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0月宝宝惧怕心理的处理

害怕是一种心理状态,每个孩子都有。要如何缓解宝宝的惧怕心理呢?我们来读下面的文章也许会给您一些帮助。

害怕是儿童发育中的一种正常体验,是儿童的一种健康的反应。害怕的内容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幼儿害怕动物、黑暗和孤独;学龄前的儿童害怕鬼怪等;少年常害怕死亡,怕某人等。随着儿童认知能力提高,信心增强,惧怕会逐渐减少。如果惧怕严重而持久,出现焦虑、好哭、敏感,就是适应不良的异常反应,应请医生治疗。

惧怕是儿童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行为反应,父母的行为与教育方式在儿童惧怕心理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大人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吓唬孩子等。儿童的惧怕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学得的,家长的大声斥责、外界的刺激使孩子对某种东西产生惧怕。

既然孩子的惧怕心理是通过条件反射不断学习得来的,那么,通过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矫正儿童的惧怕行为。例如,鼓励孩子勇敢地克服惧怕心理,试着去做他怕过的事。如果孩子怕某种动物,可逐步让他接触这种动物,由远到近,家长和孩子一起抚摸这种动物,直到孩子单独接触动物,逐渐消除惧怕反应。如果孩子怕水,可以让他在澡盆里玩水,往他身上洒水,提水桶,和家长一起钓鱼,逐步消除孩子对水的惧怕。

总之,严重的惧怕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可造成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矫正儿童的惧怕心理。

怎样处理宝宝的怕生心理

孩子最早识别母亲和陌生人是在3个月大小。当被陌生人抱起或陌生人走近时会出现惧怕、逃避或大哭。这是一种本能应激行为,但环境刺激可减少孩子的怕生状况。如果孩子怕生现象很明显,父母就需有意识地带孩子多出门,多接触陌生面孔,见过的人多了,就不会再怕陌生人了。如果打算请保姆照料孩子,在孩子4个月时比较合适,可减少熟悉时间。如果没有早期的教育,到孩子8个月时这种怕生心理会更明显。这与孩子依恋心理发展有关,也说明孩子需要在依恋的基础上建立更复杂的情感,一般短时间内可自然消失。

在孩子怕生期间,家长应认识到不能强迫孩子与陌生人接近,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大哭大闹、焦虑。加剧对陌生人的恐惧,不要在陌生人面前随便离开孩子,否则会引起孩子的不安;也不能因怕孩子哭闹。而让孩子躲避陌生人,否则怕生心理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应循序渐进,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以减轻孩子的怕生心理。

<

怎样处理宝宝的怕生心理

孩子最早识别母亲和陌生人是在3个月大小。当被陌生人抱起或陌生人走近时会出现惧怕、逃避或大哭。这是一种本能应激行为,但环境刺激可减少孩子的怕生状况。如果孩子怕生现象很明显,父母就需有意识地带孩子多出门,多接触陌生面孔,见过的人多了,就不会再怕陌生人了。如果打算请保姆照料孩子,在孩子4个月时比较合适,可减少熟悉时间。如果没有早期的教育,到孩子8个月时这种怕生心理会更明显。这与孩子依恋心理发展有关,也说明孩子需要在依恋的基础上建立更复杂的情感,一般短时间内可自然消失。

在孩子怕生期间,家长应认识到不能强迫孩子与陌生人接近,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大哭大闹、焦虑。加剧对陌生人的恐惧,不要在陌生人面前随便离开孩子,否则会引起孩子的不安;也不能因怕孩子哭闹。而让孩子躲避陌生人,否则怕生心理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应循序渐进,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以减轻孩子的怕生心理。

<

本文Hash:49367525f26795310c8d945a2cff28f5be9963d2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