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应警惕9个“不”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们健康心理形成过程,因此,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方法,如果教育不当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为大家盘点日常教育中,父母应该警惕的9个“不”。大人会有压力,小小孩也有!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这点,即使孩子已经出现了许多“压力症状”,却误以为他是单纯的身体不适或只是在闹脾气,甚至因此觉得孩子不乖而责骂他,反倒加重了孩子的压力。案例一:婷婷三岁半,是个性格活泼、外向、爱笑的小女孩,每天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总爱探索生活里的新奇事物和结交朋友。凭着这样的个性,爸妈除了让她在三岁时开始进入幼儿园托班以外,另外帮她在课余安排钢琴、绘画与直排轮课程。但是近来婷婷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常无端发怒,不肯去任何业余班。连幼儿园老师也察觉,婷婷上课时表现动机降低、胃口变差。爸妈带婷婷看小儿科医师,小儿科医师检查后表示婷婷身体很健康。案例二:小立两岁了,妈妈决定请保姆照顾小立,自己回原来的工作单位工作。在带小立认识保姆、渐进式地拉长小立与保姆单独相处时间的过程中,小立似乎没有太多不寻常的行为出现。但是妈妈却还是敏感地感觉到,小立变得特别“黏”自己,害怕一个人独处、晚上常常惊醒。放下身段以孩子的目光看事物,我们会发现孩子和我们一样,也可能面对压力的感受。像上述案例中婷婷的压力,来自于“过度的学习安排、缺乏个人空间”;而小立的压力,则源自于“生活习惯与依附关系的变动”。生活中的变动与不确定性、环境气氛的改变等,都是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压力来源。若比较过去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今天的孩子除了面对生活刺激、学习要求增加,过去较少迁徙且自然、稳定的生活情境,以及亲族彼此照护、手足众多的支持性系统结构已式微——所以作父母的我们,不该再忽视孩子的压力议题。培养宝宝健康心理9个“No”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不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二、不“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三、不一味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四、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五、不对孩子太苛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六、不欺骗和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七、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八、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九、不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警惕孩子5种不良个性,如何教育?

警惕孩子5种不良个性,如何教育?提醒做父母的注意:你的孩子属于什么个性?你知道吗?如果知道你怎么怎么教育吗?独生子女的不良个性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对不同个性品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专家在实践中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适用。孩子5种不良个性-独霸型独霸型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儿童的个性倔犟,自我意识强烈而顽固,不喜欢和同伴分享快乐,喜欢单独活动不合群。在群体中经常称“王”逞霸,事事以我为中心,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孩子5种不良个性-贪占型贪占型的不良个性品质是指儿童对物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只要他认为某种东西好,就想要获得或占有。在幼儿期这类儿童经常会抢夺或偷拿其他儿童的东西。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如果这种占有物品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发展为偷盗行为。孩子5种不良个性-依赖型依赖的不良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幼儿由于从小受到过度娇惯而未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表现为对父母的依附性特强。在幼儿园里,这类孩子表现为自立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娇气较足,生活上追求奢华,有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孩子5种不良个性-怯懦型不良个性主要是指孩子因从小受到的心理压抑和限制过重,而形成的一种胆小怕事的畸形心理品质。造成这种不良个性的原因主要是粗暴或恐吓式的家庭教育方法所致。孩子5种不良个性-逆反型不良个性主要是指幼儿的性格表现出与成人有强烈的敌对或抵触情绪。这类孩子对成人不信任感特强,特别是当他们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或行为。针对以上5种个性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呢?1.要抓住教育时机,及时教育。因儿童时期的品德和个性的可塑性都比较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发现孩子有了不良个性表现时,都要及时给予教育和矫正,不可放任不管,也不可事后一块算账。2.要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品德教育。幼儿喜欢表扬和亲近,对批评和疏远比较敏感。而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表扬和奖励,及时肯定其良好个性品质使之得到正强化,利用批评和处罚否定幼儿的不良个性,使之得到负强化,效果一般比较明显。另外采用一些心理对比的教育方法也比较有效,所谓的心理对比是指对两种不同事物进行相反的心理感受而逐步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方法。如新旧衣服的对比,批评与表扬的对比等等。3.要尊重和信任孩子。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人格上一定要尊重和信任幼儿,这是矫正幼儿独霸和逆反个性的重要方法。当幼儿有了不良表现时,要因势利导,不要强制,也不能辱骂和体罚。批评幼儿时要允许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要多采取说服教育方式。4.对怯懦型、依赖型和独霸型不良个性的幼儿,可以多采用一些意志训练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幼儿进行意志训练时,要注意教育情境的设计要适当,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5.要建立规范幼儿行为的规章制度,强化训练幼儿的个性品行。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6.统一各方面的教育要求,使幼儿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受到良好个性品质的规范性教育和训练。统一教育要求,既要统一学校内部的教育要求,也要统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要求,还要统一来自三个方面的教育要求。

早期教育应警惕孩子性格女性化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教师普遍偏女性化,这也致使现在很多男孩子缺乏刚性,女性化比较严重。随着在孩子早期教育过程中,女性教师越来越多,很多专家甚至提出“教师性别会影响幼儿性格”。今天笔者读到两条新闻,一条是《山西日报》报道:幼儿园几成“女儿国”,教师99%以上是女性,男教师缺乏,为孩子教育留下无形的祸患幼儿教育少了阳刚气。另一条是《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其实,中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成“稀有资源”不是山西省特有的现象,全国其它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不,有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教师性别的比例日趋畸形。在初中,女教师占到70%,小学占到95%以上,而幼儿园则超过99%。”而在日本,幼教的男教师比例约7%,美国的比例最高,约10%。一边是中、小学,幼儿园男教师缺乏,另一边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两条新闻,表面看似不相关,却进一步揭露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们就业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尽管造成当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幼儿园,男女师资的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待遇相对较低,条件相对艰苦导致很多男生都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二是世俗的眼光使得很多男生对担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望而生畏,以致本来就很少的师范类高校男生频繁“跳槽”,让从事这一职业的男性也越来越少。12

本文Hash:28ca722528df3d72a3ba34c9e2d81151693ca489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