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巧妙的教孩子认字

4岁前不宜急着教孩子认字

0~3岁是孩子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但认字最好在4岁以后的“识字敏感期”进行。

孩子在3周岁以前,记忆方式完全是以图片式的记忆为主,孩子分辨字的能力很弱。可以说孩子看一个字,完全像看画一样,并不会区别字的笔画和结构,并不会理解字的含义。这样一来,让孩子认识一个字只是机械的,从轮廓上概略式的认识。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尽管孩子曾经认识一些字,但如不经常带孩子通过画册、图片、挂图等温习和巩固,孩子慢慢就会忘了。

随着孩子进入3周岁以后,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对字的形状开始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分辨出字和字的大概不同,但并不能真正理解字的笔画、结构和含义。通过近一年多的成长,孩子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并在五周岁左右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发展。很多年轻父母会发现孩子进入5周岁时,突然感觉懂事了,其实正是抽象思维发展的结果。

抽象思维意味着孩子不仅仅是通过有形的东西去分辨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同时还能够理解一件事的深层次的含义。之所以在4周岁以后去培养孩子识字兴趣,恰恰是充分利用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

当孩子理解字的笔画、字的结构、字的含义时,再引导孩子去关注字,通过识字游戏,亲子阅读让孩子感受到字的世界带给他们的乐趣。当孩子感受到字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时,兴趣便会一点点提高。如果年轻父母能及时利用孩子对字的兴趣,不间断地引导孩子关注随处可见的字,孩子会由无意识关注字,转变为有意识去发现生活中的字。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不断让孩子认识和积累一个个常用的汉字,为下一步的阅读兴趣培养打下基础。

6岁前不宜让孩子握笔写字

尽管电脑的普及,让写字这件事变得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可作为一种开发智力的方式,家长早早教孩子拿起笔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不过,育儿专家对此明确表示,过早,特别是6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6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孩子过早地学写字,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长本身对于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笔画与笔顺的错误,这三个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犹如“拔苗助长”,因此并不可取。

6岁以前,应以教孩子识字为主,马路上的商店名称、指路牌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天然教材,这些比死板的识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6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务必遵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写得不过关一定要严格要求重写,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最重要的,无论教识字还是学写字,家长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丧失对汉字的兴趣,给课堂学习及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强迫教孩子认字的不良反应

孩子提早对认字失去兴趣。

孩子有学习压力,认为认字是给父母交代的一种学习方式。

父母期望过高,若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期望出现偏差会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本身教学方法与态度错误,使孩子学习到错误的 式。

家长怎样利用识字敏感期

妙招一:把握最佳识字时机——孩子兴趣正浓时

当孩子对某事某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其记忆力、理解力都被唤醒和激活,此时辅之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玩玩具,每次给他买新玩具时都教他认许多字。一位妈妈给孩子买了一把手枪,孩子爱不释手。于是妈妈趁孩子高兴之际先教他认“手枪”,接着又边讲边教他认“子弹”“扳机”“目标”“瞄准”“靶子”“喜欢”“爱不释手”等等。

这一连串的字词在说着玩着中就会说、会认、会用了。学认字,第一印象很重要。

妙招二:自己制作识字用具——生字卡片

为孩子准备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把家里各种物品的名称都写在卡片上,贴上去,有时还把价格也写上,然后和孩子轮流当营业员和顾客,玩购物的游戏。只要我们出门散步或到超市购物,就随手带上几张卡片和彩笔,以便见到孩子感兴趣和不知道的事物及时给他记下来。

妙招三:讲究有效识字方法——组词与游戏

这种方法可以教孩子懂得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字的用法,丰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让孩子感到认字是游戏,也有快乐。

妙招四:有心创造识字环境——生活处处有情境

教孩子识字并不仅仅局限于家中和看书,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

1、常带孩子去超市经常带孩子到超市,让他在这种真实的情境和环境中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教他分类认,对比认;认形状,认颜色。回到家摆卡片超市,做购物游戏。在这种情境中,孩子不但把字与实物对应了,而且认得快,记得牢。

2、利用广告和商品包带孩子出门时,见到广告就让他读装;买任何东西先让他自己看包装,买回来后便把包装上的标志和一些有用的东西剪下来,作为孩子认字和了解各种事物的素材。广告、包装标志都设计巧妙且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何况还有许多奇妙的想象和独到的审美在其中。

3、写下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常把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写在卡片上教他认。先写亲人的称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然后再写亲人的姓名。姓名中有的字笔画很多,如“魏、瞿、鑫”等,且单独很难教,但通过认姓名这种游戏,孩子能轻而易举地记住。

总之,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

孩子“性认知”的敏感问题,父母如何“教”不尴尬?

孩子性教育父母该如何面对呢?性教育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打开电视或带孩子外出,看到一些亲热的场景,孩子问到的时候,如何跟孩子解释呢?除了孩子敏感部位的安全护理知识外,怎么让孩子正确认识那些我们想说,却不知如何说起的“尴尬”事情呢?1孩子需要唤醒并认识自己的身体

作为父母如何唤醒孩子的认知让孩子认识世界,首先从认识自己身体开始。孩子也只有感知并唤醒自己的身体,才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

最初孩子会通过自己的口部来认识世界,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吮吸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喜欢什么都放进嘴里,其实,他们是通过嘴巴来认识、感受这个世界。

接着,孩子会吸手指,认识自己的手,他会对自己的身体好奇。比如发现自己的手指能够偶然抓住一些东西,并且摇晃两下还能发出声音。对于孩子来说,这无异于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兴奋。

2敏感部位的触摸与认识,父母如何“接招”

随着孩子精细运动的发育,当能够自由使用手来进行活动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手来认识他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眼睛、鼻子、肚子等,也包括他们的隐私部位(生殖器官)。

这时候,也许很多父母会担心,比如说手脏,或者,孩子用手抠自己的隐私部位,弄伤了怎么办?

又或者在部分成年人看来,觉得是一件“难以启齿”不知该如何跟孩子沟通的事情,在儿童性伤害屡屡发生的当下,宝爸妈们尽管着急,却依旧不知从何下手。

其实,对孩子来说,性器官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对自己以及异性的性器官产生好奇心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家长一味逃避,制止认为不合理的行为,且方法有些简单粗暴,常说,把手放在那里是很脏、不文明、很丑的现象等,那一刻,孩子或许会因为害怕,而暂时停止这种行为,但是,孩子无意识地就接收到父母给的信息,身体是脏的、丑的。

这不仅会阻碍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影响孩子身心发展,而且,当孩子有机会的时候,他仍然有去认识自己身体的冲动。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去认识自己的身体。

比如,告诉他这是眼睛,孩子也有,妈妈也有,爸爸也有,动物也有。还有眉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嘴巴在哪里……以这样认知或互相比划来猜的游戏方式引导孩子,不仅让其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同时也满足了他的好奇心,而且他会为认识自己的身体而高兴,他也会爱上自己的身体。

3性意识萌芽,孩子如何区别认识性别

孩子到了2-3岁,性别意识会越来越强,我们在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过程,同时也需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以及一些基础的性知识和如何保护自己。

比如:尿尿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一般会把这个地方叫做隐私部位(生殖器官),男女有什么不同,为何男孩站着小便,女孩蹲着小便。为什么对方有的自己却没有,什么时候、或者谁才可以触碰自己的敏感部位等。

对于此问题,目前公认的一个比较好的回答方式是:告诉孩子,其实每个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最开始都是小女孩的样子。等到胎儿发育到了某个阶段,男孩开始长成了男孩的样子,男女就分开了。

这个简单易懂的说明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女孩也很容易从中得到自我肯定感(也就回答了,为什么男孩站着小便,女孩蹲着小便)。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从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开始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了,要理解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身体会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 过触摸来证实或研究。

如果触摸的频度比较高,就很有可能是向父母发出了寂寞的信号,希望父母多陪陪自己。

这个时候宝爸妈应该多陪孩子一起散步一起玩耍,慢慢的会缓解这个情况。此外父母还应该注意孩子的性器官有没有发红或者有没有炎症。

平时要教孩子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隐私,重要的地方在人前要藏起来,不能给别人看。

平时家长要做榜样,不要因为是在自己家里图舒服和凉快就穿着内衣到处走动。

和家人一起洗澡,孩子很容易激动,出浴后赤裸着身子在屋子里到处跑。家长给孩子擦完身体后,用浴巾给孩子从胸部围好,养成马上穿好内衣的好习惯。

4向孩子传达正确的“异性接触之道”

不少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还会遇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孩子亲或抱别的孩子,特别如果自己家的小孩是男孩的话,很多家长还会担心产生误会,怕孩子被说是色狼。

关于这方面,更多的是我们成年人内心的一种投射,孩子见到别的孩子想要去摸或者亲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表达他的一种情感。

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的过程中,他看到美好的事情、喜欢的人,他会喜欢,然后想去碰触。

而这时候,他还不会用语言的方式表达,他们会选择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毕竟,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在家里,接触父母长辈的关爱,很多都是抱抱亲亲,他们也是这样学习来的。

同时,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去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去表达和拒绝,如何尊重别人和自己的身体,尊重自我和他人的界限。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孩子A去亲孩子B,会出现以下几种比较经典的情况。

比如双方的父母都很高兴;孩子B的父母不高兴,孩子不抗拒;孩子B的父母和孩子B都不喜欢。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因为孩子还小,他的语言系统也许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帮他表达出来,并和他确认他想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问问孩子A:“你很喜欢这位小妹妹是吗?”“因为你很喜欢,所以你想去亲亲她是吗?”“你想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玩是吗?”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这是谁的身体呢?”,“是这位小朋友的身体是吗”,“如果我们需要触摸到别人的身体是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才可以。”

同时,如果你是孩子B的父母,我们也可以这样告诉孩子,“A很喜欢你,他想和你做朋友,他想抱你一下,但你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这需要由你来决定,你愿意吗?”

如果孩子B拒绝了,我们需要尊重孩子B的的意愿。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A,对方拒绝了,也许此时孩子遭到拒绝会很难过,我们可以试着理解孩子的这份难过,同时也告诉他:“这是每个人的界限,我们需要尊重对方,这样也能够获得对方的尊重。如果这个方式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换一下其他的方式,比如,你愿意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喜欢的玩具吗?”

这个过程不仅教会尊重别人的界限,也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界限。

如何巧妙教孩子学汉字

我的女儿高洁15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计算机博士。她的成功与她所受过的早期教育分不开。其中,让我深为得意的是我对她的识字教育。

女儿一岁左右,随着识人识物牙牙学语开始了学字。

女儿翻着画书,我告诉她:“这是娃娃,这是哥哥,这是姐姐……他们都是人。你也是人。”

女儿抢着说:“我不是人,我是高洁!”

我又指着书上的花说:“这些都是花,荷花、菊花……花有不同的名字,我们人也有不同的名字。”女儿似懂非懂。

我和女儿站成一排,两腿叉开,两臂伸直附在腿上,对女儿说:“大家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你的名字叫高洁,我的名字叫魏春菊……”我用粉笔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你看,人是这样写的。像人吗?”

女儿高兴地说:“像!”说着她又站成人字型,“妈妈看,我是人!我的名字叫高洁!”

“这个字就念‘人’。”我说。女儿看看人字,又看看我俩,大声念着:“人!”

我站成大字形,两臂左右伸平,对女儿说:“你看我大不大?”女儿说:“大!”我在“人”字上添一横:“这个字就念‘大’。”女儿也站成大字形:“我也大!”

我把两腿并拢,两臂伸直附在腿上,两只手左右平伸:“你看我小不小?”女儿说“小!”我在地上写了个“小”字:“底下这个勾儿是人的脚,这两点是人的小手,这个字就念小。”女儿也站成小字形:“我也会站小!”

我读人,女儿就站成人字形;我读大,女儿就站成大字形;我读小,女儿就站成小字形。一会儿我读她站,一会儿她读我站。

女儿玩得开心,玩的同时懂得了人的概念,还学会了人、大、小三个字。

我带女儿来到田野里认识庄稼花草树木,到农村认识猪马牛羊,到大自然中认识蓝天白云风雨雪霜……

有一次她舅舅来了,头上戴顶大皮帽子。我对女儿说:“你舅舅是不是男的?”

“是!在田里用力干活的是男。”

“对。”我写了一个“男”。“你看他头上!”

“头上戴着大帽子!”

“对,给他戴上大帽子。”我在“男”字上加个臼,便成了“舅”。“这个字就念‘舅’。”

女儿拽过舅舅:“舅舅你看,这就是你,念‘舅’!”

我趁机拿来女儿的旧衣服说:“看,你这衣服旧了,旧衣服的‘旧’这样写。”我写了一个“旧”。“旧衣服的‘旧’不是舅舅的‘舅’。”

“啊!就是!”女儿很理解的样子。

我紧跟着重复:“啊!就是!就是的‘就’是哪一个‘就’呢?”

“不是旧衣服,也不是舅舅。是哪一个呢?”女儿在思考。

我写了一个“就”。“就是的‘就’是这个‘就’。”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象形又不会意也不能演示的字,女儿就这样学会了。

天长日久,女儿识字了。有了这把金钥匙,她就可以自由开启知识的大门,在儿歌童话故事中寻找乐趣。

女儿三岁的时候,就坐在小椅子上,左腿放在右腿上,托本厚厚的《365夜》,模仿大人,像模像样地读,那样子看上去可笑又可爱。

本文Hash:a950beeea5b1401441f3ae5aa8e53f478b26bdc9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