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准备期的家长为何焦虑?

“儿子今年秋季读小学,两三个星期下来,我发现我比他还要急。这个愣头愣脑的小家伙,真不知道读书该怎么读。”小田今年秋季读小学,他妈妈仿佛也随着进入了一级战备。

据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普遍存在着对孩子上学的焦虑情绪,一位班主任说:“开学第一周我接到的家长电话,每天至少10多个。家长们说来说去,就是对孩子能否适应学习生活表现出极大的不安。很显然,他们都有一个很过分的期望——孩子一到小学马上变成好学生。”

焦虑之一:怕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

“你今天学得怎样”、“你今天学了几个字”,放学后的校门口,你总能听到接孩子的家长在急切地问话。今年接一年级新班的李老师说:“开学前几周,是我们上海小学的学习准备期,不会教很多内容。但家长碰到我们老师,几乎问的都是清一色学习问题,教了什么字啦,学了哪道算术题啦,在他们眼里,以为只有这些才是学习。”

还有的家长见到班主任,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请老师将当天学习的东西复述一下,记下来回去给孩子“补课”。

看着新生家长的焦虑举动,上海市特级校长、浦东新区明珠小学校长倪中华指出,对小学一年级新生而言,开学几周,学习生活刚刚开始,没有家长想的这么复杂和前瞻,也没有多少学习进度的问题。他认为,与其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倒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受益终身。况且单凭几周学习,就给学生扣上跟不上学习的帽子太轻率。家长的焦虑其实是对孩子的认知规律还缺少认知。

焦虑之二:怕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我家孩子今年读小学,听人家说,要让孩子识点字,做点算术。可也有老师说,小孩进校时不会算术,反而学起来快。事实真的如此吗?”

问这个问题的家长,听说班上有些同学识字上千,做数学题已会四则运算,为此十分焦急。她最害怕的是,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而过分纠缠于孩子同伴之间的比较,使一些家长从孩子上学一开始心态就被扭曲了。一位家长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对班上同学的表现排名次,从而进行赶超。

对此,威海路第三小学校长罗燕强调,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这并非是起跑线。如果光凭开学初的表现,就怀疑和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本身就“不战而退”,已经输在起跑线了。他指出,家长没有必要在所谓的宏观上受偏执的影响,而忽视微观上的细节。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副主任吴国宏认为,将孩子入学的学习定位在学业上,拔苗助长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焦虑之三:怕孩子被老师教育

“在一个星期里,我的孩子放学后已经被老师留下来三次了!真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一位家长在规定时间接不到孩子,显得十分忧虑。

眼下,一年级新生家长对老师的“告状”,大多不能正确对待。一些家长听说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往往在孩子到家后,不问缘由,不是训斥就是打骂,造成孩子心理的过度紧张,甚至厌恶学习。

“其实,学生有时被老师批评并不奇怪。一年级新生正是做规矩的时候,可能老师教育的成分会比幼儿园多一点,家长应当理性看待。说实在的,不是老师对家长说了一些孩子的情况,就是告状,也不能认为老师不说就是孩子的表现很好。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家长坦荡一点,大度一点,也许比一味焦虑更有用。”带了三届学生的班主任钱老师这样劝说家长。

“家长对小 一年级新生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可能各个家庭情形不一,孩子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焦虑点。但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对孩子期望过多,也许是通病。”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强调,新生的学习刚刚开始,是无需过度焦虑的。相反,家长保持一个沉稳的心态,对孩子的状态就是一个“正能量”,反之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

家长焦虑新生为何一上学就高烧?

这是一种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心理不适的心理疾病多发于中小学新生和考前紧张学生

每年开学伊始,医院里都会新增一群特别的小患者。他们可能会有头痛、腹痛、心慌、胸闷、呕吐甚至晕厥、尿频、发烧等症状,但在身体检查中,又没有相对应的体征,更无器质性病变。专家介绍,这其实是一种通过身体不适来表现心理不适的心理疾病,医学上称为躯体形式障碍,多发于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焦虑的中小学新生和考前紧张的学生。轻者症状会随焦虑情绪的平复逐渐减轻,重者需入院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专家提醒家长留意新入学的孩子,切勿忽视孩子的这类症状,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病例一:

初一新生不明原因高烧不退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心理医师周伯荣介绍,他曾经接诊过一个刚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一到上学时间就发高烧,休息几天烧退了,等一要上学,又开始发烧。家长把孩子带到医院,全身都查遍了,连淋巴瘤都排查了,仍然找不出发烧原因。“钱花了不少,病还是没治好。”

最后,医生坐下来,耐心地跟他聊天,才发现症结其实就在于,他对新环境过度担心和焦虑。他总担心到了新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不喜欢他,家长会对他的表现不满意。随后,经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和治疗,他的高烧也就“不治自愈”了。

病例二:

新晋小学生一堂课上十次厕所

无独有偶,周伯荣接诊过的另一个新生也让他印象深刻。那是一名刚入学不久的小学新生。他只要一上数学课,就想尿尿。刚上完厕所,一回到教室,在座位上坐下,他又想上厕所。一堂课下来,他要上十几次厕所,几乎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孩子来到医院,经过各种检查,也是查不出原因。仔细一问,才知道他刚入学不久的数学考试成绩不佳,又被老师误解,被批评了几句,倍感委屈的他从此不喜欢上学,尤其是不喜欢数学课,一上数学课他就心慌,想尿尿。

多发人群:

中小学新生和考前紧张学生

诊治过不少这类病患的周伯荣介绍,这些孩子的症状,严格意义上都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不适通过身体上的不适表现了出来,这也是情绪转换障碍的一种形式。“他们不是装病,主观上也不是故意的,他们的身体的确存在着不适。”

周伯荣说,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更多的是刚入学的新生和考前紧张的学生。这些孩子或者是出于对新环境的恐惧,或者是因为担心考不好的焦虑,最终都通过身体上的不舒服表现了出来。比如,头痛、头晕、腹痛、心慌、胸闷、气喘、呕吐、晕厥、尿频、发烧等等。“而这些无法解释的症状,其实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

“儿童的内分泌受情绪的影响很大。”他说,在他诊治的病例中,除了刚刚进入新环境的新生发病率较高,临考前情绪紧张的中学生发病率也较高。

比如,就在上个学期末,有个成绩其实并不算差的初二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无法解释的肚子疼、呕吐,反复疼、反复吐,结果有几门考试根本就不能参加。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过于担心考不好;还有一个初三学生,经常拉肚子,到消化科治了很多次,但时好时坏。“当他感觉学习比较顺利时,拉肚子就好了,当他感觉自己学习不好时,拉肚子就更严重了。”

新现象:

小学一年级新生发病率增加

“让人担忧的是,以前很少出现躯体形式障碍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发病率也增加了。”周伯荣说,以前来就诊的孩子中, 除了考前紧张的学生,很多是刚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初一新生。因为他们刚刚经历了小升初,很多孩子品尝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败,很多甚至是第一次未能从家长那里获得认可,所以,进入初中,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更多地充满了焦虑;也有的孩子,一到新学校,面临着一大堆新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无所适从、莫名恐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躯体形式障碍。

“但是,以前小学一年级学生是很少发病的。”周伯荣分析,这可能跟以前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阶段没有压力,对小学生活都心生向往。在一种愉快的心理状态下,自然不会有焦虑的情绪。“然而,现在幼儿园的超前教育让孩子在幼儿期就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孩子自然会对小学阶段将要面临的学习压力感到焦虑。”

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压力超过心理承受能力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因为上学和考试而出现这种躯体形式障碍呢?周伯荣不无忧心地叹道:“中国的中小学生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超过了很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出现这种心理疾病,至少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下的教育体制、高考独木桥以及整个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体系,都把成绩当作了唯一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认可程度,也建立在学业这个标准上。“来就诊的孩子很多家庭条件很好,根本不存在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的担忧,但他们照样为成绩焦虑。”他说,“悲哀的是,他们焦虑的根源很多竟是父母的面子。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成绩不好,让父母蒙羞。”

第二,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孩子自身形成的非此即彼的偏执观念。他们自己把学习成绩跟自身价值等同起来。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等于是坏孩子。“于是,他们自己也把考试当作了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他说,“这样,学校和考试,就很容易成为他们焦虑的原因。”

第三,家长从小热衷培养孩子的完美型人格。“家长和老师都喜欢鼓励孩子追求100分,”他说,事实上,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九十几分和100分差别并不大,可是由于家长和老师对100分的热衷,过早地让孩子陷入了对完美的追求。“一旦考不到好成绩,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就会情绪焦虑。”

第四,独生子女综合症。“因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度的关注,自我中心意识强,因此,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也特别在意备受关注的体验。”他说,这种孩子到了新的环境里,一旦感觉到自己受关注的程度降低,他就会无意识地通过身体上的这些症状来引人关注。

第五,学校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这导致不少孩子厌学、害怕上学。比如老师布置作业多、课程内容枯燥、按成绩排名……都会让孩子情绪焦虑,甚至抑郁。这些心理上的不适,通过身体表现出来,便是腹痛、心慌、胸闷、呕吐、晕厥、尿频、发烧等症状。

专家提醒:

切忌误认为孩子装病并及时就医

在周伯荣看来,目前这种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必须要改变。在暂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必须加强对孩子的挫折训练,让孩子更多地拥有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体验。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起成绩不是唯一评价标准的多元价值观,让孩子学会从多方面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此外,他还呼吁家长切忌要求孩子追求考100分的完美,因为“这种观念害死人”。

他建议家长留意新入学孩子的精神状态,给他们一些适应新环境的具体指引,缓解新环境带给他们的焦虑和紧张。对于已经有了躯体形式 障碍症状的孩子,他也提醒,家长切勿忽视,更不可认为孩子在装病,而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辅导和治疗。

家长为孩子开学准备好孩子焦虑少

开学前夕,患有不同程度“开学恐惧症”的,以中小学生居多。因为有大量未完成的假期作业,再加上担心开学后学习紧张、压力大,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是短时间内的心理问题。

孩子缺乏开学准备易焦虑

要开学了,往日舒服的懒觉、精彩的电视节目、无拘无束的玩耍,都将被英语单词、作文题目、数理化公式取代。假期中,孩子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处于相对放松和随意状态,而即将到来的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难免让孩子们对开学产生抵触情绪。

开学后,孩子们需立即转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有的孩子会欢天喜地去学校,因为感觉到学校有吸引力,有好朋友,可学习新知识;而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害怕心理,如情绪不好、烦躁、发脾气,甚至会有些头晕、头痛等生理不适现象,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这是很自然的心理反应。

环境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有这几类:比较自我,在学校人缘不太好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对自己各方面要求苛刻的学生;即将进入陌生环境,自身心理素质低,适应环境困难的学生。

【对症处理】专家认为,学生如果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容易导致焦虑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将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造成对开学的心理阴影。

对此,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孩子,谈谈学校、同伴和新学期,多说欣赏和鼓励的话,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循序渐进开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如何面对孩子的开学情绪?专家建议:寻找原因,对症处理,不要强压。

表现一: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力求自身完美,特别在意自己在学校的表现,特别在乎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即使是小事仍会自我要求严格,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会造成心理压力,继而导致情绪问题。

表现二:面对比较自我的学生,家长应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群居性。父母除了抓孩子成绩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包容和自我保护,这样不会使孩子感到孤独。

【对症处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有分寸,可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阶梯性的要求,把目标分解,逐步完成,进而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要给孩子过大的精神压力,基于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

孩子要躲的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让孩子学会面对,或帮助孩子克服他想要逃避的困难,情绪宜疏不宜堵,有时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需要家长用心良苦。

积极自我暗示能战胜恐惧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例如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持续保持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目标,这种积极的心态会克服高考带来的焦虑。

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突发而困苦的应激事件,此时,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而应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症处理】采用动作也可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如考试紧张时,做个祈祷或别的动作,使自己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 畅状态;也可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适度倾诉,之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用优势比较法,去想象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恐惧,快乐学习、生活。

本文Hash:97dcf58c17fa6b07540574cda0eb0ee06c946b3a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