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秘诀,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复杂的人际关系、严酷的工作压力、高涨的生活成本、不断贬值的人民币……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无时无刻都不在练就一颗愈发强大的内心。而在竞争更激烈的未来,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却是父母现在就能把握的事情。

经常处于高压环境下的父母,本能地希望孩子可以远离各种伤害以及不安全因素,但是古人云: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番坦途,只是父母的美好愿望。那么,如何让孩子小到当下可以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大到未来可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除了我们要控制自己事事代劳、过度保护的本能,其实,从小应该给孩子的心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宝宝强心剂:“家里让我感觉很安全,很快乐。”

父母自己的生活状态越快乐,孩子越有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父母的快乐和烦恼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孩子,即使孩子正在面对伤病或者残酷的战争,只要他能感觉到爸爸妈妈之间,以及整个家庭里充溢爱和温暖的感觉,他都会有勇气面对所有困难。

好父母这样做:晨佳是一位既能照顾孩子的育儿能手,又是一位爱生活、爱自己的活力美妈。她每天眉开眼笑、耐心十足、活力无限,回到家就会大声呼唤:“我回来了!”做好饭则招呼大家“咪西咪西啦”。她还时不常地组织野餐、泡温泉、水果采摘等家庭聚会。在她饱满、愉悦情绪的感染下,老公和孩子也都精神奕奕,家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宝宝强心剂:“规律的和可预测的生活让我很安心。”

父母总是挖空心思为宝宝购买超炫的玩具、策划兴奋的旅行,他们认为,这些新鲜的刺激会让孩子得到更多快乐。其实,孩子也需要可预测的、连续性强的规律生活,比如晚上大家一起吃饭,之后再散步或者做游戏,并将这样的安排长时间地固定下来,给孩子一种可以掌控的感觉,消极和焦虑的情绪也会减少。

好父母这样做:叮当入园前3个月,妈妈就开始有意识地安排她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规律生活。比如,7点起床、10点户外玩耍、12点前结束吃饭,然后漱口、擦嘴,自己脱衣上床睡觉;下午2点左右起床,自己穿衣服,整理床铺;下午4点加餐……晚上9点之前入睡。妈妈还经常带叮当到即将要上的幼儿园玩一玩,和老师熟悉熟悉。入园后,叮当简直就把幼儿园看成是自家的“自留地”了,几乎没有抵触情绪。

宝宝强心剂:“我知道,爸爸妈妈有事都会告诉我,和我商量。”

孩子长得越来越快,想唬他或隐瞒什么都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他甚至还会用丰富的想象力,编造出一种比现实还糟糕的状况。所以,既然难以隐瞒,还不如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告诉他实情。比如爷爷生病了,小金鱼死了。孩子有了安全感,会表现得更加坚强。

好父母这样做:马上秋收了,琪琪的外婆准备回老家收玉米,琪琪也要随外婆一起回去,她还坚持带上自己养的两只小鸡朋友—“叽叽”和“喳喳”。为了不给外婆增加负担,妈妈就跟琪琪商量:小动物不允许带上火车,所以你不能带上它俩哦,让妈妈帮你照顾它们可以吗?”虽然极不情愿,但琪琪还是跟妈妈拉钩盖章,答应了妈妈。

宝宝强心剂:“我知道怎样处理好情绪和坏情绪。”

如果孩子每次哭闹或感觉沮丧、生气、失望时,父母都用逗他开心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高兴起来,这恐怕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不开心是不对的。那么将来孩子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则不愿意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将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在难过的时候可 以微笑,而是可以和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平相处。

好父母这样做:舅舅带乐乐去博物馆观看非洲野生动物展览,不料正赶上闭馆日。看着大门紧闭的博物馆,乐乐的小脸立马耷拉了下来。这时,舅舅开导他说:“我和乐乐一样不开心。不过博物馆明天才能迎客,咱们去附近公园溜达溜达,明天再来好不好?”乐乐脸上的表情渐渐由阴转晴。认同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引导孩子正视自己负面情绪的良好开端。

宝宝强心剂:“我不着急,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

遇到难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教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孩子心里播下乐观、自信的种子。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因为积木总是倒下而沮丧时,不要替他搭一个完美的城堡哄他开心,而是鼓励他再试试。乐观、坚韧的孩子面对任何环境,都会有信心解决问题。

好父母这样做:佳玥从车中钻出,先行一步回家开门,爸爸则寻找停车位。当爸爸回到家时,佳玥还在费力地拧钥匙,而门却纹丝不动。她气急败坏地将钥匙递给爸爸,说:“锁太难开了,你来吧。”爸爸并没有接钥匙,而是反问佳玥:“还记不记得,爸爸是怎么打开爷爷的樟木箱子上的那把旧锁的?”听了这话,佳玥像是突然开了窍。只见她麻利地卸下书包,取出削笔刀,将铅末和笔屑分开,然后把铅末灌入锁眼中。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门顺利打开了。

培养孩子耐心的三个秘诀

面前的蛋糕还没吃完,毛毛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巧克力;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毛毛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毛毛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3岁的毛毛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急性子”,遇事没有一点耐心。

早教专家表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例如,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专家强调,父母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年纪、能力及脾气秉性。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本身也是急性子,就很难去训练小朋友的耐性。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力求做个耐心的典范。

方法1:刻意让孩子等待

佳佳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佳佳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专家点评:以上案例列举的方法对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方法2: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专家点评: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方法3:默契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 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大秘诀 常抱孩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说:“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摩擦。”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

  成人更是如此,它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

  中国的孩子远比美国的孩子得到的拥抱和亲吻少,到了10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拥抱和亲吻他们了。

  除了握手,他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身体有接触。也就是说,他们通常在10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

(实习编辑:张蔚蔚)

本文Hash:12b42d5697130ebab97f1b4093088ad746396399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