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往熊孩子出没见招拆招soeasy

【妈妈网特稿】春节年味越来越浓,一大波熊孩子也在逼近。过年总少不了走亲访友,这就免不了遭遇几个熊孩子。可那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妈网育儿专家几招,速速收藏,拿走不谢!

一大波熊孩子在逼近网友支招靠谱吗?

逢年过节,总有一些孩子的行为让人忍不住吐槽,比如没礼貌、比如乱翻主人家东西、比如撒娇耍赖要让大人陪着玩、比如欺负别人家的宝宝……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群孩子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熊孩子。有觉悟的家长会避免自家的孩子变成熊孩子,可遇到了别人家的熊孩子该怎么办?先来看看网友们的支招都靠谱吗?

春节走亲访友遭遇熊孩子,你有什么好办法?

@windfuture:熊孩子敢在你面前撒野一定是你气场不够强大,孩子最会察言观色了。我老爹这么多年专治熊孩子,远近都怕,甚至好多调皮的来了我家也挺乖,玩得有限度。敢祸害?眼睛瞪得像牛铃,脸耷拉着,言辞简短而有力:那不是你玩的东西。

@王智玉:我的处理办法是,当面不说,但是疏远熊孩子的父母。做大人的,不能和孩子计较,而且一个孩子能有什么是非观,还不是父母教出来的,所以处理对策应该针对熊孩子的父母。比如说我对付亲戚家的熊孩子,处理办法就是,要么大扫除,要么出门办事。对熊孩子的家长亲亲热热打个招呼,严格控制会面时间,然后就无比遗憾地转身该做什么做什么。

@Killaxe-界:当着他父母的面,把他带到钢琴、数奥书等“道具”面前,让他试着摆弄几下,然后由衷地对他父母赞扬:“你孩子可真有天赋啊,不学XX真可惜了!”从此你的世界就清静了。

@花琳:我的方法是冷处理。就是TA做什么你都板着脸不去关注TA,自己做自己的事儿,孩子大多有表演欲爱受关注,没人理他自然觉得无趣自然就自high不起来了。

遭遇熊孩子找家长理论管用吗?

有不少网友在处理熊孩子问题时都指出,应该跟熊孩子的爸妈“告状”,让爸妈管教孩子。但有经验的网友指出,熊孩子的“熊”问题,与家长日常的管教颇有关系,很可能在你眼中十分严重的行为,在那些家长眼中不过是小孩子顽皮罢了。倘若遇到不太在意的熊孩子家长,以上的网友支招你觉得还受用吗?其实,熊孩子的年龄段不同,杀伤力也不一样,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熊孩子”破坏力不同,3-6岁的孩子最难缠

熊孩子杀伤力全分析

什么?熊孩子的杀伤力因为所处年龄段的不同还有差别?对熊孩子颇有研究的网友就做出了如下的分析(本文只讨论6岁以下的熊孩子):

熊孩子年龄段

杀伤力

破坏技能

3-6岁

五颗星

要玩具、折腾房间、摆弄电子产品

1-3岁

四颗星

撕书、尖叫乱跑,要玩具

1岁以下的婴儿

三星半

婴儿除了震破耳膜的哭声也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好了,分清了熊孩子的杀伤力情况以及破坏技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熊孩子做出相应的对策。对此,看看妈妈网育儿专家的支招。

这样应对3-5岁的熊孩子

3-6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攀比,并且有一定的占有欲,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可能是电子产品的忠实粉丝。因此向你要玩具或是吵着要玩你的手机、Ipad,绝对是他们会干出来的事。那该怎么办呢?直截了当地拒绝吗?怕面子上过不去?那就引导熊孩子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吧!过年走亲访友,熊孩子往往是跟父母一起行动的,一方面这些爸爸妈妈也希望孩子能在亲朋戚友面前有好的 现,另一方面熊孩子也会有较强的表现欲。“唱一首你刚学的儿歌吧!”“背一首唐诗吧!”这样熊孩子就被牢牢地控制在了客厅中央,并且还乐此不疲,自然也就没精力“祸害”了。

想要避免熊孩子搞破坏,试着让他给大家表演节目吧!

这样应对1-3岁的熊孩子

1-3岁的孩子有较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往往都跃跃欲试,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造成破坏。因此,对待1-3岁熊孩子,最好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放到“安全”的位置,比如高处、柜子里等。另外,1-3岁孩子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集中在同一样事物上,这时候你就可以想办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孩子尖叫或乱跑的时候。充分利用过年期间接待客人的零食找点简单的小游戏吸引熊孩子的注意力吧,比如牺牲一下糖果盒,让孩子把糖果分类;或是让熊孩子给大家分坚果……

这样应对1岁以下的“熊”孩子

1岁以下的宝宝破坏能力不会让人无法忍受,最多就是极富穿透力的哭声。由于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哭就是他们表达自我的常用途径。这时候,宝宝的父母一定会认真检查孩子的状况,并想方设法让孩子安静下来的,你所要做的就是忍耐一下孩子的哭声。

以上招数,都是大人遭遇熊孩子时的解决方法,可走亲访友总免不了带着自家的小朋友,当自家的小朋友和熊孩子有了正面冲突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番外:当自家乖宝宝遭遇别人家的熊孩子该怎么办?

当自家的乖宝宝遭遇熊孩子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宝宝被抢玩具?被熊孩子打到?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一早就知道今天要和熊孩子碰面,最好让宝宝乖乖待在大人身边,或者把宝宝的作业、故事书带在身边,安排好宝宝的“任务”,以此来避免宝宝与熊孩子有过多的接触。

被熊孩子欺负后,让宝宝还手或是自己大发雷霆绝对不是智慧的做法

但如果起初并不知道别人家的小孩比较“熊”,宝宝已然被欺负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让宝宝还手或是自己大发雷霆绝对不是智慧的做法。一方面伤了和气,另一方面也会对宝宝的教育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发生了这种状况,在当时有众多外人的情况下,先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当然,安抚时不要过多地指责熊孩子的行为,可以通过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法,若宝宝一直不能平复情绪,可考虑提前结束与亲友的会面或者让爸爸、妈妈其中一人带宝宝出去遛遛弯。当宝宝平静后,避免熊孩子和宝宝再有接触。

而在离开这一环境后,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帮宝宝疏导情绪。举个例子,如果宝宝在玩皮球,熊孩子过来抢走了。事后,爸爸妈妈就应该告诉宝宝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大声地表达自己:“你为什么抢我的皮球?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玩了!”让抢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宝宝的年龄稍大,表达能力稍强,可以让宝宝试着跟那个孩子协商:“你玩我的皮球,那小车车换给我玩好不好?”

总结:用礼貌和修养影响熊孩子和他的家长

遭遇熊孩子时,最忌讳的就是大发雷霆或是大打出手。想通过这种暴力手段整治熊孩子,一方面伤了和气,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占理。想通过一己之力教育好熊孩子是不太现实的,但是用你的礼貌修养以及智慧,却能让春节走亲访友多一些和气,甚至可能会让熊孩子的父母有相形见绌之感。

0-3岁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妈妈如何见招拆招?学起来

0-3岁孩子都处在什么阶段?当孩子对父母提出无理的要求时,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对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妈妈要见招拆招!

妈妈从单位加班回来,童童还没有睡。已经10点了,她朝妈妈飞扑过来,两只手臂像迎风的翅膀。妈妈蹲下来,也张开双臂,一把将她抱起来。妈妈凑进童童的耳朵,悄悄问:“妈妈不在家,童童都干什么了?”

“去果果家里了,我们一起看了动画片。”童童快3岁了,语言表达能力一天胜过一天。果果是小区里的小朋友,童童常常和他一起玩。

“什么动画片?”妈妈问。“狮子王。”童童记得很清楚。狮子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妈妈故意这样问她,训练她的表达能力。

童童开始断断续续地回忆,说着说着,童童忽然想到了什么,“妈妈,《狮子王》里的狮子跟动物园的狮子不一样,不吓人。”她说,要不,我们家养一只狮子好不好?

妈妈愣住了,养一只狮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首先法律不允许,就算允许,如何跟一个3岁小女孩解释种种绝对不可能。该怎么回答呢?断然拒绝,呵斥她“别胡思乱想”了,只会伤害她的自尊心,甚至让孩子又哭又闹。

在面对孩子不现实的需求时,妈妈需要和宝宝斗智斗勇呢。很快,妈妈亲了亲她,说:“可以啊,我们可以养一只狮子。”童童开心极了。妈妈接着说:“可是,你能照顾它吗?”

妈妈噼里啪啦地说:首先,它要跟你睡在一起,因为家里也没有别的空间了。其次,你得负责喂它吃饭,照顾它的起居。最后,你还要帮忙给它洗澡……

一边说,妈妈一边观察她的表情。随着条件一个一个增多,童童的表情越来越难看,最后索性嘟起嘴。童童脸上写满无奈:“我现在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好,个子又那么矮,够不着餐桌……衣服也要妈妈洗,好多事做不了。”

最后,童童自己说,算了妈妈,我们不养了。“好吧,那这是你的选择哦。”妈妈心里偷笑。

0-3岁是孩子重要的发展阶段,家庭是孩子更重要的发展场所。面对孩子不合理、不现实的需求,育儿界基本上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不要轻易说“不”,会挫伤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安全感。而说多了“是”,又会宠溺孩子或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们需要“视情况”合理地拒绝孩子的需求。

再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晚上要睡觉了,童童躺在床上,忽然嚷着要奶油蛋糕。这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万一童童耍赖,偏不听那些“对牙齿不好、成肥胖儿童”等等大道理怎么办?妈妈想起正面管教的一些方法,决定试一招。

妈妈假装手里拿着一个蛋糕盒子,对童童说:“甜甜的奶油蛋糕来啦。”同时,像模像样的开始打开盒子。童童好奇地看着妈妈手里的动作。她明白,没有奶油蛋糕。妈妈并没有强调说“你看这有个蛋糕”,一来她可能会较真,二来她会认为妈妈在骗她。

妈妈直接绕过“有没有蛋糕”这个可能引起纠纷的点,上来就演示“打开蛋糕盒子”的动作,童童就以为妈妈在跟她玩游戏呢。

果然,童童配合着伸长了脖子。妈妈在空气里抓了一把,说:“来吃吧。”童童张大嘴,咬了一大口。这样,童童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妈妈也成功化解了没有蛋糕的困境,还玩起了趣味的亲子游戏。

0-3岁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妈妈如何见招拆招?学起来

0-3岁孩子都处在什么阶段?当孩子对父母提出无理的要求时,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对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妈妈要见招拆招!

妈妈从单位加班回来,童童还没有睡。已经10点了,她朝妈妈飞扑过来,两只手臂像迎风的翅膀。妈妈蹲下来,也张开双臂,一把将她抱起来。妈妈凑进童童的耳朵,悄悄问:“妈妈不在家,童童都干什么了?”

“去果果家里了,我们一起看了动画片。”童童快3岁了,语言表达能力一天胜过一天。果果是小区里的小朋友,童童常常和他一起玩。

“什么动画片?”妈妈问。“狮子王。”童童记得很清楚。狮子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妈妈故意这样问她,训练她的表达能力。

童童开始断断续续地回忆,说着说着,童童忽然想到了什么,“妈妈,《狮子王》里的狮子跟动物园的狮子不一样,不吓人。”她说,要不,我们家养一只狮子好不好?

妈妈愣住了,养一只狮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首先法律不允许,就算允许,如何跟一个3岁小女孩解释种种绝对不可能。该怎么回答呢?断然拒绝,呵斥她“别胡思乱想”了,只会伤害她的自尊心,甚至让孩子又哭又闹。

在面对孩子不现实的需求时,妈妈需要和宝宝斗智斗勇呢。很快,妈妈亲了亲她,说:“可以啊,我们可以养一只狮子。”童童开心极了。妈妈接着说:“可是,你能照顾它吗?”

妈妈噼里啪啦地说:首先,它要跟你睡在一起,因为家里也没有别的空间了。其次,你得负责喂它吃饭,照顾它的起居。最后,你还要帮忙给它洗澡……

一边说,妈妈一边观察她的表情。随着条件一个一个增多,童童的表情越来越难看,最后索性嘟起嘴。童童脸上写满无奈:“我现在连自己的衣服都穿不好,个子又那么矮,够不着餐桌……衣服也要妈妈洗,好多事做不了。”

最后,童童自己说,算了妈妈,我们不养了。“好吧,那这是你的选择哦。”妈妈心里偷笑。

0-3岁是孩子重要的发展阶段,家庭是孩子更重要的发展场所。面对孩子不合理、不现实的需求,育儿界基本上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不要轻易说“不”,会挫伤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安全感。而说多了“是”,又会宠溺孩子或对孩子造成伤害。

我们需要“视情况”合理地拒绝孩子的需求。

再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晚上要睡觉了,童童躺在床上,忽然嚷着要奶油蛋糕。这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万一童童耍赖,偏不听那些“对牙齿不好、成肥胖儿童”等等大道理怎么办?妈妈想起正面管教的一些方法,决定试一招。

妈妈假装手里拿着一个蛋糕盒子,对童童说:“甜甜的奶油蛋糕来啦。”同时,像模像样的开始打开盒子。童童好奇地看着妈妈手里的动作。她明白,没有奶油蛋糕。妈妈并没有强调说“你看这有个蛋糕”,一来她可能会较真,二来她会认为妈妈在骗她。

妈妈直接绕过“有没有蛋糕”这个可能引起纠纷的点,上来就演示“打开蛋糕盒子”的动作,童童就以为妈妈在跟她玩游戏呢。

果然,童童配合着伸长了脖子。妈妈在空气里抓了一把,说:“来吃吧。”童童张大嘴,咬了一大口。这样,童童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妈妈也成功化解了没有蛋糕的困境,还玩起了趣味的亲子游戏。

本文Hash:af3fe3b365afb7417b1dae03c332ed8b2da7655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