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自由的孩子才听话

  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严谨的规则之中,被迫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被要求无条件遵守,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从小时的不许玩水、不许翻箱倒柜、要听父母的话(无须思考对错),到学龄时的上课必须把手背在后面、必须听老师的话(也无须思考对错),再到工作时期听领导的话(仍然无须思考对错),我们一直为各种强加的规矩压抑着,我们的精神意志自由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尊重,也从来没有机会真正的自主。

  久而久之,当我们对自由总是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时,每一项规则无论合理与否都令人不自觉地反感,而内心深处就产生了强烈的补偿意识(这一点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而当自我补偿的心理需求不能在理性层面实现,就转化成了非理性的形式(比如骑车超越停车线)。

  首先是自由,其次才是规则

  说到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我想首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尊重和自由,让孩子充分地自主,其次才是规则。孩子得到了足够的自由,对自由不感到饥饿,对规则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那么遵守规则就会容易很多,即使是对于特殊情况下要遵守的不合理规则相信也会具备更强的承受能力。

  人的需要有似弹簧,你压得越有力,它就弹得越高。

  女儿沛沛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里的翻斗乐,一出门哪儿都不去,直奔那里。当时是夏天,里面空调开得很冷,卫生情况亦不甚好,奶奶怕她生病,反对她去玩,觉得在花园里玩更好。本来我觉得温度低点关系不大,再说,在哪里玩应该由孩子决定,所以我经常晚上带她去。但后来沛沛的确病了一场,这让我在奶奶面前有些气短,便也开始想办法让她忘记那个超市,尽量不让她想起。虽然从来没有严厉禁止过,但我们躲闪的态度显然是让沛沛感觉到了。人的需要的确有似弹簧,你压得越有力,它就弹得越高。之后的沛沛对于这家超市形成了一种焦虑,一旦想起必去不可,尽管她说起来语气都有点酸溜溜。

  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平静

  我知道是我压抑了孩子的自由(虽然不是强力压制),其实没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去,我后悔不应该妥协,我必须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她。于是我在家人面前立了一个规矩,从此之后,沛沛想去就去,家人不得面露难色,也不要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而是高高兴兴地带她去,里面冷就带件衣服(这算是我最后的一点妥协吧)。

  在一个多月的自由选择之后,结果是――平静,并且愿意遵守规则。沛沛仍然喜欢去,但不焦虑,也不会非去不可。有时,她想去的时候天色已晚或者正逢中午就要吃饭,我就和她商量明天再去,她都会欣然答应。这就是自由的结果,是相信孩子的结果,孩子得到自由后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更愿意遵守规则。

  我相信,对孩子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限制得越多(即使打着帮助他们的旗号),也越是在从他们身上剥夺更多的责任。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选择。我相信孩子也不愿意,而且我也相信孩子有能力选择,有能力在自由中发现规则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在上帝的神坛上发过誓,要永远仇视对人类思想的任何专制。”这是刻在美国杰斐逊纪念馆中一块石头上的话。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孩子。如果有一天,当沛沛做出的选择是我所不认同的时候,我想我会在充分的提醒之后,给予最大可能的尊重和支持。

  附言?

  这里的自由是指精神意志的自由和 命不受限制的自由,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主。举个例子,当婴儿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因为想让他形成按时的习惯而拒绝他,这就是对生命自由的压制;当两岁的孩子玩水的时候,我们觉得听故事更好而想办法把他从洗手台边诱走,这也是对自由的压制,因为孩子此时的精神需要是玩水;当孩子见我们端着一杯水也想自己端的时候,我们因为担心打烂杯子弄翻水而拒绝他,这同样是对自由的压制,因为自己端稳水杯并自己喝正是此时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

  是否给了孩子自由,关键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与你一样平等的人,是否充分地尊重了他的意志,而在具体事情上是否给了他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力。

  相信孩子,他们并不比我们更无知,当你把必要的生活状态都展现给他们时,他们一定能在自由的实践中理解规则的存在,并主动去遵守。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有了哪些新变化?家长的支配意识太强对孩子会有哪些不利影响?从小应让孩子树立怎样的自主意识?在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时,家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李开复老师是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人。他的话总是那么中听,使家长、孩子不由自主地就想多听多看。下面请看他是怎么回答有关孩子的自主教育问题的――

要培养听话的孩子,更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记者:中国的孩子都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而中国的父母也习惯于安排子女的事。这种家教模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开复: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过;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这位中国留学生25岁才想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而在“开复学生网”,我每天都能看到“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的留言。这说明还有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至今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地深,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挫折、伤害,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中国的孩子也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这导致了中国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长大成人之后,对父母、师长仍有很强的依赖性。

记者:“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的。如今还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孩子有什么不好吗?

李开复: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还要做讲道理、有主见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却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才听话。这是新时期对孩子的新要求。

21世纪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这就说明,时代变了,对人的培养模式也得随之而变。

记者: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李开复: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人们对人才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有更多的人享有决策的权利,有更多的人必须在思考中不断创新,也有更多的人有足够的空间来决定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复杂劳动。所以,今天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

如今的中小学生,长大以后就将面临那样的自主创新要求很高的社会。他们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是创业还是加 入公司,是学工还是学商……每天面临的都是这些无尽的选择,需要很强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判断力来对此做出选择。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孩子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生存、竞争、成功,必须早早地就要学会自主选择。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有了哪些新变化?家长的支配意识太强对孩子会有哪些不利影响?从小应让孩子树立怎样的自主意识?在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时,家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李开复老师是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人。他的话总是那么中听,使家长、孩子不由自主地就想多听多看。下面请看他是怎么回答有关孩子的自主教育问题的――

要培养听话的孩子,更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记者:中国的孩子都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而中国的父母也习惯于安排子女的事。这种家教模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开复: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过;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这位中国留学生25岁才想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而在“开复学生网”,我每天都能看到“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的留言。这说明还有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至今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地深,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挫折、伤害,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中国的孩子也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这导致了中国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长大成人之后,对父母、师长仍有很强的依赖性。

记者:“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的。如今还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孩子有什么不好吗?

李开复: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还要做讲道理、有主见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却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才听话。这是新时期对孩子的新要求。

21世纪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这就说明,时代变了,对人的培养模式也得随之而变。

记者: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李开复: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人们对人才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有更多的人享有决策的权利,有更多的人必须在思考中不断创新,也有更多的人有足够的空间来决定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复杂劳动。所以,今天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

如今的中小学生,长大以后就将面临那样的自主创新要求很高的社会。他们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是创业还是加 入公司,是学工还是学商……每天面临的都是这些无尽的选择,需要很强的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判断力来对此做出选择。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孩子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生存、竞争、成功,必须早早地就要学会自主选择。

本文Hash:747d0545474cf22f553dacd48a0eddeb1e31e514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