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时要选择那些能为孩子着想的医生

领孩子看病就医,要选择那些能为孩子着想的医生。只想着支付银行利息的医生,只想着在学会上发表研究成果的医生,是不能理解孩子的。这样的医生,本来服用内服药就可以治愈的病,却让孩子打针,而且常常让家长带孩子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为孩子考虑的医生,不要求打针。一打针,孩子就感到害怕,下次则不能老老实实地让检查了。孩子一哭,就无法知晓是因病得严重,还是因害怕。孩子哭时,腹部用力,就无法触及胃、肠、肝,也就无法诊断肠套叠和腹膜炎。

进行肌内注射,如果位置选择不当,在注射后孩子会发生各种障碍,如肌肉萎缩、手腕和脚不能自由活动。

如果孩子没有丧失意识,不必打针,吃药就可以。领取药品时应问一下药品的名称,以防万一。

为孩子着想的医生,会亲自向母亲询问各种情况。因为母亲最了解孩子的发病情况,所以直接问母亲更把握些。让护士问诊的医生不考虑母亲的担心,只对症采取惯用疗法。遇到这种情况,负责的医生会仔细向母亲讲清情况,而不是随便乱用药。

有的母亲孩子没病也常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有的医生不向母亲仔细说明情况,就急于给孩子注射。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母亲要形成询问"刚才注射的是什么药"的习惯。产科医生给孕妇做X线透视,内科医生给孩子打针,身为孕妇或母亲要拒绝这些事情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但这是对孩子的爱。

如果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医院就应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医生与患儿母亲进行充分的交流。为此,不需要治疗的就不治疗,尽量让患者少跑几次医院,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数量。在小儿科实行这种方法,就现在的医疗体制而言,则医院难以维持。有必要更新医疗体制,但同时母亲也要努力做到给予医生充分的时间。

没有就医的必要时,母亲不要去麻烦医生,耽误时间。

孩子有什么异常时,母亲要分析判断是暂时在家观察,还是去看医生。孩子稍有不适即去看医生,必定会造成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其直接后果是人们要排2~3个小时的队候诊。

与以前不同,危及生命的突发疾病减少了。比较可怕的是肠套叠这样的病。

肺炎和白喉等急性发热需及早治疗的疾病,现在也几乎没有了。

晚上突然发热,几乎都是病毒性疾病(扁桃体炎或感冒)。肺炎发作时,呼吸急促,表情很可怕。缨儿一般不吃奶,幼儿则不吃饭。

如果孩子和平日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意识清楚、问话能应答,情绪稳定),只是发热的话,与其深夜风风火火地把孩子送进急诊医院让不熟练的青年医生打针,还不如等到笫2天早晨再到经常就诊的医生那儿去就医。

与此相反,虽然医生说不要紧,但孩子却与平日不同,表现出从没见过的衰弱时,父母应向医生强调孩子样子有异常。即使如此,医生仍不重视时,父母就应要求转到上级医院治疗。如果医生拒绝要求,父母就要越级到上级医院说明情况,不要在候诊室消极等待了。

如果以前曾发生过类似的病症,但却不治而愈,那么不去看医生也可以。医生的候诊室因为有患传染病的孩子,带孩子去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因感冒而发热,不用吃药就好转,遇到这种情况,母亲要仔细记住孩子的状态(食欲、情绪、早晨起床时的姿态,哄他时的样子,玩的方式)。一发热就看医生,吃解热药,那么就不能了解发热自然下降时的样子。感冒本来能自然好转,对引起感冒的腺病毒没有特效药。只要发热不引起痉挛、不是高热,就不必使用解热剂。因为解热剂可 使体温曲线紊乱,而无法看清疾病发展的过程。孩子的耐热能力比大人强。

孩子因呕吐、腹泻去看医生时,要把呕吐物或泻下的粪便原封不动带去(不要只带一部分)。好不容易带去了,医生却不看,这个医生作为小儿科医生是失职的。

久治不愈的病,不只孩子受苦,父母的压力也很大。如果小儿患有癌症、慢性肾炎、肾硬化、哮喘、血友病、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因为有公费医疗制度,父母最好和医院生活顾问,或城、村卫生所商谈治疗办法。

要生宝宝啦选择医院的那些事

  为自己选择分娩地点和医疗及陪护人员

  尽管离分娩还为时尚早,但现在就应该咨询并考虑你想选择怎样的分娩形式了。如果你住得离大城市或规模较大的地区医院比较远,那么你可能没有太多的选择,要争取获得更多的相关资讯,认真阅读你得到的相关资料。

  现在大多数人都希望在环境优雅舒适、医疗条件良好的场所进行分娩。但除非在你家门外就等着一辆招手即来的救护车,否则在厨房的地板上看着你的不是助产士,而会是一头困惑的绵羊和部土豆剥皮机。

  鉴于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医生还是建议孕妇到妇产中心或医院去生育,那里能够提供科学的指导,有让你安心的氛围,还有专家和随时可以启动的医疗设施。

  倡导在家中生育的理论认为大多数出现紧急状况的分娩会有许多先兆,所以他们的观点是,对一般人来说,家中还是最理想的生育场所。

  有些分娩方式只有在你的生育风险很低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如果你将生育的是多胞胎,或者你患有长期高血压或妊娠前就患有糖尿病,那么你的分娩就需要格外慎重。

  在哪儿?

  你要决定的不仅仅是在哪儿分娩,还包括在哪儿进行产前和产后的检查和治疗。首先你需要决定自己打算在哪儿分娩,有三个主要的选择——医院、妇产中心和家中。

  找谁?

  在整个妊娠期以及产后,你和宝宝的生命健康就委托给你的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了,你们之间应该建立亲密、依赖、信任、相互尊敬、自由交流的关系。他们扮演的最理想的角色是你平等的伙伴。

  所以在你决定选择医生和助产士之前,花一点儿时间比较一番是值得的。地区医生常会向你推荐某位医生或助产士,但如果他们让你感觉盛气凌人,或者不能清楚地解答你的困惑,那就不要犹豫,选择你自己认同而欣赏的医生和助产士。

  产科医生

  你也许希望你的医生是位女士,也许你希望她自己至少有一次生育经验。当然也许你压根儿不介意医生是男是女,只要他或她具有相当的资质,性情温和易于交流就可以了。

  你可以向身边的亲友打听口碑不错的医生,然后请教下当地医生,要么让他直接推荐位。

  第一次拜访你的产科医生时,不妨向他请教以下问题:

  你在我的预产期时是否在本地?

  如果你不能出诊时由谁替代你的工作?

  如果我在你的工作时间之外与你联系,何时比较方便?

  你对镇痛、不同的分娩姿势、电子胎儿监控、外阴切开术以及产钳分娩有何看法?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建议使用引产或剖腹产?

  你如何看待生育过程中助产士、医生、母亲、伴侣或其他支持者的作用?

  你对以下我有关分娩的特殊要求有何看法?(之后我们会详谈一下我的分娩计划……)

  如果你对他的回答不十分满意,那就再找另一位产科医生聊聊吧。

  告诉你的医生你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人,你希望自己有怎样的妊娠经历,比如你需要医生每采取一步措施,都能给你一个清晰的解释,或者由于上一次妊娠流产,所以这次你需要医生能给你更多的安慰和保障。你也可以告诉妇产科医生,你在拜访他的同时可能还会继续到其他医生那儿就诊,如果你对整个怀孕生孩子的事感到恐惧,或是对全身或局部麻醉心存疑虑,宁愿到 躲到岩石下,这些想法都可以和你的产科医生夏流。

  记住,无论你在哪儿,你都有权拒绝由未毕业的实习学生为你会诊或操作。

  很少有产科医生能够完整地参与你的分娩过程,了解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们会在你分娩中不时地进来看看,除非有什么特殊问题,一般在分娩结束时他们才会回到你身边。所以其他协助你生育的护士或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

妈妈要成为孩子的日护医生

摘要:妈妈要成为孩子的日护医生,乐乐每次生病,我都记录下来是什么时间得的病,有什么症状,医生给开了什么药,吃哪种药有效果。慢慢地就学会了看嗓子发炎、咽红、扁桃体肿都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从听乐乐咳嗽的声音来判断是口渴了,还..

乐乐每次生病,我都记录下来是什么时间得的病,有什么症状,医生给开了什么药,吃哪种药有效果。慢慢地就学会了看嗓子发炎、咽红、扁桃体肿都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从听乐乐咳嗽的声音来判断是口渴了,还是有点着凉,还是已经涉及到气管发炎了;学会了通过医生的血相化验报告单,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在乐乐5岁多的一段时间里,我已经能够摸索出他在什么情况下吃什么药来治疗他的疾病,当然主要是小感冒之类。

我也教会了乐乐学会如何张大嘴让我能够看清他的嗓子;学会表达自己的状况,比如是什么地方不舒服,是头疼、嗓子疼还是肚子疼;描述要准确,如果不准确,吃错了药,就更糟糕。在这一点上,孩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除了内科,还有外科、牙科方面的知识。比如一次乐乐便血,我知道了结肠息肉是怎么回事儿。通过自己看牙,多问多看,以及来自幼儿园老师的信息,知道了孩子的牙齿还需要做涂氟、窝沟封闭等医疗保护措施。这些都是最新的科学技术,如果我不主动学习,是不可能知道的。通常我们只在意让孩子好好刷牙,这种保护还是不够的。窝沟封闭是指对孩子长出的第六颗牙采取人为的保护措施,因为这颗牙一旦长出,是不会更换的了。记得我下边左右两侧第六颗恒牙,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就因为牙疼而被拔掉了,导致其他牙之间的缝隙大、经常塞牙、牙龈暴露增多等很多问题,很难受。我想等我年老的时候,牙齿不好会极大影响我的饮食。

同时我对自己也有很多勇敢的尝试。比如一天晚上睡觉前,乐乐躺在床上说:“我心里疼。”并用手摸着胸口。我说:“你累了,赶紧睡吧。”等孩子睡着了,我想,家里有一个听诊器,即使我不会听,我也可以听听是什么情况。因为心脏的症状必须及时捕捉,不能错失良机。于是我听了听乐乐的心脏,听到了肺的呼吸声、一种有规律的“咚咚”声,还有一种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的“噔噔噔”的声音。过一段时间“噔噔噔”又变成了“噔噔”的声音,又过了一段时间变成了只有一下的“噔”的声音。我听了听我自己的心脏,没有“噔噔噔”的声音。我想,一定是在有“噔噔噔”的声音的时候,乐乐感觉最不舒服。

第二天晚上,乐乐没有说心脏不舒服,等他入睡后,我又听了听他的心脏,发现没有“噔噔噔”的声音,只有肺的呼吸声和一种有规律的“咚咚”声。我觉得情况不是很紧急,就在后来去医院给乐乐检查微量元素的时候,顺便看了看心脏。医生检查的结果是窦性心率不齐,问题不大,开了点增强免疫力的“泰瑞宁”和另一种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药“黄芪”,吃了一周以后,再没有听他说心里不舒服。同时,我更注意加强乐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如果是病毒感染,吃消炎药是没有效果的,而且对孩子的身体极为不利。一般情况下,乐乐说嗓子疼,我一看咽红了,就给他吃抗病毒口服液和泰瑞宁,通常2天~3天就好了。有一次咳嗽,吃了点止咳药就好了。

但是有一次教训深刻。那次乐乐咳嗽,吃了两天止咳药,没有见好。我听他咳嗽的声音,觉得很重,晚上就给他吃了消炎药泰力特。吃了两天的时候,晚上他发烧了,达到38℃,难受了一夜。我也没有 息好。早晨我带他去看病,医生给拍了胸片,说有絮状物,怀疑支原体感染,白细胞是5600。根据我的描述,医生也给开了与泰力特相似的吊针。但是我们都忽视了白细胞数量低的情况。输液第一夜没有发烧,但是咳嗽了一夜;第二夜咳嗽减轻;第三天饭量也开始恢复,精神很好。第四天我建议医生不再输了,但是医生认为支原体感染要输液5天。恰逢这一天,乐乐耳朵疼得厉害,五官科检查是鼓膜发炎了,又输液一天,并且点用滴耳液。乐乐也昏睡了一天,几乎没有进食。第五天,医生还是没有同意停止输液,上午输液后,下午乐乐又发烧了。

这时我和老公一起立刻带着孩子去了另一家医院。医生听了我们的描述,建议化验一下血相,结果白细胞只有4300了。医生说,吃点抗病毒口服液吧!因为耳朵疼,再吃一天消炎药希可劳。回家后,我和老公商量是否吃希可劳。最后,我们决定只给乐乐吃抗病毒口服液和止咳药,并且点有消炎作用的滴耳液。第二天,乐乐没有再发烧,症状明显好转。吃了3天后就停药了。但是乐乐的身体损伤很大,用了两周的时间才恢复正常。白细胞只有4300,怎么会有力气呀!

这一周,我也承受了紧张、着急、操劳,嗓子也疼了。自己赶紧吃了点抗病毒口服液,3天后不见好,又改吃感冒胶囊,总算没有病倒。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我觉得埋怨、着急都没有用,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如果我在乐乐耳朵疼的时候,就建议医生化验一下血相,或许乐乐就会少受一些苦。我觉得,我的生活应该充满力量、信心、勇气和智慧,应当带给周围人快乐与健康的东西。

尽管妈妈不是医生,但只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细心观察、敢于思考、敢于问为什么,就能够成为半个儿科医生。

再就是要学会坚强和冷静,越是困难重重,越是突发事件,越要冷静沉着。我对自己另一次的表现还算满意。

那天,只有我和乐乐在家。他看到酒柜里有一个漂亮的空酒瓶子,要玩。我就拿出来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观察。打开盖子的时候,我觉得酒味太重,就拿到厨房想冲一冲。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乐乐在我离开的时候,高兴得在沙发上跳,一下歪倒了,摔在茶几边上。我听到哭声,立刻冲过去,看见他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用求助的眼神望着我。我抱起他一看,头后面破了一个口,流血了。我立即一只手按住伤口,一只手抱起孩子,冲到卧室里的药柜旁,迅速取出家里唯一一盒止血纱布,盖在伤口上,同时用手压住伤口。然后取出医疗本,让孩子拿着(因为他两只手空空的)。我一只手按住伤口,一只手抱着他来到门口(不知哪里来的力量),一边给我们俩换鞋,一边通过对讲机,请楼下的门卫帮助叫一辆出租车进院子。然后背上包出门。在楼道里,遇见了邻居晔晔妈妈,她立刻伸出了热情之手,和我一起上车,去医院帮助挂号交费。

上车后,我立刻腾出一只手,给老公拨了电话,让他立即赶到医院。慌乱中,我说:“哎哟,我忘了把医疗本放在哪里了。”这时,乐乐小声地说:“在这儿。”我一看,还在他手上,他拿得好好的,这倒给了我很大安慰和镇静。缝头两针的时候,乐乐还能坚持和配合,但是第三针的时候,他哭喊着:“不来了,我不要了!”我想一定很疼。这时,爸爸赶来了,力量、勇气好像也随同爸爸一起到来,乐乐很快就安静下来。

我却随着老公的到来而变得六神无主了。回家后,给孩子吃完消炎药,帮助他睡下,我就找出剪刀、海绵、胶带纸,想把茶几玻璃一周给包上。因为 个人不好操作,就喊老公帮忙。老公说:“你这样做没有用,不好看,也粘不住。告诉儿子以后小心些就行了。”但是我听不进去,老公就丢下我,去看电视。我一直艰苦地做到快半夜才去休息。第二天,果然有一半的胶带纸又开了。但是我宣泄了自己的情绪,感觉好多了。

这件事告诉我,要做一个好妈妈,需要学习和成长的方面有很多,不仅包括各领域的知识,还应当包括自己处理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女人与男人有很大的区别,其中一个区别在于我们往往容易受情绪控制。很多情况下,情绪会左右我们的能力。作为爱孩子的妈妈,孩子的身体状况更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陷入了情绪的漩涡,就会失去控制能力,这对帮助孩子尽快战胜疾病是极为不利的。我们是孩子的主心骨,如果我们都六神无主,孩子就更觉得没有信心和勇气。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身体已经不舒服了,我们就更应当给他信心和鼓励,比如告诉他多休息、多喝水、配合吃药和治疗、吃合适的饭菜(如果发烧的话,就不要喝牛奶,先吃粥等肠胃容易接受的食物)、玩一些体力消耗小的游戏。

我们还应当看到,现代医学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已经越来越重视心理状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不同的医生开相同的药物处方,由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不同,疗效也可能有所差异。父母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们在帮助孩子治疗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妈妈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学会的,也需要磨炼。关键字:护理

本文Hash:3627ec218af181c4753b2d53c0c6e24e4595d7c9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