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头”开始一步一步培养孩子成才

带小朋友剪头发在剪头发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安抚紧张的宝宝呢?

一、为孩子设计发型

准备工作:

带宝宝去家附近的发廊,熟悉的环境会让宝宝不那么担心害怕。至于剪头发的时间,可以先跟发型师约好最适合宝宝剪头发的时间,通常是宝宝午睡之后,因为午睡完的小朋友,心情大多是比较愉快的。

剪头发前:

带着宝宝最喜欢的玩具、书。不要在小朋友面前跟发型师提起“紧张”这回事。

剪头发:

让发型师从发边(耳朵上,颈后等地方)开始剪起。在发型师剪头发的时候,叫宝宝看镜子,然后用冷静的声音告诉宝宝,发型师在做些什么。

额前蓬乱的卷发怎样处理呢?

虽然,自然卷有时候看起来还是挺好看的,不过家长还是想让宝宝的头发比较贴服。

吹发:

在吹发的时候,用比较密的鬃毛梳从发根一直梳到头发末梢,这可以让头发比较直。

让头发长得更长:

头发变长,那么卷的头发就会因为重力增加的关系,而变得比较直。

使用发胶或者面霜:

可以使用一些定型液,或者婴儿油擦在不贴服的头发上,让头发自然贴服。

发型设计前面的头发:

尝试把比较多的头发梳到前面,然后剪成刘海。

发量不同的处理:

如果宝宝的发量呈现明显不足,那么在梳头的时候可以用较多的头发覆盖头发稀疏的部分。或者让发型师设计一个能遮盖不足的发型。

二、洗头要点

婴儿时期:

婴儿每个星期只需要洗一到两次头。如果你的宝宝的皮肤属于油性肌肤,那么你可以每个星期使用2到3次的去头屑洗发水来帮他洗头。不过,在洗头之前,可以用少量的橄榄油或者婴儿油来按摩他的头,使头皮比较容易脱落。

家长怎样才能对孩子一步步放开手?

想让孩子顺利长大,母亲需要运用智慧或计谋。母亲越是坚决地贯彻教育,孩子越不容易长大;相反,有宽松的家庭氛围,加上合适的引导,孩子反倒如小鸟展翅,会勇敢地飞翔。

经历过一些波折,我33岁才有自己的宝贝。做母亲的感觉真是幸福,所以我对儿子也照顾得非常细致,从小时候几个小时喝一次奶,到每天衣物的添减,我都安排得非常仔细,生怕出一点纰漏。家里人都笑我对孩子关心过度,但我一直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从小到大,儿子都和我关系特别好,看着他依偎在我怀里,笑眯眯地说:“妈妈,我爱你。”我觉得无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

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有了困惑。儿子好像依赖性过强了,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他也会找别人来帮忙。比如早晨穿衣服,不是这穿不上,就是那找不着,总在自己房里大声喊:“妈妈,来帮帮我。”

他现在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就连书包也不会收拾。每天晚上都是我帮他收书包、削铅笔什么的。

前不久,我发现他就连学习上好像也懒得自己动脑筋。如果某一道题需要稍微转个弯,他就会看着我,让我帮他想,好像学习是我的事似的。如果我生气不管他,他除了在那掉眼泪,根本不会自己动脑子想。

我是想把孩子照顾得周到一点儿,可没想到,他怎么连脑子都一并懒起来了。

老公建议我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入手。我也想这么做,可一遇到具体事儿的时候,比如看着他削铅笔时颤乎乎的样子,我总怕他伤着,不自觉地就会拿过来帮他做了。

事后我也后悔,怎么又管他了。可每看到儿子求助的眼神时,我却总也硬不起心来。

请问我怎么才能真正放开手呢?有朋友安慰我,让我一步步来,可真正从哪里开始,又怎么才能一点一滴地实施呢?我心里实在没谱。

如果从旁观的角度来看,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依恋很像是一种游戏。很小的时候,母亲扮演一个照顾者,孩子扮演一个被照顾者,两人间产生了一种依恋,这些依恋不仅是亲情的依恋,可能还有角色的依恋。直至孩子一年级,这样的游戏还在继续,母亲热衷于做照顾者的角色,孩子从被照顾中感觉到母亲的爱与关注,无意识地幼稚化,或不那么想独立做事情,谁能说不是试图把自己被照顾的角色维持下去呢?

任何关系一旦形成就可能产生一种称为惯性的东西,人们无意识地寻求一种熟悉的方式,就如开车会习惯走已经走惯了的路一样,孩子所有的对母亲的诉求都可以看成在行为上去重现关系的老路。解决的方法是母亲把游戏的角色颠倒过来,开始从一些小的层面让孩子来扮演照顾者。有一天他对照顾别人厌烦了,自己也就不那么想当被照顾者了。

比如,让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时候换一瓶酱油回家。妈妈请求地说:“宝贝,妈妈今天特别忙,你要帮帮我!”孩子把空酱油瓶拿到学校,再带回家,可能会产生许多麻烦,但完成了,母亲要对他格外好。如果他不愿意,妈妈可以说:“妈妈求你帮忙你不愿意,可你为什么总是要妈妈帮助你呢?”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孩子思考,给他一些扰动。这样的事情重复多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呼喊母亲帮助的底气就不那么足了。

另一个变通的做法就是尝试着让孩子犯错误,比如母亲收拾书包的时候,故意把他的铅笔盒落下,但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并来纠正照顾者的错误。可以纠正母亲的错,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如果孩子疏忽了,到学校必然会有不少的麻烦,对母亲的依赖就会动摇 。这样的错误母亲可以重复犯,比如检查作业的时候故意把明显错的地方忽略掉,让老师给孩子一个很低的分。慢慢地孩子对照顾者的信任减少,自己独立学习和管理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处理这样的依恋纠结不能只是教育,因为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游戏角色并没有改变,孩子还是一个依赖者,母亲还是一个照顾者。要用一种智慧,或计谋。想让孩子顺利长大,母亲需要转化角色,并把主导孩子的空间让出来,让孩子对自己建立信心。越是坚决地贯彻教育的母亲,孩子越不容易长大;相反,宽松的家庭和合适的引导,孩子反倒如小鸟展翅,会勇敢地飞翔。

培养孩子责任心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人都说,隔代教育的孩子自私、冷血、不负责任。他们犯错了,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而是别人或者社会对不起他们,故意羞辱他们。同样地,他们对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爷爷奶奶不仅没有感恩的心,还打骂他们,甚至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还有孙子害死爷爷奶奶的惨案。为什么呢?因为教育,隔代家长没有把负责任的概念从小灌输到孙子心中。

任何习惯,都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就培养孩子自我认错、自我承担责任的好习惯,把负责任的理念早早灌输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是培养孩孑负责任最关键的一步。但是,恰恰是这一步,很多隔代家长都无法做到。下面,就让我们从孩子跌倒的事来看看两代家长的教育方式吧。

棒棒贪快,一不小心撞到沙发上,结结实实地摔在地板上,哇哇地大哭起来。奶奶看到了,立刻抱起棒棒,然后用手掌狠狠地拍了几下沙发,说:“沙发坏坏,让你撞我们棒棒,打你!”然后奶奶还狠狠地踩了几脚地板,并说:“地板坏坏,你干吗不平,摔坏了我们棒棒,快给棒棒道歉!”棒棒慢慢地不再哭了,也学奶奶一样拍了几下沙发,跺了几脚地板。

棒棒大叫着:“飞机,冲啊!”“咚!”棒棒又摔倒了,这次是不小心撞到小凳子上,人和凳子都倒了,棒棒照样哇哇地大哭起来。妈妈看到了,拉起棒棒,说:“男子汉要坚强,不要轻易落泪,让人笑话。”然后,妈妈将小凳子扶起来,请棒棒再走一遍:“宝贝,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再走一次,一定不会被绊倒,对吗?”棒棒望着妈妈信任的眼神,又走了一遍,果然没有摔倒,高兴地笑了起来。妈妈鼓励地亲了棒棒一口:“宝贝果然是最棒的噢!”然后妈妈给棒棒分析摔倒、撞倒的原因:一是自己心不在焉;二是自己眼睛没注意看;三是自己力度没有把握好。

同样是棒棒,同样是摔倒案例,两代家长的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奶奶疼爱孙子,孙子受伤了,奶奶的第一反应就是谁欺负自己孙子了。比如棒棒摔倒了,奶奶很自然地把摔倒的事归结到不会动的沙发和地板身上。这样,等棒棒长大了犯了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但妈妈很客观,她明白是儿子自己图快被绊倒了,就引导他自我认识错误,培养儿子自己承担责任的好习惯。棒棒如果按妈妈的教育方式成长,长大后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12下一页

本文Hash:ade3c0ebb69e322aeb465b6ac7150035ef2b606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