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励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

父母不要一味的否认孩子做的任何事,要多多的鼓励。才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发育更健康。那要如何去做呢?

1.要以爱心出发,尊重孩子的人格。尽管他们年龄小,也要把他们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成员,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与家人融洽的关系,如果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甚至受到大人们的岐视、虐待和打骂、体罚,就可能形成脾气暴躁、待人冷淡、孤僻、自私等不良心理。

2.鼓励、支持孩子和同伴进行交往。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交结朋友,有助于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有助于防止羞怯、自卑和孤独等心理的产生,大人绝不可限制儿童这种有益的交往。

3.多表扬、鼓励。对儿童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开导,不能动不动就指责、训斥,对儿童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有点滴进步就应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有点不顺眼的地方就没完没了地批评和指责,那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形成抑郁、胆怯和自卑的心理。

4.帮助孩子有节奏地生活。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能够防止过分疲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相反,无规律的生活会使孩子心绪不宁,懒散,以至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5.重视生理保健和用脑卫生。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互为因果。体弱多病易诱发孤独寡言,忧心忡忡,怯懦自卑、畏首畏尾的不良心理;用脑时间过长、智力负担过重、精神刺激过大,容易引起大脑功能的异常,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用脑卫生。

拥抱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还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人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互相拥抱将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摩擦。

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更是如此,拥抱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中国孩子远比美国孩子得到的拥抱和亲吻少,到了10岁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拥抱和亲吻他们了,除了握手,他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人的身体有接触。也就是说,中国孩子通常在10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这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因此,中国的家长也要学会多拥抱、抚摸自己的孩子。扬子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几条建议:

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

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2、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3、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识到与 人合作的价值,可通过游戏来进行。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独自一人睡觉,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而对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孩子的心理健康跟家长的关注度有很大关系,经常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则有利于养成开朗自信的个性。

本文Hash:f38490a10a2d1483c9ddd43c88ec8ec3aded147f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