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的原因有哪些家庭因素是主因

孩子自卑的原因有哪些?孩子自卑情绪的产生,通常来自家庭,比如家庭破裂不完整,家庭教育方式不对,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对,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心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产生自卑情绪的原因吧!1原因一:家庭不完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生活在破裂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孩子。当看到别的小朋友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就更加伤心,感到很自卑。解决方法:真诚面对孩子的问题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家庭的变化。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他的不安,失去对大人的信任。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家庭破裂的事实。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允许另一方探视,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并享受亲子之情。2原因二:父母粗暴、专横的教育方式。由于家长不能以理服人,常常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解决方法:创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信,比如,父母平时可以多点与孩子沟通、多点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要动不动就摆出家长的权威资格,在与孩子交谈时,多用“你怎么看呢?”“你认为这样行吗?”,这些细节都会让孩子感觉到平等和尊重,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在家里应该是相亲相爱的,家庭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经常有形容,父母如朋友就是如是说。3原因三: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因此父母的这种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解决方法:父母学会自信、乐观,给孩子一个好榜样4原因四: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负面的语言是一种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解决方法:多赏识赞扬,少批评指责。孩子其实是很脆弱的,孩子有一颗玻璃心。这颗脆弱的心承载太多的来自父母的负面语言,将会碎裂成无数的自卑因素,刺伤自己。谁也不喜欢总是受父母的数落、指责。孩子是越表扬越上进,越批评越下滑。说你行,你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抓住无关大局的小缺点大做文章。当然表扬也有方法,有也度,全看家长去把握了。5原因五: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家长由于自己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比较高。这样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在无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形成给自己定高标准的习惯。但是,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或自己的要求,则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解决方法: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家长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因为孩子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一时的退步不等于以后不进步,也许孩子的起跑点比较低,但能说终点站他一定落后于别人吗?所以,家长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 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不能抱有买彩票的心理,赢了再赢是不可能的,要淡化自己的分数观,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拿孩子与其他人对比,以伤孩子的自尊。6原因六:把孩子放入横向或纵向比较中让孩子自卑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孩子的成绩,便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这次考了92分,你怎么才81分”?尤其是在亲友前面和大众场合下,“比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另一种是纵向比较,家长往往只看成绩,不去分析原因。家长要找原因多分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解开孩子身上的“死结”,而不是一味地比较和批评。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看重过程,把眼光放长远

分数总是有起有伏,家长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不要拿孩子与其他人对比,要重过程不重结果。家长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不能容忍孩子的不完美,要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样样出色。相比一时的分数,孩子一辈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7原因七: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孩子能力不足产生自卑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都有喜欢尝试、敢于探索、好奇求知的愿望。孩子毕竟要融于社会,适应集体。所以,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脚,因为不会,所以继续仰仗大人的帮助,变成生活的低能儿。解决方法:放手孩子,让孩子锻炼。

儿童的自卑与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差很有关系。家长不要从小事事包办,一切替孩子做好。尤其是隔代抚养中,孩子容易被祖辈溺爱。不要嫌孩子手脚不灵活,动作慢。因为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还不够好,从不熟练到熟练,是必经的过程。该让孩子做的要放手让他做,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有8个原因

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有哪些?大家都知道,溺爱孩子是现在家庭中存在的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同时,大家也知道溺爱孩子其实对孩子的未来,一点也不好,那为什么家长们还是那么溺爱孩子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原因吧!1隔代抚养产生的责任感的缺位责任感的缺位是导致隔代溺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做父母的就算想宠爱孩子,也懂得应有所收敛,否则会惯坏他,而且我们得为此负责。但是,如果我们做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么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顾虑,“从这个角度讲,祖父辈溺爱孙子孙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2隔代抚养溺爱孩子是因为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在隔代抚养中,做祖父辈的特别怕孙子辈的出安全问题,他们特别在意安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孩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一旦照顾中出现安全问题,他们会觉得对不住儿女。第二、做老人的,开始越来越多地面对死亡问题,很多老人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的死亡恐惧,于是将这种恐惧投射到孙辈身上,也特别担心他们出问题。虽然做父母的也会有这种担心,但老人们的担心经常会显得缺乏理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死亡恐惧。实际上,如果做父母的经历过太多的生死离别,他们也很容易特别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3隔代抚养溺爱孩子是因为老人为了争宠在以前的家庭中,因为孩子多,一般是孩子要竞争长辈的爱。但现在,这种情况颠倒了过来,现在的孩子生活在“4+2+1”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6个人的爱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并且,为了让孩子更在乎自己的爱,这6个人不免会出现竞争的格局,大家都争着向孩子表达爱,甚至唯恐被其他人压过。父母要负责任,所以会控制自己的争宠心理,但老人们就容易失去控制。这是一种‘争宠’并且,争宠的目的是让孩子高兴,而不是让孩子成长。因为爸爸妈妈都是独子,所以结婚的时候是两家都置了新房,很多孩子的姓名中含有两头长辈的姓氏,外公外婆的称呼也改成了爷爷奶奶,老人们也最喜欢问孩子你是喜欢北边(东边)的爷爷奶奶还是喜欢南边(西边)的爷爷奶奶?就这样,使得孩子从中投机取巧。4隔代抚养溺爱孩子是因为老人的一种补偿心理在留守家庭中,孩子的爸爸妈妈外出挣钱,将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更会心疼孩子,他们觉得和正常的孩子相比他们已经少了爸爸妈妈的爱,所以老人会更全身心地带孩子,特别是在身体方面,不能饿着,不能冻着,更不能生病,这样起码在孩子的父母过春节回家时能让他们看到一个健康的孩子。而事情往往适得其反,你越是溺爱越是难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有的爷爷奶奶怕孩子饿着,喂孩子吃,还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追着喂,养成了孩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没有哪一顿能吃得安心吃得饱。因为捂得厉害,孩子又经常感冒。孩子种种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自私、霸道,凶的时候比谁都厉害,软的时候比谁都胆小,让人捉摸不透。5“内在的小孩”的投射人老了,自己也会变成小孩这主要是,他们发现,自己说了算的地方越来越少,结果他们容易变得和孩子一样固执和任性,总需要儿女们的安抚和说服。但同时,他们一样会觉得自爱有罪,无法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在的小孩”的需要,于是将它投射到真正的小孩———孙辈身上,从而进行无限度的溺爱,一切以孩子的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这其实也是他们内心中渴望的原则。案例:退休的张婆婆与丈夫对唯一的外孙疼爱有加,6岁的孩子在家里是绝对的“ 霸王”,外孙的拳打脚踢、破口大骂,向来被他们笑纳为“享受”。外孙上学前班了,从家里到学校只有区区300米的路,老人心疼孩子,却要用“摩的”接送。6传宗接代的冲动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说,传宗接代———也即传播我们自己的基因———是我们最重要的本能需要。一开始,儿女们负担着这个责任,所以老人们会溺爱儿女。但当儿女们生儿育女后,他们传宗接代的任务就完成了,现在该孙辈们承担这个责任了,所以老人们会对孙辈特别地疼爱有加,让儿女们经常会产生嫉妒感。以上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使得隔代抚养更容易演变成溺爱。并且,因为我们的文化特别讲孝道,所以孩子的爸爸妈妈在挑战老人们失去理性的溺爱时,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现在做父母的普遍又比较忙,他们只好放手让老人去管,这进一步加剧了溺爱的情形。7时代背景造成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改革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匮乏的条件下,而且每个家庭一般都有多个兄弟姐妹,不仅物质条件得不到满足,就算精神关爱也偏少。这样一来,我们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渴望就藏在我们内心中,成了我们“内在的小孩”的重要内容。现在,我们身为父母了,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丰盛的时期,于是我们“内在的小孩”未被满足过的愿望被充分唤起。并且,因为现在主要是独生子女,于是至少父母两个人的“内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个独生子女身上了,这就很容易导致溺爱。现在的父母经常感叹:“我那个年代,什么都没得到过,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重复我那种生活。”这一点在祖辈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因为祖辈比我们生活得更苦。第二祖辈比父辈少了一份“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8文化背景导致家长溺爱孩子我们的文化是,自爱有罪,应该爱别人。但是,人天性首先是自爱的,我们被教导不自爱,其实是违反了人性。在这种教导下,我们压抑了自爱,但被压抑的自爱必须表达出来,而孩子无疑是最适合的表达对象。这样一来,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容易比那些尊重自爱文化中的人失去分寸,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许多溺爱型的父母,他们已习惯了毫无保留地给予,一旦在他们也需要子女的爱时,才猛然醒悟,孩子对他们却是那么冷漠,他们不明白他们的爱为什么得不到回报,有的孩子在犯罪入狱之时还会将怨恨的目光投向最爱他的那个人,此时,我们父母才后悔不迭:当初他们种下的不是爱的种子,而是仇恨的幼苗。

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有哪些主要有8个原因

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有哪些?大家都知道,溺爱孩子是现在家庭中存在的一种普通存在的现象,同时,大家也知道溺爱孩子其实对孩子的未来,一点也不好,那为什么家长们还是那么溺爱孩子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原因吧!1隔代抚养产生的责任感的缺位责任感的缺位是导致隔代溺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做父母的就算想宠爱孩子,也懂得应有所收敛,否则会惯坏他,而且我们得为此负责。但是,如果我们做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么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顾虑,“从这个角度讲,祖父辈溺爱孙子孙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2隔代抚养溺爱孩子是因为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在隔代抚养中,做祖父辈的特别怕孙子辈的出安全问题,他们特别在意安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孩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一旦照顾中出现安全问题,他们会觉得对不住儿女。第二、做老人的,开始越来越多地面对死亡问题,很多老人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的死亡恐惧,于是将这种恐惧投射到孙辈身上,也特别担心他们出问题。虽然做父母的也会有这种担心,但老人们的担心经常会显得缺乏理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死亡恐惧。实际上,如果做父母的经历过太多的生死离别,他们也很容易特别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3隔代抚养溺爱孩子是因为老人为了争宠在以前的家庭中,因为孩子多,一般是孩子要竞争长辈的爱。但现在,这种情况颠倒了过来,现在的孩子生活在“4+2+1”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6个人的爱都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并且,为了让孩子更在乎自己的爱,这6个人不免会出现竞争的格局,大家都争着向孩子表达爱,甚至唯恐被其他人压过。父母要负责任,所以会控制自己的争宠心理,但老人们就容易失去控制。这是一种‘争宠’并且,争宠的目的是让孩子高兴,而不是让孩子成长。因为爸爸妈妈都是独子,所以结婚的时候是两家都置了新房,很多孩子的姓名中含有两头长辈的姓氏,外公外婆的称呼也改成了爷爷奶奶,老人们也最喜欢问孩子你是喜欢北边(东边)的爷爷奶奶还是喜欢南边(西边)的爷爷奶奶?就这样,使得孩子从中投机取巧。4隔代抚养溺爱孩子是因为老人的一种补偿心理在留守家庭中,孩子的爸爸妈妈外出挣钱,将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更会心疼孩子,他们觉得和正常的孩子相比他们已经少了爸爸妈妈的爱,所以老人会更全身心地带孩子,特别是在身体方面,不能饿着,不能冻着,更不能生病,这样起码在孩子的父母过春节回家时能让他们看到一个健康的孩子。而事情往往适得其反,你越是溺爱越是难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有的爷爷奶奶怕孩子饿着,喂孩子吃,还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追着喂,养成了孩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没有哪一顿能吃得安心吃得饱。因为捂得厉害,孩子又经常感冒。孩子种种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自私、霸道,凶的时候比谁都厉害,软的时候比谁都胆小,让人捉摸不透。5“内在的小孩”的投射人老了,自己也会变成小孩这主要是,他们发现,自己说了算的地方越来越少,结果他们容易变得和孩子一样固执和任性,总需要儿女们的安抚和说服。但同时,他们一样会觉得自爱有罪,无法坦然地面对自己“内在的小孩”的需要,于是将它投射到真正的小孩———孙辈身上,从而进行无限度的溺爱,一切以孩子的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这其实也是他们内心中渴望的原则。案例:退休的张婆婆与丈夫对唯一的外孙疼爱有加,6岁的孩子在家里是绝对的“ 霸王”,外孙的拳打脚踢、破口大骂,向来被他们笑纳为“享受”。外孙上学前班了,从家里到学校只有区区300米的路,老人心疼孩子,却要用“摩的”接送。6传宗接代的冲动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说,传宗接代———也即传播我们自己的基因———是我们最重要的本能需要。一开始,儿女们负担着这个责任,所以老人们会溺爱儿女。但当儿女们生儿育女后,他们传宗接代的任务就完成了,现在该孙辈们承担这个责任了,所以老人们会对孙辈特别地疼爱有加,让儿女们经常会产生嫉妒感。以上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使得隔代抚养更容易演变成溺爱。并且,因为我们的文化特别讲孝道,所以孩子的爸爸妈妈在挑战老人们失去理性的溺爱时,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现在做父母的普遍又比较忙,他们只好放手让老人去管,这进一步加剧了溺爱的情形。7时代背景造成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改革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匮乏的条件下,而且每个家庭一般都有多个兄弟姐妹,不仅物质条件得不到满足,就算精神关爱也偏少。这样一来,我们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渴望就藏在我们内心中,成了我们“内在的小孩”的重要内容。现在,我们身为父母了,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丰盛的时期,于是我们“内在的小孩”未被满足过的愿望被充分唤起。并且,因为现在主要是独生子女,于是至少父母两个人的“内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个独生子女身上了,这就很容易导致溺爱。现在的父母经常感叹:“我那个年代,什么都没得到过,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重复我那种生活。”这一点在祖辈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因为祖辈比我们生活得更苦。第二祖辈比父辈少了一份“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8文化背景导致家长溺爱孩子我们的文化是,自爱有罪,应该爱别人。但是,人天性首先是自爱的,我们被教导不自爱,其实是违反了人性。在这种教导下,我们压抑了自爱,但被压抑的自爱必须表达出来,而孩子无疑是最适合的表达对象。这样一来,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容易比那些尊重自爱文化中的人失去分寸,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许多溺爱型的父母,他们已习惯了毫无保留地给予,一旦在他们也需要子女的爱时,才猛然醒悟,孩子对他们却是那么冷漠,他们不明白他们的爱为什么得不到回报,有的孩子在犯罪入狱之时还会将怨恨的目光投向最爱他的那个人,此时,我们父母才后悔不迭:当初他们种下的不是爱的种子,而是仇恨的幼苗。

本文Hash:afc12422a2c61a9a71e84fca431867dcf37f6b54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