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良教育心态

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急于求成、求全责备期望过高、牺牲自我等心理。(一)过度焦虑心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作用所谓过度焦虑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孩子百般呵护,送孩子到幼儿园迟迟不愿离去;孩子放学晚痕迹几分钟坐立不安,浮想联翩;孩子考试自己比孩子还要担心;生一点小病就大惊小怪等等。这种过度焦虑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有明显的负作用:1、家长的过度焦虑必然表现为行为上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限制孩子正常、必要的活动和交往,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学习、锻炼和发展机会,形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缺乏想象了和开拓精神、依赖性强等个性品质。2、过度焦虑导致对子女的高度关注,也会造成子女自我重要感过强,常以自虐自残的方式要挟父母满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致使独生子女以染的“娇、骄二气”、爱心匮乏和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品质得到充分强化。3、家长的焦虑情绪,夸大事情消极后果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当行为模式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使其在长期的感染下习得高焦虑的心理特征和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封闭退缩,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品质。(二)急于求成心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作用急于求成即无视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期望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为望子龙心切,希望子女最好在短期内就成为人人传诵的“神童”。在教育行为上盲目进行早期教育,在方法上不考虑儿童的特点,生搬硬套、成人化或使以拳脚棍棒。这种急于求成心理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负作用主要表现有:1、扼杀子女的兴趣。有急于求成心理的家长往往功利思想严重,很少考虑子女的兴趣。即使是孩子原有的兴趣爱好,也被家长的功利心所利用,变成了追求名利的手段。比如对乐器的兴趣变成了考级训练;对数学的兴趣变成了参加竞赛拿名次的备考;对体育的兴趣变成了为有“特长”上重点学校而拿证书的拼搏;等等。追求名利的结果不仅使子女享受不到丝毫兴趣爱好带来的乐趣,而且原有的对兴趣也被功利性目的所扼杀,使孩子误认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如此枯燥无味,从此在也不愿问津。2、影响子女个性形成。为了使子女早成才加班加点对孩子进行训练,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被那些对其成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训练所挤占。他们没有时间或被拒绝与父母谈心聊天,更没有时间撒娇亲昵;没有时间与同学、伙伴游戏、交往。家长也不在乎甚至反对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举动。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爱心,亲子关系淡漠,由于感受不到爱所以不会爱,由于没有交往的经验所以不会交往。常常内心孤寂,缺乏热情,终形成闭锁狭隘、冷漠自私的个性。3、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反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需要有接触、适应社会的实践。在急于求成心理支配下的家长往往有意识地限制孩子这些必需的实践活动,使子女在诸如交往、合作、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极差。家长的严格监督行容易导致子女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行为产生怨恨、反抗,“徐力杀母”、“杨斌杀母”等悲剧就是明证。4、影响子女智力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有阶段性,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而且每种心理机能的发展都有其关键期。因此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盲目进 急功近利的“造才”教育,不仅不能如愿,反而会使孩子失去智力发展的机会。(三)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作用在子女教育的过程中,追求完美,提出子女力所不及的要求或无视儿童间的差异,将自己的子女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时常为子女的前途担忧。表现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稍有不及。只要发现子女在某反面有差距就迫不及待地设法追赶。有此类心态的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排名十分敏感,这些往往是他们情绪波动的焦点。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有:1、学习兴趣下降。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就会放弃追求。期望过高,孩子虽然经过努力仍与父母的要求相差甚远,学习兴趣自然下降。2、产生自卑感。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的孩子各方面都还比较优秀,但自卑感严重。其原因就是平时父母高,总是把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比,把缺点夸大。孩子感到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久而九之就导致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3、形成急功近利、图慕虚荣的个性。由于家长对分数、名次过分看重,孩子就可能为了取得父母满意的分数和名次而不顾一切。可能作弊、撒谎,看不起比自己差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形成虚伪、虚荣、好高骛远、赢起输不起的个性。4、影响亲子关系。名次、分数决定着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行为。孩子逐渐感受到,父母爱的是自己的考分和名次而不是自己,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影响亲子感情。(四)牺牲自我心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作用为了子女能够成才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表现为一切以子女的学习为中心,全方位、全身心地为子女服务。比如每天无微不至精心料理饮食起居、按时接送;督促作业、陪读等等。凡是能为子女做到的都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子女的一切都比自己的重要,而自己在各方面则得过且过,甚至放弃进步的机会。认为只有这样自己在子女面前问心无愧。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专职妈妈”就是具有牺牲自我心理的家长的典型。1、影响独立生活和适应能力的发展。一切由“专职服务员”代劳,自己当然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和必要,必要的生活技能当然难以发展起来。一旦离开保姆式的照顾,自己就无法正常生活。2、致使子女不懂得尊重父母。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全身心的支持,期望通过子女的成功得到回报、爱和尊重,然而期望很有可能落空。因为天长日久的服务性劳动往往会被子女忽略、习以为常。他们也许会依赖父母的照顾,却并不一定因为这种依赖而感激或尊敬他们。相反子女往往因为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一事无成而看不起他们,对父母的教育、期望和爱心不屑一顾:“你们只要求我好好学习成名成家,你们做了些什么?”3、增加子女的心理压力。父母牺牲一切为了子女的成功。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压在了子女的肩头。父母的牺牲让子女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对不起他们而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关于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发现,在各种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怕考不好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可见,父母的牺牲增加了子女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实习编辑:朱小丹)

本文Hash:5f771c6dc0d6e45a24c371a46c2c8bdf832b401f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