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老师与父母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

如何做好老师与父母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提醒家长朋友们:幼儿园作为宝宝生活的第二课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要真诚,要相互理解!老师对于孩子认识对于家长就尤为重要了,所以如何把握家长与孩子以及幼儿园老师之间的心灵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园老师最想告诉父母的话,会告诉你答案:1、对待我们应该就像朋友一样。因为,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比如:父母是否可以和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起与孩子照张合影,然后把照片挂在家里的墙上。2、要把握好时间。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给他准备好。3、给孩子穿普通的衣服。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好的衣服,否则当他不小心把染料弄到衣服上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几乎是100%),他会有挫折感。4、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而且幼儿园里已经准备了玩具让小朋友们分享。5、要带足孩子的用品。如果你的孩子的尿布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6、把你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时,我们并不能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7、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当孩子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的家庭相册;你自己录的一卷录音带;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8、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表现得更难过、麻烦,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9、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而且我们会尽我们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象他的家里一样。10、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11、尽量守时。如果我们说我们在5点半下班,请不要在5点5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毕竟,我们也想按时回到自己的家(而且,我们有的人也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料)。12、看看我们给你写的字条或我们的留言本,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计划开会或者旅行,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13、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14、你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15、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你离婚了,或者你的家里有病人,甚至你的丈夫出去旅游了,要让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 觉得自己很诚实。16、请了解我们的发烧规定。你的孩子如果发烧了,当他要重新回到幼儿园时,必须是已经退烧了,而且是已经停药超过24小时后。17、及时交纳托儿费。如果你的财务状况发生问题,或者你需要做特殊的安排,提前让我们知道,我们也可以照顾你的孩子。18、说谢谢。好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你的孩子所做的事得到了你的认可。如果你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告诉我们知道,不要在别的父母中抱怨。

父母如何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倾诉是人的本能,倾听则需准备好理解和接纳的心态。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自倾听缺失,这既折射出当今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误区,也反映了高竞争社会压力下成人面临的心理困境。那么,在今天——

沟通失败缘于没有倾听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家长们说:“孩子越大离我们越远,有话也不肯和我们说了,更别想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了。”“我是好话说尽,好事做绝,但一点效果都没有,他还是我行我素。”

而孩子也有他们的苦恼——有了高兴事的时候与好朋友分享,受了委屈也找朋友诉说,因为跟爸妈也没用。

亲子沟通,在一些家庭中是这样的:父母说的多,听孩子说的少;父母得结论的多,征求孩子意见的少,孩子只能被动接受;父母一厢情愿的多,孩子能自如表达内心感受与想法的少,孩子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习惯性压抑,与父母讲真话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亲子关系疏离。有的孩子甚至感到父母很恐怖、不可理喻,个别孩子甚至想尽快离开家庭。

多重原因让倾听缺失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怎样才算听话?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照着做即可,父母还没有从内心认可亲子交流是相互的,觉得任孩子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降低了父母的威严。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双向沟通是理论,孩子是我的,怎么教育是我的事,我关心的就是怎么让孩子听话。”也有的家长说:“孩子的所言、所思并不靠谱,我们也没那么多时间听孩子说。”有相当比例的父亲因为工作忙、应酬多、社会职务多,根本无暇与孩子沟通。另外,在个别家长的头脑中仍存在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觉得不沟通也出不了大框框,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必那样小心翼翼。

父母和孩子都有“障碍”

对于亲子沟通,父母和孩子都有苦衷。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复杂,想法太多,与他们沟通太难;也有一些父母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与孩子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彼此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干脆减少与孩子的沟通,每天三两句只说生活起居;还有的父母担心与孩子沟通不畅、索性不与孩子正面交锋,以免因冲突而恶化亲子关系。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父母怎么可能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把孩子每天经历的事当作重要的事,去关怀、去陪伴、去了解、去体会?怎可能去倾听?

孩子的困扰在于,怕父母没有兴趣听,甚至嫌自己的情感太肤浅、想法太幼稚、做法不成熟;怕父母不相信自己,即使有苦恼说出来他们也不当回事;怕沟通效果不好,最终不仅不能被父母理解,还耽误了时间,影响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作业也是一个因素

父母忙,孩子忙,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抱怨:这样忙碌的生活,怎么有办法特别注意彼此的沟通呢?作业还写不完呢,还要去培训班呢,还有一大堆家务要做呢……因此,有些孩子和家长本来有话说,却没有时间说,晚上回到家里,常常是各忙各的。

用倾听表达父母之爱

沟通并不完全是说、讲、谈,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父母要开启和拓宽亲子沟通的渠道,在倾听中让孩子能够真诚地表明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心被拒绝。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的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难,感到沮丧或难过时,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激动的情绪。

爱孩子的父母,应该是勇气智慧的,勇于打破自己的束缚,善于改变自己 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主动接近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试着换位思考揣摩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期待孩子永远听话,等待孩子跟自己亦步亦趋。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父母的信赖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成功倾听孩子,父母要有“想听”孩子说话的愿望。如果你很忙或很烦,那么就改天;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真诚接纳孩子的不同意见。

家长不要忘了倾听,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的想法,家长就可以很好的和孩子沟通,更好的教育孩子。

如何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

1915年,一个叫查宾的人做过一项调査,他统计了10所美国医学院中弃婴的死亡率,结果是90%。他奇怪:为什么弃婴与在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死亡率之差竟如此之大。后来经过研究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弃婴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与父母沟通——与父母进行目光和情感的交流,在父母的拥抱中体会人体的温暖,听到父母心脏的跳动,肌肤得到来自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爱抚。他们是被心理上、情绪上,最后是身体上的“孤独”夺走了生命。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孩子各个方面的正常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沟通的方式是各种各洋的:说话、文字、电报、旗语、手势,还有一些非语言方式,像拥抱、击掌、目光、体态以及表情等。别看有这么多的方式可以采用,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在实际生活中与孩子之间高质量的沟通却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认真学习方可掌握。

沟通需要时间

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孩子密切的接触、谈话、交流情感,去了解他们,发现并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以使他们能够始终以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我们每天工作繁忙,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早晨六七点钟出门,下班到家是晚上六七点。买菜做饭,收拾停当就巳经筋疲力尽。再看看电视或者报纸,眼皮就抬不起来了。“我们真是没有时间沟通。”——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回答。其实,只要我们真想沟通,就一定会有时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取消一些其他的活动安排。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我们对要做的事“没有时间”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表示“这件事对我不太重要。”不信你可以去观察,不论一个人的时间表安排得多么满,只要有更重要的事情临到他,他就是再忙再紧张,也必定会放下手中正在做的工作,而先去解决这个“更重要”的问题。所以,哪件事优先去做,完全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而不是他工作量的多少所决定的。

那么,我们应将“与孩子的沟通”放在怎样一个位置呢?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留给后世最有价值的产业。他们远比我们其他的事情:事业、名誉、地位、金钱、权利等重要得多。我们即便是留下最豪华的建筑,最现代化的工厂,还有多得无法计算的钱财,可如果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幸福或者缺失了父子、母子情感,那么留下的这些财产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两个小偷头天晚上来到一家超市,他们什么也没有偷,只是将某些商品的标签调换了一下。次日早上,超市刚刚开门,他们就进去了。4个小时之后,店主接到报告:有人用4.95美金“买”走了价值500美金的照相机;用15.5美金“买”走了价值1,200美金的汽艇马达。

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世俗观念恰恰就像这两个小偷一样,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将我们价值观的“标签”偷偷地进行了调换:把我们同孩子之间的情感、责任、关爱等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换上价格极低的标签,而本来并无什么价值的东西反而成了我们苦苦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应反省一下我们的价值观,认定什么是真正最有价值的东西,最有意义的事情,尽快地将被偷换了的标签再调换过来。只要我们有时间看书、看报纸、看电视,有时间打麻将、下棋,有时间参加朋友聚会,有时间做股票,有时间做生意,有时间开会,有时间研究课题,我们就一定有时间与我们的孩子沟通。

因为这实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是明天的主人,是明天的根本。有了明天高素质的人,就必然会有明天的高质量管理、高质量产品 高质量的社会生活。这样看来,当我们将其他的事情优先于“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舍本逐末”。

沟通需要信任

我们每天与孩子之间所进行的简单日常对话并不意味着就是沟通。因为沟通是谈真实的自我而不是寒暄或敷衍。人们只有对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才会讲心里话,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怕羞耻,不担心受到伤害。因为,当一个人完全向你袒露自己的内心时,他就好像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他的潜台词是说:“我需要你。”我们虽然是孩子的父母,但不一定就是孩子的朋友。这往往是由于我们过去曾在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伤害过他们。我听说某学校做过一次问卷调査,其中一题为:你最好的朋友是谁?竟然没有几个学生答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孩子普遍对我们做父母的不信任。不信任什么?不信任我们会以朋友的姿态对待他们。他们担心、害怕,害怕不被我们接纳,害怕被我们否定,害怕我们的批评、恼怒,这些消极反应会使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如果他们在与你的交谈中没有安全感,那么他怎么会将自己隐藏在最深处的话说给你听呢?有一句格言说:“爱里没有惧怕……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安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他们就不应该害怕我们;如果他们在与我们的关系中有担心、猜疑、害怕的心理,那就说明我们对他们的爱不够完全彻底。

有些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平时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还说爱得不够完全呢?这是因为我们错把自己心里“爱孩子的感情”当成了对孩子“爱的表达”和孩子对我们“爱的感受”。我们都十分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

1.我们有表达上的问题。

当孩子的表现出色时,我们就对他们表示爱;若表现不尽如人意’则漠然处之或横眉冷对。那么别待他们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聪明、伶俐、漂亮、懂事,处处都出类拔萃的孩子会得到周围许多人的赞赏和喜爱,反之便会遭到冷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莫非这也是我们表达父母之爱的方式吗?

2.我们不理解孩子对较的感觉。

对孩子来说,“爱”不是你给了他什么,而是你接纳他什么。是只接纳他的成功,还是既接纳他的成功也接纳他的失败?是只接纳他积极的表现,还是既接纳他积极的表现也接纳他消极的表现?当一个人被掌声、鲜花和赞美所包围的时候,他不需要我们的接纳。只有当他失败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沮丧、消极、落泊、失意的时候,才是他最需要理解、支持、安慰、接纳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对他们像以往那样张开双臂,面带微笑,他们才会感受到我们的爱。如若我们只接纳他们的优点,而对他们的缺点表示反感的话,他们就会感到:你爱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的优点;不是我的全部,而是我的一部分。试想:当我们自己在工作上到挫折,回到家里时,我们希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怎么对待我们呢?我们一定不希望他(她)对我们吹胡子瞪眼,或给我们脸色看。我们企盼他(她)对我们的态度也正是我们的孩子所企盼得到的。那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完全的爱。

沟通需要渠道

古诗中“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说两个人爱情的沟通。其实,家长同孩子的沟通也需要这种“灵犀”。有了这样一个渠道,你和孩子才有可能不断深入地融合你们的思想感情。这个渠道就是你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是根本不可能谈拢的。可是,我们做家长的很少能跟孩子有共同语言。怎 办?不能以“代沟”作为托词而放弃沟通,更不要幻想着孩子会主动来和你建立起有关“学习”、“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共同语言。惟一的解决办法是父母去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我们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来为孩子提供更多带有权威性、指导性的信息;或者干脆心甘情愿地成为孩子的“学生”,虚心向他请教。这两个方法都会使父母同孩子之间由于产生“共同语言”而开始有说不完的话,久而我们的关系就不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家长和一个“忐忑不安”的孩子,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了。只有当我们成为孩子的朋友时,才能抓住更多的“可教育机会”,才有可能介入他感情的区域,才好与他讨论一些“敏感”的话题。

我们做孩子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而做孩子的朋友却要付出努力。我在这里向家长们提出建议:不要只安于做天经地义的父母,而要努力地去做我们孩子最好的朋友。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要依赖于您和孩子之间密切的沟通了。

本文Hash:b46aa9dd0cef16e1837074ad41a7963fba67cd1f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