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也爱进厨房

厨房是“手”的最佳操练场

厨房的工作,全都要靠灵活的巧手。对孩子来说,每一件工作都是设计精良的游戏。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发展“手眼协调”的关键期,既然他们看得手痒,不如分一点小小工作给他们做吧!

小男孩真的也爱进厨房!我家三只小“公”猪翔翔、凯凯和钧钧,对于妈妈的领域──“厨房”的兴趣,恐怕不下于游戏间。这里有太多真实的工作和事物吸引着他们的目光,足以让他们“安静”好一阵子!而愈让大人觉得厌烦无聊的工作,愈是让他们跃跃欲试!

在和妈妈们东家长西家短的时候,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婆婆、妈妈都将厨房视为孩子的“禁地”,尤其是小小孩。“带孩子就是要养成规矩,要让他们知道厨房很危险,不准进来就是不准进来!”一位婆婆坚定地告诫年轻的妈妈们。

我一向遵循古法,撷取老人的智慧,但是这次我真的犹豫了,尤其当“小猪们”还是小小学步儿的时候,没有一个能抵挡得过“厨房”致命的吸引力!我愈禁止,他们愈是好奇,适得其反,最后弄得我完全无法好好煮完一顿饭,唯一的解救之道就是快放一张新奇有趣的DVD!

不是闻香而来,而是因为“手”痒进厨房

三个孩子经历三次同样的历程,我抓到诀窍。首先,孩子还是学步儿之时,进厨房绝不是对“烹饪”好奇,而全是为了“探险”。家里所有抽屉、柜子都被他们翻过了,每个抽屉有些什么早就不稀奇,稀奇的是那些永远不准翻的。而厨房的抽屉永远放着最吸引他们的物品:发出铿铿锵锵声响的餐具、一整包塑胶袋、一大包吸管、烹调用品、纸巾、橡皮筋……说真的,大人都爱逛卖场,这抽屉之于小小孩,不就是一个小型卖场吗?如果我是他们,真的也好想冲进来翻翻找找!

我故意把他们够得到的一个抽屉清空,放满一堆不易碎的物品:免洗碗、吸管、免洗杯、塑胶袋……这整个抽屉从此就当成是“活道具”!我把学步儿老三钧钧抱过来:“这是钧钧的抽屉,里面有好多东西喔!只有钧钧可以打开喔!其他的抽屉和柜子是妈妈的,也只有妈妈可以打开喔!”这招真的很管用,因为小小孩和小狗狗差不多,领域观念很强,从此一进厨房就只来翻“自己”的抽屉,拿出纸杯纸盘安静地把玩。妈妈唯一要留神的是,让孩子坐的地方不要靠近火源。

小男孩真的也爱走进厨房!但绝不是真的爱上“烹饪”,而是爱上那些需要动“手”的工作。厨房的工作,从择菜、刨皮、洗菜、切菜,到下锅、盛饭、盛菜、舀汤……全都要靠灵活的巧手,对他们来说,每一件工作都是设计最精良的游戏。这个时期正是“小猪们”发展“手眼协调”的关键期,既然他们看得手痒,不如分一点小小工作给他们做吧!真的,孩子沉浸在使用双手的成就感里,意想不到的安静、乖巧,即使在我看来极为简单无聊的动作,孩子却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点也不厌烦,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眼睛露出满足的光芒。

煮面的时候,我顺手将一些干面条放在塑胶盘子里,“三只小猪”都曾经做过相同的“傻”事,把一条一条的干面条折断再折断,一直折到无法折断的小碎片才罢手。“妈妈,我做好了!”孩子折完一整盘的小面条,我也差不多煮好面了!哇!此时的孩子真的好可爱!

“每一个儿童都有一种内在的冲动,指引他去做一些重要的动作。”未能依照内在潜能去做一些特定的动作,他便将失去习得某些特定能力的机会,而且“小猪们”上了幼儿园,爱做、会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剥豆荚、拔豆荚丝、剥蛋壳、剥 、刨萝卜皮……这些工作几乎是抢着来做,这又让我想起蒙台梭利曾提出的理论,学习过程包含三部分:脑、感觉器官、运动器官(手),这三部分要互相配合,学习才得以发生,难怪孩子这么喜爱用“手”做事!

可以吃的黏土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黏土,捏、揉、压、挤、搓、切……一玩就可以玩上好几个小时,从一岁到九十九岁都可以坐在一起玩。一岁的孩子捏一团大饼,五岁的孩子已经能切成一盘面条,上小学的孩子塑成一个个精致的小蛋糕,而老奶奶真的也玩吗?真的,我觉得老人家更适合玩黏土,我们的外婆就是一例。在家里,我一定准备一堆黏土,寒冷的冬天,夏日的午后,阴雨绵绵的周末,因为有黏土,孩子觉得待在家里的感觉很特别,很充实!

孩子最爱做的主题都和“吃”有关,做比萨、意大利面、汉堡、薯条、巧克力、精致小西点、别致的蛋糕……每次做完,“小猪们”都垂涎欲滴,“如果真的可以吃该有多好!”因此,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喜欢玩“手工饼干”。当孩子遇到“面团”,就会找到对黏土的熟悉感,此时,“面团”当然不只是面团,而是供孩子随性捏塑、发挥创意的“黏土”,是一种“可以吃的黏土”!当然比黏土更有趣、更吸引人!可以吃的黏土制造出多次惊喜,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想要做出空前绝后的造型,只要有人做出让人跌破眼镜的造型,就会引发一阵阵惊呼!

将“黏土”放进烤箱之后,时间似乎过得特别慢,“小猪们”的心情七上八下,一心期待看到烤出来的饼干变成何种模样?烤盘一端出来,又是一阵惊呼!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吃”了!说真的,没有小孩能抵挡得了“手工饼干”的浓醇香!每隔一段时间,“小猪们”就会想念这个快乐的活动!

小小男孩也要“把根留住”

很快就要进行外生殖器检查了。男孩子们围着带队的老师唧唧喳喳地问个不停。当得知是要检查小鸡鸡的时候,小麻雀们嘻嘻哈哈地更是闹翻了天,他们你推我搡地谁也不想先进去,再也不象其他项目一样争先恐后了。

带队的是个挺漂亮的年轻女老师,她招招手,把孩子们都聚在一起,安静下来,她才说:“孩子们,不用怕,医生给你们检查一下,你们以后长大了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你们难道不想作个真正的男子汉吗?”“想——”随着一阵悠长而稚嫩的回应声,刚才看起来还有些害怕的孩子们,都变得跃跃欲试了。他们排着队,等待着老师叫自己的名字。

每当一个作完检查的孩子出来,免不了被小伙伴们“盘问”一番。那孩子也会象得胜归来的将军一样,骄傲地讲起他见到的一切有意思的东西。医院里洋溢着一片活泼欢畅的气氛。

“小虎!小虎!”女老师叫着名字。下一个要检查的人是4岁的小虎,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人如其名。今天,他穿着一件小老虎衣服,显得特别有精神。

女老师等了一会,还没见小虎出来。只好又叫:“小虎!小虎,你在哪?该你了。”刚做完检查的朋朋是小虎最好的朋友,他分开人群来到站角落里的小虎身边,说f:“小虎,老师叫你呢。”看小虎不吱声,又回头招呼老师:“老师,小虎在这儿。”女老师循声来到小虎的身边,问:“小虎,怎么了?小虎是个小英雄男子汉,一点都不会害怕,对不对?”可刚才还又蹦又跳的小虎却一直不做声。

女老师半推半哄地把小虎带进了诊疗室。没曾想,医生刚脱下小虎的裤子,还没来得及检查,小虎就开始大喊大叫起来。他用两只小手紧紧地护住自己的“小鸡鸡”,死活不愿让医生看。任凭女老师和护士在旁边如何不停地解释、劝说、用糖果诱导,甚至说带他去麦当劳吃儿童套餐都无济于事。小虎象是抱定了“宁死不屈”的架势,死死地护住“小鸡鸡”。无奈,医生只好采取强制手段,才勉强完成了检查。

小虎为什么不肯让医生检查自己的“小鸡鸡”呢?

一般而言,男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尤其是在3~5岁之间,或多或少在思想上有一种担心和害怕,惟恐失去自己的“小鸡鸡”,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阉割忧虑”。

“阉割忧虑”是一种特殊的与年龄有关的不健康心理。其产生原因有一些是男孩子将自己与女孩相比较之后产生的。这些小男孩由于生理知识的缺乏,看到男女生的外生殖器有所不同,便会简单地将是否有“小鸡鸡”作为区别男女的唯一标记,进而害怕失去这一标志物,心理障碍由此产生。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特别是父母的威吓语言则是导致小男孩出现“阉割忧虑”这一心理障碍的更为多见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当小男孩任性、哭闹或不听话的时候,有些父母经常会用“不听话就把你的小鸡鸡割掉”、“再哭,大灰狼会来咬掉你的小鸡鸡”之类的语言来劝导甚至是训斥孩子。有少数家长则喜欢常用诸如“我要把你的小鸡鸡割掉拿去换可乐、换巧克力”、“你的小鸡鸡跑掉了”等话来逗孩子玩。这些恐吓、逗笑的话语,虽然有时候能够取得一些“预期”的效果,使孩子片刻安静下来或者嬉笑一番。但成人绝对“预期”不到的,是这些看似无心的、戏弄孩子的言语,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理上造成强烈的震动。天真无邪的 子会对这些话信以为真,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会留下一些特殊的不健康的心理隐患,“阉割忧虑”也就此而产生了。

“阉割忧虑”的心理障碍如不能及时克服,会使孩子对涉及“小鸡鸡”乃至生殖器的话题、事物产生退缩,他们不能正确面对这一类事物,进而引发进一步的心理障碍,甚至影响他们身体的生长发育。

倘若小男孩对自己的“小鸡鸡”表现出明显的过于担心、忧虑,甚至出现不许他人脱自己的裤子、不愿在别人面前脱衣服、不许别人碰甚至看自己的“小鸡鸡”等“阉割忧虑”心理障碍的表现,家长万不可不当一回事,一笑了之。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疏导的方式可用简单浅显的道理进行教育,并用小游戏、画册等有趣的高兴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孩子“小鸡鸡”是男孩子的根,是天生的,是不会丢掉的。

在幼儿园里,应让孩子与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在家里则要去除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要用“割掉小鸡鸡”之类的其他语言来吓唬孩子。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阉割忧虑”的阴影就可以抹去,孩子的忧虑和不安也会清除。

男孩子也需要爱

男孩子常常拐弯抹角地寻求父母及其他亲密成年人的爱。当他们再大一些,能够理解作为男人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他们可能认为,做男人意味着感受爱,同时不能表现得过于软弱,让人觉察到他们的爱或对爱的需求。

父亲对儿子的爱

男孩子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即充满活力、喜欢喧闹,有时调皮捣蛋和具有破坏性的男孩子,也需要沉浸于他人的拥抱给自己带来的温馨和安全感之中。大一点的男孩子接受起来更加困难,当拥抱者为女性之时尤其如此。所以,和女孩子相比,男孩子常常采取更加富有进攻性的方法来获得所需之爱,而女孩子主张自己与生俱来的情感权利,则要直截了当得多。

如果你儿子突然从背后袭击你或者给你狠狠的一拳,这意味着他需要你的爱,所以你最好充满爱意地回应他,而不要因为觉得“受到了惊吓”而对他予以猛烈的回击。你的目标应该是逐渐减少他与父母的联系,同时不让他觉得陷入情感困境或者产生被抛弃之感。

家长:

●当心如下的想法:“我没有得到过或不需要爱的表示,所以,他也会这样。”他与你是不同的。而且那些没有得到爱的表示的人会将之说成“不需要”,以掩饰自己的难过。

●如果你对拥抱他感到不舒服,在拥抱之前和之后,询问他你是否可以拥抱他。

●如果亲吻让他有被侵扰的感觉,可以送给他飞吻。

●爱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比如,紧挨着他看电视、读书,或者睡觉之前在他床上坐一会儿。

●你可以通过如下一些方式来表明你对他的爱:对他的想法感兴趣,和他一起关注和做一些事情,理解他的情绪感受。

教师:

●老师不可能像父母那样爱班上的男孩子,但是,他们可以告诉孩子们,他们喜欢、认可并接受自己负责照料的这些男孩子。

●给那些缺乏自信的男孩子安排特别的任务,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重要、被人关注、可靠和值得信赖。

小编总结:男孩子的教育相对女孩子而言多为严厉的爱,不过严厉的爱不讲究一个度也很容易让男孩子们曲解。所以,家长们对教育男孩子一定要更耐心和用心多听取专家和长辈的意见。

本文Hash:2897a4b75b6e1129286964a2194299de025ec1a8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