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

所谓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而不是过多的教诲与训斥。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一,首先,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育人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是需要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适当的言传以外,更主要的还需要教育者的身教。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也会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而热爱读书,并能将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父母沟通。

二,通过一起读书,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陪孩子一起读书,意味着你可以走近孩子的心灵,再也没有比这样的模式更加有效的了。我们经常会发现,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好,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糟,什么时候的教育就容易失败。明智的家长总是能勇敢地选择了“与孩子一起读书”、“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恰恰是化“代沟”为“代桥”的有效手段。

三,营造良好的智力环境。

前苏联作家巴甫连柯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孩子得到放松休闲,缓解焦虑,调节情绪,与孩子一起读书,既能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处,又能要求自己也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举两得。据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四、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书能够影响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一个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可爱、漂亮或者具有吸引力,就去读书吧。

经常读书的人,一眼就能从人群中分辨出来,在为人处世上也会显得从容、得体。

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通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会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知道怎么才能想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拒绝盲目,他们做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

这些,都是平时不读书的人所欠缺的。

但是,读书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优雅或者提高身份,而是为了获得素质。

五、阅读习惯改变命运。

所谓素质,如爱因斯坦所言,就是将学校里、书本上所学来的东西都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对人性的认识,锻炼心胸,逐步训练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形成实践能力。

1、关注人性,了解人情世故以及变化的规律;

2、关注经验,关注现实可行性;

3、关注过程,知道如何对过程进行控制,并胜任应当胜任的职责;

4、培养做事意识,摆脱书呆子气,从中掌握应对挫折、失败和困境的技术;

5、把握人生中的大规律,并加强性格中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因素;

6、为了实现大目标简化日常生活。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用终生。阅读习惯是在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特别是在中小学时代, 读书不叫读书,而应当是吃书,吃进去了,成为我们的血肉和骨骼。很多人的成功都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书

不同年龄的孩子情况不同,所以阅读当然要分年龄。

小学低年级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书籍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图画为主;一是在文字上面标有汉语拼音。孩子阅读脱离了父母的帮助,但识字量有限,所以常常依靠图画和汉语拼音来认识文字,理解书籍的内容。

小学中年级是孩子阅读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具有了阅读字书的条件。从这个时期起,他们喜欢阅读的书籍图画越来越少,拼音越来越少,而文字越来越多,文字所含的思想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孩子不仅通过图像、声音,也通过文字符号来认识现实社会和历史。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小学高年级孩子指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年龄约在10~12岁。随着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阅读范围逐渐扩大,阅读内容也由浅入深。小学中年级孩子能读的书,他们仍然很感兴趣,并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初中时期也称少年期,孩子约在12~15岁之间。儿童心理学指出,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即从依赖成人过渡到独立于成人的时期。这个时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半儿童半成人。说他们是儿童,因为他们的身体和精神还在继续生长,他们感到了这种生长,并从这里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还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力量的程度。同时他们已近成年,比儿童有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某些方面开始具有独立解决的能力。

到了高中,就已经接近青年或者已经是青年了,此时的阅读选择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的理解能力已相对成熟,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达到一定水平,因此他们有能力阅读几乎所有的作品。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学习外部行为规范,还需要理解社会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化过程中,他们要完成5个任务:谋求获得独立;确定自我概念;获得性别角色;适应性成熟;学习适应成人社会。而这些通常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

花时间与你的孩子一起玩耍

在与孩子的玩耍当中,你会了解孩子身上的很多东西,也会更多地了解你自己。花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带给了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值得我花时间。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孩子们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的。你应该利用游戏时间来对培养孩子的品行进行投入,而不是把同孩子一起玩耍看作无聊的琐事。

正面的表现

负面的表现

持续的目光接触,微笑,拉着宝宝的手并拥抱宝宝

匆匆的一瞥,眉头紧锁,心里总在想着自己的事

把宝宝“穿”在身上

让宝宝长时间地独自躺在那儿

把换尿布看作一种乐趣

讨厌换尿布

根据宝宝的暗示及时喂食

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喂食

和宝宝一起打盹和睡觉

让宝宝独自入睡

给宝宝讲故事

成天想着拥有一座完美的房子

把宝宝抱起来,或者父母坐在地上,和宝宝一起欢笑

心不在焉地抱孩子,太严肃,闷闷不乐

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地给予拥抱和亲吻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语言上的鼓励

疏远孩子,说话时羞辱孩子

经常性地做一些身体触摸

不经常进行身体接触

总是用目光接触和孩子沟通

不会进行目光接触

在感受到正面的表现时孩子会有什么感觉

在感受到负面的表现时孩子会有什么感觉

我是很宝贵的。

我根本没有价值。

花时间与我在一起一定很有趣。

我很乏味。

做我这样一个人让我十分快乐。

我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我的照料者很喜欢我。

我的照料者宁可去做些别的事情。

有我在身边,爸妈感到很快乐。

我只能一个人待着,我不是个好孩子。

生活让我感到兴奋。

我很困惑、很害怕。

游戏应该让孩子来发起。父母们必须始终牢记这样一条很重要的学习原则:由孩子自己主动地发起的一项活动比由成年玩伴提议的活动更能长时间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在选择玩什么的时候,他会进行比较多的学习。此外,由孩子自己发起的游戏还增强了孩子的自尊心:“爸爸喜欢做我做的事情!”当然,当时你可能会这么想:“噢,不,别再玩积木游戏!”或者“那个故事我们已经读过二十遍了!”这正是对教养孩子的考验。在孩子对“小猫躲在帽子里”的游戏感到厌倦之前,你早就感到厌烦了。如果你想给那些总是重复的老掉牙的游戏带来一点新意,你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自己加入一些新的变化,或者找出另外的新办法来玩旧玩具,比如:“我们把这座积木搭的塔改造成一个停车库,好吗?”

让孩子感到他是独特的。在游戏过程中,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如果你的人是和孩子在一起,而心思还在工作上,孩子会觉察出你已经心不在焉了,这样,你和孩子都不会从共同度过的这段时光中受益。孩子会感到你和她在一起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最终她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对你来说,你失去了了解孩子、享受孩子带来的乐趣、以及重新学习如何玩游戏的机会。我还记得和6个月大的马修一起玩“围圈子”的乐趣。我让他坐在我的前面,面向着我,在旁边放上一些我们喜欢的玩具(有我的,也有他的),我用腿围成一个圈子把他围起来。这个空间把他围在了里面,而且为他提供了保护,防止这个刚刚会坐的小家伙倒向一边。我全神贯注在马修的身上。他感到自己是独特的,我也一样。他发出婴儿那种傻里傻气的叫嚷,真是很逗。

父母们也需要游戏。作为一个忙碌的人,我很难把自己降到婴儿的层次去享受那些缺乏系 统性的、看上去没有任何意义的游戏。毕竟在我的日程安排上还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是,一旦我意识到我和孩子都能从游戏中获益,那么这段特殊的时间对我就变得有意义了。游戏对我来说成了一种治疗方法。我需要从成年人的事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一段时间,把注意力倾注在这个重要的小家伙身上,正是他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我如何去放松自己。游戏帮助我逐渐地了解了马修,比如他的性情,还了解了他在每一个成长阶段所具有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向父母展现了自己,反过来,父母也把自己展现给了孩子,这样的关系在整体上带来很大的好处。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把我们放在了与孩子一样的水平上,帮助我们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想法来看待事物。因此,抽时间去享受一下和孩子玩游戏给你带来的质朴的欢乐吧。

你是否对孩子自尊心尽到了责任?

如果一本关于教养孩子的书籍中没有专门一节讲述孩子的自尊,那这本书就不是物有所值。然而,我们担心父母们会误解上述这个概念,会认为在一日三餐和温暖的冬衣之外他们还必须额外地多给孩子一样东西。父母们保护孩子,使孩子免受任何自尊心的伤害,有时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父母会对孩子说:“噢,比利,你唱歌实际上并不走调,你只是高音唱不上去。”)。他们每天都估量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有人每天要量体温一样。(“今天朱莉叶的自尊心比较低,她大哥昨晚下棋赢了她。”)

如果需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婴儿都会在内心建立起自尊心。就像园艺师栽培一棵树一样,你的工作就是养育孩子,尽你的所能为孩子营造环境,好让她长得粗壮挺拔,使那些幼嫩的枝条免受伤害。你做不到在每一次称赞中、每一个活动中都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许多父母们都会为在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做得不够而深感内疚。实际上,培养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并不要求你拥有心理学学位。大部分的养育工作是容易的,并且充满了乐趣。多抱一抱你的宝宝,敏感地对她的需求作出回应,享受宝宝给你带来的乐趣,然后你就可以在一旁歇着,欣慰地看着孩子的自尊心自然地建立起来。

游戏是一种投资。如果你有一些“其他事情”可以做,或许你就会觉得搭积木是在“浪费时间”。许多大人都在努力地让自己忘记那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当然你不必把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玩耍,而且你的孩子也不希望你这样做。18个月之后,孩子对你的需要会越来越少的。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你在做着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养育人类的一员。你看起来没有意义的活动对你的宝宝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你应该把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时间看作是你最好的投资。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和孩子一起做事时表现得越是兴致勃勃,孩子长大后就越会有兴趣和你一起做事。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可以让他参与到你的娱乐和工作中去,因为与你在一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

每天陪孩子读一本书

阅读在美国儿童的生活中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美国教育部的网站上,写着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的话:“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成功。”美国儿童的阅读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

成人与儿童阅读

在孩子的整个早期阅读阶段,成人都习惯每天大声为孩子朗读图书。它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把尚无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们引入书中的美好世界,同时孩子们的听力和词汇量也会得到提高。美国有丰富的儿童出版读物,这些出版物的形式和内容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爱好的孩子。对家长和教师来说,还有不少书刊,指导成年人如何给孩子挑书、读书,《朗读手册》就是其中一本,它在美国是销量百万册以上的畅销书,而且多次再版。另外,儿童观看的电视节目,也有专门介绍儿童图书的,图书的画面辅以真实场景,格外吸引孩子。

熟练使用图书馆

美国的儿童书店或大书店的儿童区,往往布置得温馨活泼、可坐可卧,令孩子流连忘返。图书馆的外借率高达30%以上,而且常常组织故事会、与作者见面会等,以吸引小读者,使孩子更亲近书籍。许多孩子从穿着尿布的时候起,就开始出入图书馆。而且美国很多社区图书馆都是联网的,小读者可以在电脑上查询某一本书的下落。笔者有一次和朋友路过图书馆,她的孩子发现盼望已久的新书已经上架了,可当他冲进去时却发现书被借出了。小家伙立刻冲到电脑前查询哪个图书馆还有,并央求妈妈开车带他去借。儿童图书对孩子的吸引程度以及孩子使用图书馆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每天读一本书

儿童的阅读能力,是美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常常为孩子朗读故事,或指导孩子看一本完整的图画书。也有不少教育机构让孩子每天借一本书回家,朗读给父母听。这个习惯从学前班开始,会一直持续到小学。一些出版社还将经典儿童读物用比较经济的版本出版,通过学校向家长推荐征订,以保证孩子们有充足的读物,也方便了家长选书。每天读一本书,使儿童积累了丰富完整的阅读经验,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成长为手不释卷的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文Hash:24fe0beee05f718d0ff97e13a6d32ae6052a171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