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扔”中长见识

1岁左右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喜欢“扔东西”,这叫爸爸妈妈非常生气,给他什么东西,他都只玩一会儿就往地上扔。开始,父母以为宝宝是不小心掉下地的,就给他拾起,但宝宝很快又往地上扔。这样反复多次,可把父母惹生气了,干脆不去理睬他了。可宝宝不依不饶,仍用要求的目光,手指着地上的东西,请求父母再次拾起。专家为宝宝辩护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他存心捣蛋,更不是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宝宝的年龄特点。宝宝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情绪上的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而且还能增长不少见识和经验。往地上扔东西的意义孩子在不断地、反复地扔东西的活动中,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扔和动作对象物体的区别,探索自己动作的后果???会出现什么效果和变化。例如,宝宝每次扔球,都能使球滚动,开始时这种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并没有引起他注意,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以后,经过多次重复这个动作,相同的现象(球会滚动再次发生。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扔的动作,能使球发生变化,出现了滚动的效果。从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存在和客观物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扔东西的动作,显示出的力量和事物发生的变化,促使宝宝再次尝试用扔的动作去作用于其他物体,观察是否能发生其他的变化:扔出响铃棒,响铃棒掉下去能发出声响,但不滚动;扔下毛巾,毛巾既没有声响又不滚动。由此孩子逐渐认识到扔不同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发现物体更多新的属性,而使孩子对各种事物获得更多的认识。有时孩子扔东西是想要大人和他玩,以扔东西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在孩子扔下和父母拾起的过程中,建立了“授受关系”,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关系,在动作与语言的交往中,使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地发展。建议:1、如果父母不能花许多时间专门为孩子拾东西,可以让孩子坐在铺有席子或垫子的地板上,让他自己扔东西玩;教会他将扔出去的东西,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拾起来。2、逐步教导孩子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不能扔。可以做一些沙袋、豆袋,准备一些带响铃的橡塑玩具等给他扔。3、要制止孩子扔食物、某些玩具及易损坏的东西,但不要用训斥方式,以免强化了孩子这种不良动作。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不必紧张、烦心,这个过程只是很短暂的一个时期,孩子慢慢学会了正确地玩玩具及使用工具后,他的兴趣及注意力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更有趣的活动上,“扔东西”的现象会自然消失。(实习编辑:朱清银)

孩子在“扔东西”中长见识

叫父母生气的事儿l岁左右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喜欢“扔东西”,给他什么东西,他都只玩一会儿就往地上扔。开始,父母以为宝宝是不小心掉下地的,就给他拾起,但宝宝很快又往地上扔。这样反复多次,可把父母惹生气了,干脆不去理睬他了。可宝宝不依不饶,仍用要求的目光,手指着地上的东西,请求父母再次拾起。

专家却为宝宝辩护

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他存心捣蛋,更不是件坏事,而是这时期宝宝的年龄特点。宝宝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情绪上的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而且还能增长不少见识和经验。

往地上扔东西的意义

孩子在不断地、反复地扔东西的活动中,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扔)和动作对象(物体)的区别,探索自己动作的后果——会出现什么效果和变化。

例如,宝宝每次扔球,都能使球滚动,开始时这种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并没有引起他注意,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以后,经过多次重复这个动作,相同的现象(球会滚动)再次发生。宝宝逐渐认识到自己扔的动作,能使球发生变化,出现了滚动的效果。从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存在和客观物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扔东西的动作,显示出的力量和事物发生的变化,促使宝宝再次尝试用扔的动作去作用于其他物体,观察是否能发生其他的变化:扔出响铃棒,响铃棒掉下去能发出声响,但不滚动;扔下毛巾,毛巾既没有声响又不滚动。

由此孩子逐渐认识到扔不同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发现物体更多新的属性,而使孩子对各种事物获得更多的认识。

有时孩子扔东西是想要大人和他玩,以扔东西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在孩子扔下和父母拾起的过程中,建立了“授受关系”,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关系,在动作与语言的交往中,使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地发展。

建议:

1、如果父母不能花许多时间专门为孩子拾东西,可以让孩子坐在铺有席子或垫子的地板上,让他自己扔东西玩;教会他将扔出去的东西,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拾起来。

2、逐步教导孩子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不能扔。可以做一些沙袋、豆袋,准备一些带响铃的橡塑玩具等给他扔。

3、要制止孩子扔食物、某些玩具及易损坏的东西,但不要用训斥方式,以免强化了孩子这种不良动作。

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不必紧张、烦心,这个过程只是很短暂的一个时期,孩子慢慢学会了正确地玩玩具及使用工具后,他的兴趣及注意力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更有趣的活动上,“扔东西”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让孩子在生活点滴中长知识

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并非只有文化层次高的父母能做到,一般的家长也完全可以做到。

1.带孩子去观察生活游玩或节假日外出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许多关于文学、地理、历史、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孩子在家时,让孩子观察爸妈如何做家务,可以使他们获得大量基本的生活知识技能;在带孩子去看电影、乘公交车、走门串户的过程中,让孩子注意观察别人是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和敬老爱幼的,使孩子无形中获得文明礼貌等道德规范。由于这些知识是孩子们自己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又经过家长的讲解,所以往往能更深地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2.鼓励孩子发问疑问是智慧的开始。但大部分孩子由于知识贫乏,观察及思维能力不强,不能对他们所不知道或不懂的生活小事一一提出疑问。因此,家长要主动向孩子提问题。如: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为什么蹲久了脚会发麻等。孩子也许会被您问住了,也许会反过来问您。知道的,您可以尽量通俗地告诉他们;不知道的,建议您去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您和您的孩子都可以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3.尽量允许孩子去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譬如,跳皮筋中蕴含技巧和合作关系的知识,捉迷藏中蕴含军事知识,搭积木蕴含系统、结构和美的知识。为了使自己玩得更好,孩子们还会主动地解决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Hash:1b8aa830396d0014748593688c046fc41e607a3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