悲伤、恐惧、焦虑、痛苦、忧愁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常伴随紧张状态,紧张和由它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可危及人的健康。消极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必要的反应,它能动员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消极情绪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或造成生理机能的失调,如果它的强度过大或待续时间过长,还会引起躯体或心理的疾患。长期以来,人们把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积极的情绪能提高活动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儿童心理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儿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尽量防止和消除儿童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让儿童学人运载触发其情绪反应的情境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掌握应付各种心理压力的对策,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增加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合理疏泄和消除消极情绪等。具体应包括以下几项措施:调整认识儿童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序,在一定程序上取决于儿童对于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对于相同的情境,儿童可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儿童的认识和评价部分地取决于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如何影响儿童基本需要的满足,也取决于这种情培如何影响儿童自主、认同或其他目标的实现。要让儿童通过学习,懂得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不能给予满足的,哪些目标是能够达到的,哪些目标是不可企及的,并逐步学习以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替代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懂得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儿童的情绪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的调整有益于儿童以积极的情绪替代消极的情绪。应付对策触发儿童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境在所难免,要指导儿童学习积极、主动地应付各种心理刺激或压力的策略,以保持主客体之间及自身内在的平衡。例如,学习用理智去控制个人的情绪,或用转移的方式尽快摆脱冲突或挫折的情境,或用幽默的方式摆脱窘困、和缓气氛和减轻焦躁等。儿童偶然地自觉或不自觉地藉助压抑、投射作用、文饰作用、幻想等心理防御机制应付各种心理压力能暂时缓解心理紧张,但是如果不适当地运用,则会使儿童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应及时加以纠正。

儿童龋齿炎的护理与保健

成人牙周患病率达96%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5岁儿童患龋率平均为76.5%,12岁儿童52%有牙结石,7岁以上的儿童50%左右患有牙龈炎。

前不久,长沙市牙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5000名中小学生和社区人群进行了专门的口腔健康调查。调查显示,长沙市被调查对象中,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高达70%以上,人群恒牙患龋率达50%以上,成人牙周患病率达96%。

五大问题影响孩子牙齿

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刘丽辉教授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影响孩子的牙齿健康。首先是龋齿(俗称虫牙),有些父母不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及科学喂养,造成最严重的“奶瓶龋”,使很多婴幼儿门牙全部坏掉;其次是牙龈炎,6-10月乳牙萌出,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这段时间的口腔卫生也很重要,否则萌出牙的牙龈很容易发炎;第三是“地包天”(俗称“兜齿”),由于人工喂养,奶瓶角度太大,压迫上颌骨发育,正常姿势应该是与奶嘴呈45度;第四是意外伤害,孩子学走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碰撞和摔跤;第五是口腔粘膜病,有的家长没注意患儿的口腔清洁,尤其是接触口腔的奶嘴、玩具的卫生,导致鹅口疮、牙龈炎、口腔溃烂。

健康护牙从娃娃开始

长沙市口腔医院院长段亚光教授介绍,小儿出生到3岁时期是乳牙继续钙化、陆续萌出、形成乳牙列的阶段,也是恒牙牙胚陆续形成和恒牙处于钙化的时期。此时也是小儿呀呀学语的阶段,需要乳牙来辅助发音。可见乳牙对孩子的早期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确保婴幼儿口腔健康?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健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婴幼儿应适当限制摄入含糖分高的食物,食用一定粗粮或是硬的食品,并尽量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学龄前儿童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学龄儿童每年检查一次。

左撇子儿童的心理保健方

  美国的一些儿童心理治疗专家、儿童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最近通过一项最新专题研究惊讶地发现,在习惯于使用左手的所谓“左撇子”儿童中,出现心理失衡者所占的比例竟然比一般同龄孩子高出约26个百分点之多!而显示“心理失衡”的症状可能五花八门,其中包括、自惭,较为强烈的孤独感或失落感,不合群,轻度抑郁,而且这些消极心理如果长期难以克服便容易引起尿床、失眠、食欲不佳、经常头疼、记忆力差等表现异常,最终还可能导致智力发展迟缓,并进而使得学习能力低下,与此同时还可能明显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左撇子儿童的心理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孩子所处的“异常”的“环境”,或周围的“气氛”诱发的。

  如果父母常常以“百思不得其解”的口吻逢人便说:“这孩子好怪哪,竟喜欢用左手写字……”如果教师当众对左撇子孩子的行为表示出过分的好奇,甚至奚落、嘲笑左撇子孩子动作不协调、不灵巧,如果左撇子孩子常常遭到小伙伴们的冷落(如不让他们一起参加游戏或运动),时间一长孩子便极有可能产生一种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怪物”之感,并自行把自己划为不受欢迎的“另类”,发展下去则会陷入自卑、自惭等心理困境难以自拔,到头来心理健康自然便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专家们特意向父母提出了如下合理化建议――

  △左撇子只是一种“习惯”首先,作为父母、教师的成人社会应该了解10%左右,这就是说,每l0个人中就有1个习惯于以左手为主做事。一项统计还证实,在1OO年前的同类调查中,左撇子的比例仅为7%,这意味着左撇子的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呢!不妨让孩子也明白“习惯”,如此而已,因而教育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是左撇子时既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自卑自怜。

  △不要“赶鸭子上架”最新研究证实,左撇子的大脑结构与一般人有所不同,因而强迫他们改用右手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并可能使他们陷入更深的心理困顿中更痛苦地挣扎。据美国哈佛医学院所作的一项试验,强迫孩子改用右手者成功率仅5%,而落在其余95%的孩子心上的心理阴影却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对其一生产生负面影响。

  △对他说“干得真棒”孩子如用左手学着写出一个字、剪出一朵纸花或切开一个苹果,你得多多表扬,“干得真棒”可能是一句最为合适的赞辞。当孩子用左手投出一个好球时,你应该及时评论说:“看,左手完全能和右手一样打出好球!”

  △用左手不是做不好的理由有的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字写不好、球投不准,或手不够灵巧时,便简单地将其归罪于孩子的左撇子习惯。长此下去孩子就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的失败与自己的左撇子紧紧练习在一起,落在内心深处与自家的左撇子习惯相连的阴影也会越来越浓重。既然这种“因果”关系并无科学道理,那么理应尽快帮助孩子予以割断。

  △扩大孩子的交往面不少左撇子儿童由于用手“习惯”与大多数孩子相异而在游戏时遭到冷落甚至排斥,于是可能渐渐“淡出”社交圈,还有的平时只是同病相怜地跟少数其他左撇子孩子结伙,孤独感、失落感等负面情绪随之可能愈演愈烈。鉴于此,不妨有意识地指导孩子某些交际技巧,引导孩子主动扩大其社交面,帮助他们学会与一般孩子也能不分你我地融洽相处。

  △告诉他自己的优势等孩子稍大时,便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但左撇子并非低人一等――正因为左撇子在运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与一般人 比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竞争中反而可能具有某些特别的优势。实际上,左撇子的球星、科学家、政治家比比皆是。左撇子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只是面临着比一般人较多的挑战而已。

  △加强暗中的保护客观地讲,左撇子儿童发生意外事故(包括跌跤、被尖锐硬物割伤、运动中受伤等)的可能性确实要比一般儿童大(据悉可能会大至少1倍)。这首先是因为,左撇子的脑结构决定了其身体协调和平衡的能力稍逊于右撇子,如左撇子儿童一听到声响(不管来自左方还是右方)便往往把头一律转向左侧,正因为如此,他们走路、骑车、溜冰时较易摔倒。其次,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的各种用品都是按照右撇子的使用方便设计的,左撇子儿童学骑车时应戴上安全头盔,参加游戏时脚穿防滑鞋,但这并不是说你可以不允许孩子参加正常活动。要知道,提高注意安全的积极意识,并由此来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呀!  

本文Hash:84214524a536059bfc21a09d2ca9cb70393b38a0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