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 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 。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晨阳幼儿园;张晓曼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他各方面知识也能融汇贯通,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更主要的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在晨检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小、中、大班都有这种情况)到了衣帽间,伸开胳膊等着老师或家长给他脱外套;在楼梯上,经常会碰到抱孩子上、下楼的家长;甚至大班幼儿午睡起床后穿反了鞋子等。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刻不容缓。

一、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心理“断奶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孩子在入园前首先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鞋、独自午睡等,然而在家里时孩子不会独自吃饭,就由家长喂;不会穿衣服,由成人帮助。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新的环境里,好玩的玩具,许多的朋友,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入园带来的环境变化正好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契机。但不会吃饭,不会洗手,不会穿衣戴帽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适时提出适当要求,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敢于克服困难,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

二、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

“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此,幼儿园应因势利导,“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

(一)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观察研究发现,三到四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以下能力:洗手、洗脸;穿脱衣服鞋袜;进餐饮水;收拾玩具图书;收拾餐具等。这些内容简单易行,符合三到四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四到五岁幼儿会整理自己的衣服;洗手绢、袜子;会用筷子;饭后清理桌面;自己的玩具图书分类摆放。这些内容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五到六岁的幼儿应该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会收拾自己的房间;清洗碗筷;会收拾叠放衣服等。这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都是较易完成。

对于幼儿来说,目标既不能过于简单又 能让幼儿觉得很难达到,必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二)方法灵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如教中班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叠衣服:“左右关门要对齐,中间弯腰折一起,两边小手要抓紧,放进衣柜真整齐。”在儿歌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自理能力。生动形象的解说,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三)增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优良品质

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给幼儿摆餐具、发餐巾等,让幼儿不仅能生活自理,还会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在培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幼儿优良的品质。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穿衣吃饭做起,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生活即教育,先把脚下踩实了,孩子才能找到成功的起点。”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平时,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使家长在家里能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要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因此,家长需要有耐心和决心,要坚持要求、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共同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专家总结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尝试的机会,就等于被剥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也就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记住:最早放飞的鸟,最有希望飞到高远的地方。

本文Hash:586b88ef46e6394c4d7b2130b6863cc153c6f65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