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究竟是不是天才

现在的父母都特别在乎宝宝的与众不同之处,逢人便夸自家宝宝如何“天才”,究竟你家宝贝是不是天才?

现有关于儿童发展的测试,很少适用于2周岁以下的宝宝。那么谁能帮助我们发现宝宝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潜力?怎样的养育方式对宝宝未来的发展最有帮助。

智力篇

高智商的几个特点

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对天才的界定标准并无定论。2世纪,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用智力测验,认为智商超过14以上的为天才儿童。也有学者认为天才的定义应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中等以上,任务承诺力强,创造力较高。还有的认为比同龄宝宝提前出现某一或某些行为的就是天才宝宝。

现实中,在有些天才的儿童身上,也有不少被冠以“不合群、偏才、厌学”的特点。

对于真正的天才,过早地开发、过度地培养也许都无法让他得到适宜的发展,教育专业人士更倾向于后天发现和适度发展天才。

天才,在国内被称为超常儿童,他们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超出常态发展的超常儿童。从1978年中国就开始了与超常儿童相关的调查和追踪研究。

从事超常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士认为,某些天才的智力水平、记忆力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较强。但研究还发现,在智力相等情况下能否成为杰出人才,主要取决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另外专家还发现,超常儿童的认知模式是以创造性、思维发达为特征,并且他们在抱负、求知欲、独立性和好胜心等方面优于一般儿童。

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中建议天才儿童教育的特殊研究项目采取以下定义:

测试宝宝是不是天才

如今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尽其所能对宝宝进行早期才艺教育。才艺教育的种类有很多,如钢琴、小提琴、体育、武术、唱歌、舞蹈、棋类、绘画、书法、数学、英语等。才艺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0~12岁孩子中的普及教育,一种是以幼儿为主进行的教育。

让宝宝接受才艺教育,除了要考虑其年龄、兴趣、健康程度、适应性、经济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请什么样的老师,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和教材指导宝宝最合适,都必须认真考虑再作决定。当然,如果宝宝有兴趣,健康状况良好,经济条件又允许,尽可能地让宝宝多体验生活是件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最佳才艺教育时期应该不宜过早,不宜过迟,是宝宝兴趣最浓、最兴奋的时候。

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座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来我国作短暂访问。他于1983年出版了名为《智能的结构》一书,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八种不同智能,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与数理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些智能由人的大脑构成决定。

语言能力:见到某种事物时喜欢用各种词语描述它;如果在宝宝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换了一个词,他会马上改正过来;喜欢讲故事,并且讲得绘声绘色。

空间能力:很少觉得空虚而不知所措;走在大街小巷中,能指出曾去过的地方;会绘制地图;描绘物体。

数学逻辑能力:常常提出像“什么时间开始的”这一类问题;常常问“闪电怎么回事?”、“云又是怎么形成的?”;愿意按照大小或颜色要求对玩具分类。

肢体运动能力:动作协调优美;十分容易就学会骑自行车,溜冰等;善于模仿别人的各种动作和表情。

音乐能力:喜欢随着音乐跳舞或唱歌;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根据乐声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可以对不同的声响进行评论。

人际能力: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在大庭广众之下没有怯生感;常常要求去幼儿园或一些公共场所玩耍。

内省能力:非常愿意扮演各种角色,喜欢编造故事;会把自己的行动和感情联系在一起;能够准确判断自己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

观察能力:随着注意他人的情绪变化能感觉到他人什么时候伤心或高兴;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和编造故事;第一次见到某人就会说道:“他使我想起了某某。”

加德纳给父母一个忠告:判断宝宝的智能特长不是通过简单对话、交流就能实现,也不是靠纸和笔的测试实现,必须在具体的活动、交往中,从各方面、各角度仔细观察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宝宝的智能特长。

为了获得对宝宝的正确形象,建议父母将上述行为特征分门别类之后加以扩展,设计出一个方便观察的时间表(可以设计为每次5~10分钟,每天几次,持续2~3星期等),并在几个不同的环境和活动中全方位观察宝宝,而不仅凭主观判断。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问宝宝对自己的优点是怎么认识的。有些宝宝在评估这些领域时,会变得相当坦白和易于理解,他可能会说:“我阅读比其他小朋友厉害”,“我容易交新朋友”,“每个人都喜欢我”。当然,有时宝宝会被问题难住,这没关系,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和协助,宝宝通常会积极配合的。

还有一个判断方法是从很了解宝宝的人那里听取意见,如老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你甚至可以为了这个目的请专人特别观察宝宝。

美国儿童教育家推荐的一个实验,可以成功地协助父母客观观察宝宝。首先,拿一张纸,写下常用来描述宝宝的词汇 或言语。其次,将这张纸撕毁丢进培养垃圾桶。最后,谨慎地思考你的宝宝,努力把先前的了解和判断搁在一边,当宝宝进行正常的每日活动时,尝试以全新的眼光观察他,完全抛开先入为主的看法,搜寻那些使宝宝显得独特的积极特性。

这种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客观,正好反映了宝宝在自然情况下未受干扰或操纵的行为;二是收集到的是即时资料,是宝宝正在发生的行为。父母这种“科学家式”的观察和认识对客观判断宝宝的智能特长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才艺的最佳时间

宝宝的成长过程总有某段智力和才能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它对宝宝的一生努力和才能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能错过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孩子早期智力和才能的开发关键之处便是抓住这个最佳时期。

大多数宝宝到三岁后,随智力的增长,能够听懂些道理,以前的反抗行为开始慢慢改善,情绪发展开始进入新阶段,对父母的感情不只是友善,还融入了真挚的热爱之情。不过这时他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萌芽,心中想到的就要用行动表现,因此在崇拜你的同时,也不会绝对服从或顺从你。总体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容易诱导,能听进道理。

进入四岁,宝宝常常表现得极其倔强,固执,傲慢,喜欢吵闹,摔东西,不吃饭等,用赌气的方式表示对你违背意愿的反抗。你在循循善诱的同时,千万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要善于引导他渡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当宝宝快五岁时,可以看出他与别人天生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这时教育应多于养育。你要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了解他的特殊才能与兴趣潜质,并给予适当培育。这么大的宝宝特别喜欢缠着自己亲近的人,不舍得离开。情绪比三四岁时稳定,能遵守一定规则,讨你欢心,可以说这是你跟宝宝相处最融洽的时期,建议你不妨利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宝宝的特殊才艺和兴趣爱好。

家长你知道你的宝宝是不是在说谎呢?

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有时会说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可能会担心地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说谎,非要好好教训他一下不可。但家长的训斥,很可能招来孩子委屈的眼泪。这是为什么呢?孩子是在说谎吗?一般说来,孩子在3岁前是不会说谎的。他们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往往有其原因。比如:一、概念模糊:3岁前的宝宝,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他可能将以前发生的事情统称为“昨天”,或把昨天发生的事挪到了今天。当邻居小朋友的妈妈问:“你去过动物园吗?”孩子可能回答:“我昨天去了。”而他昨天并没去,他是指自己曾经去过。并不是在有意说谎。一件东西搞坏了,家长问:“怎么弄坏的?”孩子回答:“妈妈。”但事实上,是他自己弄坏的。这是否说明孩子说谎了呢?也不能。孩子的意思很可能是说:“妈妈看我时我弄坏的。”当家长给孩子拿糖时说:“够了,不能多吃。”孩子却反复说:“才两个。”也并不是在说谎,他的本意是说,给的糖太少。遇到上述情况,父母不要急于指责孩子,而不妨多问孩子几句,搞明孩子的真正意图,并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二、受大人提示:有时孩子说谎是受了大人的提示。比如,孩子并没做某件事,但他却可受大人的提示而认为这事是他干的。例如,保姆打坏了杯子,她对孩子说,你打坏了杯子。当父母问道“杯子是谁打坏的?”孩子可能会高声答道:“我!”同样,孩子自己打坏了杯子,父母说:“怎么同小芳(保姆)一样,总打坏东西。”当奶奶问道:“杯子是谁打坏的”孩子就可能会说:“小芳阿姨。”三、幻想当成现实:临近3岁,孩子想象力丰富多了。他常常把自己想做什么当成事实来表达。比如,他非常想让爸爸带他出去玩,但爸爸总没时间,他会说:“我爸爸带我去公园玩了。”他非常想要个同小朋友一样的玩具,但父母不给他买,他也可能会对小朋友说:“我有,我妈妈买的。”四、真的在说谎:尽管3岁前孩子很少有意说谎,但有时孩子却真的会说谎。这往往同父母教育不当有关。譬如,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信奉棍棒教育,孩子渐渐会明白,做了错事会挨打。于是,他就会想到躲避,一次不经意的推脱,家长便不再追究,孩子就会从中得到“经验”:这可免受皮肉之苦。所以,打骂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错了就要改正。简单粗暴的打骂,也许能让孩子知道错了会受痛苦,但孩子却不明白为什么错。如果家长在孩子认错后依然又打又骂,孩子就会认为,认错也不对,会挨打。若孩子不承认错误时,反而能躲过了父母的责罚,孩子就会被“教”会说谎。有的孩子说谎是他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比如,孩子想出门玩,家长说,“玩什么?快吃饭了。”孩子就会说:“我吃过饭了。”又比如,孩子想吃糖,妈妈说:“不行,把牙吃坏了。”孩子便说:“妈妈,娃娃要吃糖。”因为娃娃没有牙。所以,家长对孩子正当或不过分的要求,应给予满足,不要认为只有“挫折”教育才能使孩子明理。在更多情况下,“顺境”教育,不仅使事情能收到良效,对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形成也有益。孩子说谎还同父母干涉过多有关。孩子玩得兴头上,家长说,“走,回家喝水!”二话不说,拉上就走。孩子会随口说:“喝过了!”家长对孩子什么都不放心,不许这不许那的,当孩子满头大汗地玩回家,妈妈问:“阿姨让你疯跑了吗?”孩子便会说:“没有。” 父母听到孩子的话与事实不符时,先不要认定孩子就是在说谎,而是要分析为什么,如果是希望,就尽量给予满足;如果是概念不清,就要耐心地教孩子;如果是受大人提示,就应该先告诉他,正确的答案,然后问他两个哪一个对。孩子就会想一想,再回答;至于孩子真的说谎了就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注意纠正,同时要告诉孩子,说谎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说谎的。并可以给他讲一些《狼来了》等有关说谎害处的小故事,以免孩子养成说谎的坏毛病。

本文Hash:c2029c605e2786812a2dd69a09bef404836cbcfa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