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模仿意义大爸妈千万别做坏榜样

模仿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多重的意义,通过模仿,儿童们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模仿,儿童掌握了生存的技能,通过模仿,儿童提高了自己的智力……可以说,是模仿造就了成熟的儿童。爸爸妈妈们如果对儿童的模仿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宝宝们在模仿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了。下面,小编会将有关模仿的一些小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们。

1、模仿让宝宝掌握了生存技能

宝宝的很多生存技能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比如,一个看到成人使用勺子的1岁多的宝宝,他可能会急切地将勺子抢过来,试着盛了饭菜往自己嘴里塞。尽管他的勺子可能杵到自己脸上、额头上,但是,他毫不在意,并且会坚持不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直到他完全熟练地使用勺子。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行为,宝宝学会了穿衣、吃饭、使用工具等多种多样的生存技能。

2、模仿帮助宝宝学会尽早说话

宝宝一出生,他就尝试着模仿他听到的各种声音,从最初那些简单的元音,到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字词,再到完整的句子,他往往乐此不疲。尤其在他会说一些话之后,他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模仿成人说到的某个词、某个句子,并且自得其乐地哈哈大笑。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宝宝在3岁前掌握了语言,学会了利用语言跟周围人群完美地交流。

3、模仿是掌握社交技巧的来源

当宝宝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时,他的行为就很容易带给成人许多愉悦的感觉,被模仿的成人看到后就会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注,而宝宝受到关注之后,他则会更加热衷于这种行为。于是,宝宝和父母彼此之间的反应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那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意义的模仿行为就会成为激励宝宝更多地与人交流的一种模式,与此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宝宝学会了应对各种各样的人群和事件,他的社会交往技能也会得到提升。

大脑具有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仅在做各种动作时非常活跃,在观察别人如何动作时也非常活跃。这种神经元的活跃会促使宝宝模仿他人的动作,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了解对方的各种情绪,从而变得善解人意。

宝宝为什么爱模仿

4、模仿是宝宝心智正常的重要指标

模仿不仅是宝宝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尝试与人沟通和交流的具体体现。毕竟,宝宝模仿时需要很多的观察和实践。15个月大的宝宝是否已经有模仿他人的最初尝试,也常常被看作宝宝的心智发育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发现,患自闭症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宝宝都存在模仿障碍。如果18-24个月的宝宝还不具备模仿能力,宝宝有可能会存在发育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5、模仿提升了宝宝的空间智能

刚出生的宝宝并不了解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他的小手小脚丫都是非常好的玩具。在模仿成人各种动作的同时,通过实践,他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空间的经验,某一天,他会突然意识到,他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手脚,而不是别人的手脚,但是他可以通过用手抓握,移动自己的身体等等改变他与环境中的其他人与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因此,模仿对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小编总结:可见,模仿行为不单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儿童最常接触的人,也最经常被儿童模仿的对象,因此,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宝宝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孩子心声爸爸妈妈你别这样做!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哪种行为可以做,哪种是不可以做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有哪些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呢?其实在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同样地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形成自己的意念,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下面小编为大家列出孩子不希望父母做的事,父母要好好地关注孩子了。

用最大的耐心去关爱孩子

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

宝宝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宝宝需要妈妈的陪伴

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小编总结:孩子在幼儿时期容易缺乏安全感,在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想父母多点陪伴自己,哭了的时候能有一个拥抱。所以父母不能随意用其他东西来代替自己的存在,更不可以骗孩子。抽多点时间,陪陪你们的宝宝吧,这样才能拉近亲子距离。

别做孩子的“坏”榜样

儿子三个月大时,我常逗他玩,亲他的胖脸颊,他会对着我咯咯笑。但那天我频繁地亲他后,他显露出不高兴的表情,开始闪躲,接着哭叫起来。

我不依不饶,继续亲他。他显然被我激怒了,竟然“啊”地大叫一声,作势要咬我。这让我大吃一惊,不过三个月的孩子,牙齿都还没有长出来,就有了攻击性。但当时大家都当一个笑话一笑而过了。

现在儿子三岁了。前些天,我下班回家,他吵着要喝冰箱里的可乐,被我拒绝了。他开始哭闹,我置若罔闻,以为他哭一会也就算了,但让我想象不到的是,他突然朝我扑过来,小拳头拼命砸向我。

这次我无语了,原因不是他伤及了我。他不过才三岁,拳头的力量还是有限的,但他的行为让我警醒:从三个月到三岁,不过三年的时间,儿子从一个张口咬人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拳头揍人的孩子,是谁“造就”的呢?

是我——他的父亲。我不由想起:他不肯洗脸时,我作势要打他,他屈服了;他不想老老实实吃饭,我动手,他勉强坐了下来;他不肯上学,我将他锁在房间里,他的哭声逐渐安静……是我每一天在教会他,身体力行地告知他,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简单又快捷。他明白了这一点,直到那天,他要喝可乐时也使用了这个方法,他不过是效仿而已。

记者感言:其实很多人的体内都藏有暴力因子,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面对孩子的暴力因子时,要清醒地意识到,它就像一粒有毒的种子,我们决不能每天给它施肥浇水,那样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长成了参天大树,想撼动它都不是一件易事了。

本文Hash:c7d29476e957e1151ec52680f5355c612190fae1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