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童话”适合孩子吗?或会对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安徒生的童话总是如此的美好,丑小鸭最终也变成了白天鹅,但是《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这个故事最近在网上走红,究竟这样的“黑暗童话”是儿童不宜还是对孩子的现实教育?

安徒生的童话总是如此的美好,丑小鸭最终也变成了白天鹅,但是《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这个故事最近在网上走红,究竟这样的“黑暗童话”是儿童不宜还是对孩子的现实教育?

“黑暗童话”:儿童不宜还是现实教育?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然而,近日,微博网友“lemurben”披露的一则丑小鸭故事,却并非如此。

这个名为《一只丑小鸭的悲剧》的故事,主要内容为:小鸭子听完鸭博士讲述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后,坚信自己是天鹅,然而妈妈却告诉它只是一只鸭子。小鸭于是离家出走,不料被一名妇人捉到,被做成一盘烤鸭。

“小鸭疯一样地挣扎,还狂喊着自己是天鹅。妇人什么也听不懂,只是用力按住它,终于把它宰了。”童话结尾,如此残忍地描述。

短短几天,这则故事在微博上被转发1.5万多次,被网友称为“黑暗童话”。

据百度“百科词条”,“黑暗童话”为童话的另一面,它相比于传统的童话要更加现实,在某些时候会让人觉得恐怖。

抽样调查,低龄儿童无法接受故事的悲惨结局

记者近日走访福州各大书店发现,这则故事被收录在朝华出版社的《中国经典童话》中,而网友“lemurben”告诉记者,他是在一本名为《快乐宝贝枕边好故事:启迪小故事》的书里发现这个故事的。

“这故事最大的问题是扼杀梦想。”“lemurben”如是说。

这样的“黑暗童话”,孩子们读完反应如何呢?

记者打印出《一只丑小鸭的悲剧》,先后对幼儿园至初一阶段的10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男、女各5名。低龄的4名女孩和3名男孩接受不了这个故事,而略大一点的1名女孩和2名男孩表示,挺有新意,最大感受是不能离家出走。

5岁的幼儿园大班女孩林轩雨说:“这个故事不好听,不是童话吗?怎么会这样?”6岁大班女孩小练说:“我喜欢安徒生的丑小鸭,因为一路上遇到的人和动物都很善良,不喜欢这个,太残忍了。”

8岁的一年级男生王小乐说:“出门为什么不跟妈妈说呢?变成烤鸭的结局,说明离家出走是不对的。”13岁的初一男生陈烨听完故事后,将一段感想写进一则作文:“童话中的丑小鸭最后变成天鹅,而小鸭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世界黑暗的一面,让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其实只是最平凡的一个生物。”

12

奖惩不当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奖惩还存在很大争论,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青少年处在是非观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奖励可以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心态,适当的惩戒可以培养孩子高度的责任感以及适应学校和社会要求的能力。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奖励或惩罚不当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小华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而一直住在农村奶奶家,在他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回城里一起生活。他爱劳动,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中等。但是由于他比较贪玩,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为此老师不断地向他的父母告状。加上他在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讲卫生和不太文明的习惯,父母和哥哥经常对他谩骂甚至责打。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在家里没有他说话的余地”,亲子关系与手足关系都非常不好。

他曾经对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道:“我不喜欢这个家。”他非常惧怕父母和哥哥经常对他的惩罚。为了逃避惩罚,他学会了说谎;为了报复父母和哥哥,他多次偷窃家里的钱物。到了初中,他依然得不到家人与老师对他的信任,为此他丧失了信心,曾经三次离家出走。

以上事例说明,惩罚的效果不但很差,而且惩罚的结果往往只能使孩子变得粗野、迟钝,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种惩罚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联系,父母的教育也很失败。有很多孩子,最初害怕父母的责打,然而时间长了,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我行我素。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奖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在对孩子奖罚之前,没有弄清奖罚的目的,而且在进行奖罚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奖赏、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既不是为了父母情感的宣泄,也不是为了展示父母的教育艺术,而应该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主张对孩子进行激励教育,孩子需要适度的鼓励,这有助于他们信心的培养。奖励和惩罚是两种相对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对孩子奖罚要以奖为主,孩子有进步就会得到奖励,哪怕是一点点。不过,孩子也需要适度的“惩罚”教育。在提到惩罚教育时,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总是把它与训斥、讥讽、挖苦、污辱或者罚站、罚跪、拳打脚踢等“体罚”相联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不少专家认为,家庭教育固然不能提倡用简单粗暴的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但必要的处罚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不过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要抓住时机,而且要罚得口服心服,这样才能起到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效果。

与惩罚相反的是,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就过于随意了,动辄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愿和奖励,这样做开始的确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慢慢地就不尽如人意,导致了孩子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甚至发展到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

奖励能给孩子鼓励,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而惩罚是为了削弱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错,必须惩罚;做好事也应该奖励。这是父母教育孩子,使他们的行为遵循正确的准则。不过,父母在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时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抹掉的阴影。

缺失爱会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一个有爱支持的人在面对成功的时候,会克制对于名利的追求,而不会为此走火入魔。因为他的生命还有其他意义,他会关心别人,而不是把利益当做人生唯一目的。

然而郭美美却并非如此,她把名利当做人生的唯一追求。纵看郭美美的成长经历,在她幼年时候父母离异,没人真正关心她。而她的母亲是个商人,从小便给她的人生树立了一个“金钱是最重要”的“榜样作用”。郭美美的成长经历里,没有亲情友情,也没有任何背景,所以她只能靠自己,甚至为了所谓的“成功”出卖自己的身体。

爱的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缺失,导致郭美美在人格动机上产生偏差,夸大了金钱名利在人生的作用。她利用炫富进行自我炒作,展现了人性中最赤裸裸的物质主义的一面。郭美美现象展现了现代中国人的浮躁,内心对名利金钱赤裸裸的贪婪。郭美美之所以走红,源于人们对金钱名利崇拜和向往,代表现代人对于物质主义成功的追求,体现了现代人文关怀的缺失。

郭美美并非十恶不赦,而是通过对于炫富的表演,把对生活的领悟和感悟表达出来,体现了这个时代精神的缺失。刘翔平认为,比起王军的不敢担当,“郭美美是真诚的”。郭美美现象不能仅仅从她个人的角度去看待,而是应该从社会疾病,价值观缺失去看待整个事件。我们应该借此事件,反省现代文化存在的缺失,反思现代人是否缺少对正义对理想的追求,从而扭转现代人歪曲的价值观。

本文Hash:d11428d5c32b24a8f48c3bdab05195fe8305ffe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