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2天重点调理宝宝3个方面

【妈妈网特稿】在春节里,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让宝宝都不亦乐乎。不过,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春节即将结束,节日综合征也逐渐开始露脸了。睡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情绪也开始变得不稳定了,这些不再是成人们的专利了,宝宝同样也会出现,那该怎么办好呢?

春节长假一眨眼又结束了,节日里头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让宝宝好不亦乐乎!于是,随着长假的结束,宝宝的节日综合征开始出现了:睡眠不香,烦躁哭闹,肠胃闹起来小脾气,临近和外出上班的爸爸妈妈分别,心里捣鼓着并且有小情绪……怎么办好呢?下面告诉各位爸爸妈妈,赶紧抓紧节后两天的关键时间进行调理,让宝宝回归日常生活,有助身心健康!

睡眠调整

1、睡眠调整:太兴奋睡不着怎么办

春节后两天,家里的亲戚大多回去了,家里顿时变得比较冷清。可能习惯了春节每晚都热热闹闹,糖糖反而不习惯了,现在每晚睡觉前,迟迟都不愿意上床,老喊着要看电视玩IPAD,或者睡到半夜会惊醒。我跟她说,你要早点睡,前几晚都睡太晚了,这样会长不高的。她嘟起小嘴说,我睡不着嘛……

支招

糖糖的情况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表现为睡前过度兴奋,睡眠时间规律打破,睡眠质量差。要改变这种情况,建议各位家长不要强行让宝宝入睡,需要循序渐进帮助孩子调整过来。因此,你需要做到:

家里人做好榜样,到睡觉的时间,让家里的环境不要太吵,减少娱乐活动。如果可以,全家人都在10点左右上床睡觉,让宝宝知道,该是睡觉的时间了,这样容易让孩子有安全感。

其次,睡前一个小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太兴奋。可以给孩子念故事,播放舒缓的音乐,给宝宝按摩,或者轻拍准备睡觉的宝宝,这些都有助于宝宝睡前彻底放松,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

再次,宝宝早上不起床,千万不要等宝宝睡到自然醒后再起床,这样不但不利于作息时间的调整,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你可以播放一些宝宝平常较为喜欢的音乐或动画片,吸引宝宝尽快起床。这样宝宝睡眠不足,中午午睡自然快,午睡时间一提前,晚上入睡时间随之会早一些。照此坚持两天,宝宝的作息时间就会恢复正常。

2、饮食调整:节后上火怎么办

过年频繁带宝宝走亲戚,我家宝宝是个吃货,去到哪里吃到哪里。我也比较粗心,没管住她的嘴巴,什么火锅、杏仁、油角、糖果一个都没有少。果不然,现在开始喊“喉咙痛”了,自动“封嘴”不吃了。幸亏也只是上火,如果拉肚子就更加麻烦了。

饮食调整

支招

节后上火是很多吃货宝宝都有的症状,这个时候妈妈们要注意及时给宝宝“灭火”。首先,可以适当服用安全的儿童清热去火药物,有助于帮助宝宝健脾消化,清热利湿,同时对宝宝肠胃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其次,饮食一定要清淡。春节期间饮食油腻居多,节后就要给孩子吃一些绿色蔬菜。如: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等,可以做成菜粥。这些蔬菜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容易“上火”的孩子常食有益

同时,收起宝宝春节期间接触各种可乐、果汁。多让宝宝喝白开水,可以早上喝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

除了上火之外,宝宝也非常容易拉肚子,同样做好以上调理工作之外,当宝宝拉肚子,记得及时给宝宝补充盐水。

3、情绪调整:情绪波动怎么办

转眼间,10天长假又结束了。由于我和丈夫都在外工作,10天的时间与天天相聚真的很 难得。就快结束的时候,宝宝总是粘着我们,或许知道又要跟我们分别了吧,脾气也变得暴躁了,不吃饭、哭闹、吵着要跟爸爸妈妈回家。我们特别纠结,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情绪调整

支招

何止是天天有情绪波动呢,即使大人在节后也非常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热热闹闹的春节忽然之间回归平静,小小的心灵自然就会有多少落差,表现为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暴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和父母分离又是一个重要的情感考验。

在宝宝情绪有波动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跟着情绪化,保持积极、乐观、信任的态度。可以给孩子做做身体抚触。这种抚触不仅针对婴儿,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同样适用。温柔的揉揉捏捏,其实也是家长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无声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感!其次,子啊上班前两天,可以给宝宝打打“预防针”,告诉他们节日结束后的生活同以前一样,爸爸妈妈不能每天跟他呆在一起。同时,让代养人多跟宝宝接触,而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和宝宝短暂分离,让宝宝慢慢过渡。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你要尽快调整生活节律与园所相适应,还要注意用积极语言暗示,如“快要开学咯,又可以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妈妈也想去幼儿园呢!”这样可以有效影响孩子的心理。

调理节后宝宝积食的10个小方法

在春节,孩子们最不缺的就是食物。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饮食上都会比平时吃得多。从三顿正餐,到美味小零食,孩子们吃得不亦乐乎。

东西吃得越多越杂,肠胃负担就会越重。此时的宝宝,最容易导致积食的发生。节后调理宝宝肠胃、缓解宝宝积食,试试下面这些饮食小偏方吧。

2个基本食疗方

山药米粥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白萝卜粥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主要针对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有疗效。

针对性的食疗方

1.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2.鸡蛋过多或油腻引起的积食

可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若宝宝觉得恶心时,可喝几口醋,小口、慢咽会觉得舒服些。

(买米醋的时候要注意挑选粮食酿造的,而不是用醋精做的)

3.吃生冷果品引起的伤食

可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也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4.吃面食品引起的伤食

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也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若有腹部胀痛还可以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促进消化的各类偏方

1.荸荠萝卜汁:取20只生荸荠、250克萝卜,捣烂挤汁热服。

2.槟榔焦三仙消食:取10克槟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合称“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饮服。

3.蚕豆皮助消化:炒焦蚕豆皮泡水代茶饮用。

4.高粱治小儿消化不良: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黄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余的壳,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儿消化不良。

5.锅巴消食:常食少量锅巴能消积食、止泄泻、治脾胃虚寒。中医以锅巴为主药配制的“锅焦丸”就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6.胡椒大枣助消化:10粒胡椒捣成粉状,与10枚去核大枣、5片生姜一起煎汤服。

7.桔皮生姜消食: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块生姜与适量的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8.山楂麦芽消食法: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麦芽,加水煎服。

9.柠檬治消化不良:用适量腌柠檬,送服稀粥,早晚各1次

10.把一小把白面放炒锅里干炒至发黄,取一汤匙拿少许温开水和匀喂食,然后多喂水。

保健食疗的细节

儿童饭前饮水助消化:饭前1小时左右让孩子饮1杯水,可以及时补充到全身各细胞组织,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有益于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

如果孩子没有胃口,一定不要强迫他吃东西,没有胃口就不吃,少量多餐,清淡一些,避免各种饮料。

不要盲目吃水果,尤其不是时令的水果,例如西瓜、樱桃之类的,至于柑橘、苹果等水果,可以热吃,比如水煮或蒸熟。

如果是小小孩,不能吃药,可以用外敷的小偏方:取白萝卜2斤、生姜2两、大葱4棵,剁碎后炒热,放在患儿肚子上,用手搓至肚子发汗即可,也能消、退热,治 宝宝积食效果不错。

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

孩子也是心理压力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时常会有各种心理压力宣泄方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宝宝都有哪些心理调节方式呢?小编将为大家一一盘点。你带着孩子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饭菜已上桌,但还有人没到,大家便边聊天边等待。孩子饿了,想吃,你不让,要求他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孩子可能是什么反应?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②他反问你:“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④他开始翻你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⑤他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饭菜,忍不住吮起了手指。⑥你说如果他今天听话,明天就带他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⑦他问你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激凌吃起来。或许孩子还有其他表现,但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人一生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而且不同的人通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这些策略中,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积极策略帮助孩子隐藏或者改变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消极策略助长孩子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父母平时要多加留意自己孩子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他向积极方向努力,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孩子的心理调节策略通常有以下6种1.发泄:这是孩子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以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2.被动应付:孩子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3.自我慰藉:孩子通过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安慰自己,比如“这些饭菜不好吃”。4.主动解决:孩子积极主动地采取针对问题和困难的适应性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如②所表示的,要求给出理由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其他办法(如⑦)等行为。5.替代活动:孩子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还有主动找别人说话、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6.重新思考:指孩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孩子“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了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心理调节策略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以上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6属于积极策略。面临同一情境时,年龄相仿的孩子由于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不同,采取的调节策略可能差别很大,这不仅会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形成思维习惯之后,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发泄”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有些年轻父母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孩子并不愉快 他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了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即出现问题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于是,他通过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用两败俱伤来“扯平”。显然,与其他几种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和不足取的。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积极调节策略,否则孩子在心理调节能力方面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被动应付”的孩子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孩子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这种不喜欢意志努力的消极策略,阻碍孩子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孩子,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孩子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自我慰藉”是孩子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心理平衡,达到自我安慰。遇到矛盾和困难时,年龄小的孩子常常这样反应,这有暂时性的自我保护作用,但如果孩子对此依赖过多,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孩子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主动解决”是孩子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使用这种策略的能力,并随着他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孩子的经验有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但是家长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这种主动性,把他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将阻碍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替代活动”是孩子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孩子“主动解决”策略不利的时候,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从而求得心理平衡。它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孩子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孩子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孩子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重新思考”的孩子对事物的意义再次进行评估,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形成态度一变、行为就变的积极调节方式。与“酸葡萄”效应的“自我慰藉”不同,它并不回避和歪曲现实事物,而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利益与小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判断,最终做出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如果家长善于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运用此策,培养孩子遇到矛盾换个角度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主动掌握并善于使用这种积极的调节策略。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合理的调节宝宝,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有个号未来。

本文Hash:e96b1cf0dd6736126214b1150ff1675876a6b44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