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妙招轻松解决宝宝鼻塞

妈妈们发现,宝宝的呼吸有时候不通畅,总感觉他的小鼻孔堵着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理呢?宝宝由于生理原因及其他某些先天性疾病,往往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鼻塞的处理要视情况来定。此外,从鼻子的解剖结构及生理角度来看,宝宝比大人容易出现鼻塞。宝宝的鼻腔小,鼻粘膜稍有肿胀,就会明显影响鼻子的通气,出现鼻塞。宝宝的鼻孔也小,一小块鼻屎就可以把整个鼻孔堵住,无法呼吸。宝宝对寒冷的刺激也比成人敏感,稍一受凉就会出现鼻塞。

如果宝宝鼻子里鼻涕很多,刚擦过马上又流出来,并且鼻涕澄清,或干结后鼻屎堵住鼻孔,宝宝只能不停地用嘴呼吸,这时妈妈就要提高警惕,宝宝可能患伤风感冒。还在吃奶的宝宝常常吃几口奶就停一会儿用嘴呼吸一下,或者边吃奶边哭,很可能宝宝鼻子被鼻涕或鼻屎堵住,这时妈妈不要用手指挖宝宝鼻子,而是在宝宝吃奶前滴几滴滴鼻液,使宝宝鼻子通畅,或用吸鼻器将鼻涕吸出。

宝宝出现鼻塞时,妈妈不要急,首先可用小电筒查查鼻孔是否有鼻屎,然后再针对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宝宝鼻腔里有鼻屎,请用以上介绍的方法清除。

另:由于小宝宝的生理特征,宝宝鼻子里经常有少量的鼻涕流出,干燥后结成痂皮形成鼻屎,颜色呈淡黄色,这属于正常情况,请不要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送宝宝去医院检查:

1、宝宝鼻塞伴有发热;

2、宝宝鼻塞经家庭护理后不能缓解,影响睡眠超过三天;

3、宝宝鼻塞超过一周。

小宝宝鼻塞的原因及解决妙招



  
  鼻腔是小宝宝呼吸的主要通道,能润湿及过滤吸进的空气,维护身体健康。但宝宝容易出现下面5种鼻塞状况,导致通气不畅。

  鼻塞

  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十分完善,鼻黏膜嫩弱,呼吸道抵御能力差,容易感冒。随后鼻黏膜发生急性水肿,引起鼻塞。

  表现,鼻翼两侧微红,有的伴有发热。

  防治对策:

  1、宝宝出生后半月左右,开始适量补充鱼肝油;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补充,可喂些肝泥、胡萝卜泥、菜泥,增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2、使用空调时,室内与室外温度不可反差太大,宝宝房间以28~30摄氏度左右为宜。

  3、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进行热敷(不能太烫),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急性鼻塞

  宝宝反复上感可累及鼻窦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阻塞窦口引起急性鼻窦炎。

  表现、流脓鼻涕、张口呼吸等鼻部症状外,较重的还有发热、、咽喉肿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防治对策:

  1、若宝宝患了上感,应积极进行治疗。

  2、一旦得了急性鼻窦炎,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素,以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3、宝宝鼻塞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0、5%麻黄素滴剂,在吃奶前10~15分钟每侧鼻孔滴一滴,一般几分钟就能够起作用。但麻黄素对小宝宝有副作用,不适宜过多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影响鼻的嗅觉灵敏度。

  4、宝宝脓鼻涕多时,可请医生做置换疗法,将鼻窦中的脓性分泌物清除出来。

  鼻痂阻塞

  鼻黏膜每天都会有正常量的分泌物,由于宝宝不会擤鼻涕,妈妈没不及时给宝宝清除鼻腔里边的分泌物,会使分泌物积存在鼻道,时间久了,积聚 的分泌物会干燥变硬而形成鼻痂。

  表现,阻塞狭窄的鼻道。

  防治对策:

  1、及时为宝宝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

  2、清除鼻痂时忌用手抠宝宝的鼻子,以免损伤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

  正确方法,可用消毒小棉签轻轻将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较深处,可先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母乳往鼻孔内滴1~2滴,让鼻痂慢慢湿润软化,然后轻轻挤压鼻翼,促使鼻痂逐渐松脱,再用消毒小棉签将鼻痂卷除。

三个小妙招轻松解决宝宝尿床

  尿床,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令很多爸爸妈妈感到非常烦恼的一件事。对于孩子尿床,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的“特权”,不需要怎么去理会,等孩子再长大点后自然就不会了,还有些家长对此却非常紧张,觉得宝宝都这么大了还尿床,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虽然尿床是孩子的“特权”,但这项权利却是有“有效期”的。正常排尿机制在婴儿期由脊髓反射完成, 以后建立脑干-大脑皮层控制,至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医学上把儿童3岁以后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称为“遗尿症”,可分为夜间遗尿和白天遗尿,所以一般如果3岁以上的宝宝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周三次以上,就不正常了。

  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发育迟缓、睡眠不正常、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等的影响。所以,宝宝在超过三岁后仍是老尿床的话,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诊断,以排除是否因疾病或发育的原因所造成的,以便及时治疗。如果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那就说明宝宝的尿床只是功能性的、暂时性的,家长可以不必太过于忧心忡忡。

  那么,在排除了发育或疾病的因素外,爸爸妈妈该如何让宝宝在尿床的“有效期” 内逐步学会自己上厕所,顺利度过这个“特权期”呢?

  1.婴幼儿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尿意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发生尿床,但随着各器官发育的逐渐完善,尿床问题一般都会慢慢消失,所以家长不必太过于担心。

  2.1岁半以前:孩子的身心开始慢慢发育,但发育还是比较有限的,一岁半以前的婴幼儿,尿道外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控尿功能还相对较差,所以尿床和尿裤子还是无法避免的。有些家长可能会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着急训练孩子上厕所了,其实,一岁半前的孩子脑部发育还不够成熟,以此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语言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承受复杂的自控训练,在此阶段过于强求,可能会造成宝宝的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不过,在宝宝还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爸爸妈妈也可以开始在这个时期,当看到他们尿湿裤子时,就有意识地告诉他说“宝宝尿尿了”,让他更好地理解尿尿的含义。

  3.待孩子长大到1岁半之后,神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能够听懂大人的指示,也能了解去厕所的含义了,那么,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就要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宝宝上厕所了。

  训练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1)平时爸爸妈妈应细心地观察孩子,如果看到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突然不动了,或是摸着自己的腹部,或是哭闹起来,这可能就是宝宝发出尿意的信号了。那么,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把孩子牵到厕所,指着便盆问她:“宝宝,你是不是要尿尿了呀?” 如果孩子点头,爸爸妈妈便可以教她怎么脱下裤子自己尿尿,如果宝宝顺利地完成了排尿,要记得给她鼓励和称赞;如果宝宝一时没控制住,尿湿了裤子,爸爸妈妈也不应该大声责骂,以免让宝宝幼小的心灵有了挫败感,而是应该告诉她如果下次想尿尿时,一定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宝宝有了尿意,但到了厕所又一时排不出来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口头发出“嘘嘘”的声音,来刺激孩子的尿意。

  2)训练膀胱功能:宝宝的膀胱,一般可容纳300毫升左右的尿液,白天的时候,可以训练孩子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 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促使尿量储备增加。

  3)建立条件反射:首先,父母应该观察孩子每天会发生遗尿的时间,掌握规律后在宝宝发生遗尿前半小时左右,把孩子唤醒去排尿,但这里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第一,晚上把孩子叫醒去排尿时,一定要保证孩子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因为如果孩子晚上被叫醒起来排尿时还是迷迷糊糊的话,往往小便还是会尿得不够干净,半夜就容易尿床。其次,孩子被叫醒后,一定要让他到洗手间去小便,决不能让孩子尿在床旁的痰盂里,因为上厕所小便,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从床边走到厕所的时候更清醒一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孩子建立起到厕所小便的良好习惯。最后,叫的时间上要把握好,叫得次数太多,孩子膀胱得不到扩张,产生不了明显尿意,叫得太早,孩子也还没尿意,叫得太迟,孩子已经尿床了。

  4)孩子尿床后,父母最好“一笑而过”,淡然处之,切不可斥责、挖苦或打骂,也尽量不声张,以消除孩子怕羞、紧张的情绪及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3岁以前的宝宝尿床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那是他们大脑还未发育完全的表现,但是三岁以后宝宝尿床就要注意了,需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纠正。

本文Hash:2be7f0a6693d661fa5201395a501e14969a954d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