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青少年确立价值观

如何帮助青少年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编辑同志:

你们好!我是一个中学的专职团委书记,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他们感到很迷罔。若给他们讲理想、讲抱负,他们又常常持一种“别来这一套”的冷漠态度。我也常听到家长抱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这种现象使我感到很焦虑。难道真像有些书上写的现在的青年人是“失落的一代”吗?读了贵刊的一些文章,深受启发,故希望贵刊能在这一问题上给予指点。谢谢。

河南张立宇

张老师:

读了你的来信深有同感。的确,有人评论当代中国青年人是“失落的一代”;的确,也有不少家长抱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发现自己无法理解孩子而且孩子也不能接受家长们的价值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人们不仅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空间也随之扩大,长辈们曾经奉若神明的一些金科玉律,在下一代很少见到了。长辈们的一些价值观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正像过去到处流行的单一的灰衣服一样,他们那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则面对着在价值取向上的众多的方向和道路,感到无所适从,由此出现一些消极的现象,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担心,这是不足为怪的,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帮助青少年建立成熟的、合理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看法,是对自己要干什么而不干什么的一种判断标准,是决定人们的观察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譬如,人们比较容易倾向于那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自己看重的事情、经验或人。所谓“古松三态”就是这个道理:在木匠看来,古松是一根梁;在画家看来,古松是美的,是风景的组成部分;在种地的农民看来,古松可以遮阳,是一方荫凉地。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并且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木匠要砍树,而农民与画家则不然,由此也可能导致他们互相抱怨、互不理解。

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家认为价值观的形成可以界定为下列三个阶段:选择、珍视和行动。

价值观产生的第一个阶段是自由选择。这种选择的自由对于价值观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因为价值观不可能经由强制或压迫而获得,它是一种心甘情愿作出的选择,是在仔细考虑与衡量所有的选择途径及其可能后果后作出的决定。价值观渗透和贯穿着我们的生活,自由的选择使我们成为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珍视是价值观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因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认识的过程,也蕴涵着情感的层面。这种选择是自己所乐于接受的,并且是自己非常重视的。为了实现自己的选择,人们乐于付出很大的代价。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如此,因为这种主义是先烈所珍视的。

但是,只空想或谈论自己的价值观是不够的,必须在行动中体现出来。价值观形成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行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完全实现或体验到我们的选择和所珍爱的事情,体会其价值。譬如,造房屋、种庄稼或画画,一个人只有实际上造出了房屋、种了庄稼或画了画以后,才能说他的价值观得到了展现。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青少年与人、社会、现有观念及各种事件交互作用的结果,要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靠青少年自己的学习,而不是靠家长和教师的包办。教师和家长应该做一个价值观的倡导者、促进者、催化者,而不应该是一个填鸭者。心理学家罗梅认 为:“催化者与学习者的相互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学习者看成一个人,而且要经常提供给他发展情绪、身体和智慧的机会。”价值观形成的最适当的环境是教师、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的、支持的关系,我们认为有下列七种方式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能够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鼓励青少年自己自由发展

我们的家长及教师已经习惯于自己的权威,常是自己说了算,对儿童的自由选择不但不进行鼓励,反而可能会予以批评,这是很有害的。鼓励青少年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无拘无束地探索世界,鼓励他们去发现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将会使他们更健康地发展。

2协助青少年探讨各种可能的选择途径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本身还不成熟,他们对许多问题不一定能认识得很清楚。这时,家长和教师要协助他们,帮助他们认识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让所有的儿童都向一个方向发展。

3引导青少年仔细权衡行为的后果,然后再作决定

青少年的行动具有一定的冲动性,他们容易仓促作出决定,由此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家长和教师要适时地引导青少年思考行动的前因后果,使他们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消极的后果,促进他们的心理早日成熟;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其行动产生积极效果后,会更有积极性。

4鼓励青少年内向寻求,了解自己

家长和教师在鼓励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了解自己,使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倾向等。这样,不仅会使他们更积极主动,也有利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形成自己的个性。

5给予青少年公开表示和讨论自己的价值观的机会

青少年通过公开表示和讨论自己的观点,不仅会加强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而且也会使他们的价值观更加成熟和稳定。

6鼓励青少年依据自己的选择行动

青少年在干自己想干而非家长和教师让他们干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是极为忐忑不安的。这时,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尊重和鼓励,下一次他们一定不敢再去冒险。况且,青少年在行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没有鼓励,他们很可能会泄气。

7协助青少年在生活中一再地重复自己的正确行动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探索自己、接受自己和强化自己的过程。在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做出了正确选择以后,必须能够持之以恒,才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但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不稳定的,容易见异思迁,教师和家长应该加以引导,使他们的行动具有稳定性、连续性。

要真正地做到这七条是不容易的,家长和教师必须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心理学家诺克玛曾经写到:“作为一个价值观的催化者,需要奉献、弹性、参与和耐心。”为了下一代能拥有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并且富有意义的生活,教师和家长做出这样的付出,也是很值得的。

张老师,不知您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作者:王文忠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为了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首先要面对现实,而不是回避问题。食色乃人之本性,是孩子青春期发育之后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孩子身体的成熟,他自然要了解性的奥秘和性的知识,如果他不能从我们这儿探听到,他就会从其他途径得到,如从书本上、电影上,甚至在街上等,哪个途径更为可靠,准确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父母、家长,当然是孩子心中的偶像,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当孩子们向我们打听性的问题时,我们应早有准备,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从事性教育工作。我们应简洁、科学地叙述两性吸引的道理,如实解答生育之谜。面对孩子的性提问,既不可掩饰应付,欺骗孩子,更不可斥责孩子。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的性好奇心加以严厉斥责,则会促使孩子从别处满足好奇心。有不少孩子就是在小书摊上要了黄色书刊之后,因接受了经过夸大、感官化的性描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身为父母,有责任将性的知识传授给子女。

其次,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要多多加以理解。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化,父母青年时代的恋爱、性爱方式必然不同于新一代的恋爱、性爱方式。加之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各种传播媒介已经比以往更大胆地表现性的题材,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年轻一代,使他们的性意识更加早熟,恋爱的观念也更加明确,有时,他们的举止行为可能不符合家长的道德规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家长的性教育不能墨守成规,不能以己度人,胜任的家长是最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人,而不是守旧的人。所以,在性教育过程中,不应以自我为核心,应以孩子为中心,从真正为孩子着想,为了他们幸福、健康成长的角度,去关心教育孩子。约束从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作为父母不可对孩子对性的关心与投人百般指责、挑剔,而是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迁就,而是因势利导,缩小代沟,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此外,性教育宜早不宜迟,不要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才开始教育,应在孩子小的时候起就及时科学、通俗地解答孩子的各种性提问,培养子女的性别角色,使女孩向女性化方向发展,男孩向男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做,会使孩子的性意识、性观念前后一致,更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

赢和输作为行为结果的对立面,如影随形伴随着人的一生。赢的感受总是美好而快乐的,输的滋味则苦涩而尴尬。追求成功的快乐、想赢乃是人性的必然。但实实在在的生活与人们的本性追求并不总能协调一致。有赢就会有输,输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即使人们眼中的“常胜将军”,其背后也一定品尝过不少失败的滋味。

如何面对输赢?做到既敢于创造条件争取胜利,又能在失败面前不失重新进取的志气和勇气,是每一个人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和调整的重要品质。身为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如果能够关注孩子的输赢表现,并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对之进行调整,使孩子既敢赢又能输,则是对孩子精神健康的一大贡献,并将对孩子成年后面对更复杂的竞争环境,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产生深远的影响。若想孩子能够做到这点,恐怕做家长的首先也要敢赢也能输。

当我们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引发孩子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时,我们不妨做一个低水平的对手,让孩子尝到胜利的滋味,培养一些自信。但也不能因此而总是输。家长适当地赢,可以在孩子有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励他掌握新技术。最初阶段家长要做到能输、敢赢都是一种策略。这个度的把握需要家长颇费一些心思。“应付了事”,则不仅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还不利于孩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比赛,没有给孩子体验输的机会,显然是不可取的。为此,妈妈网(http://www.mama.cn/)建议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蠃观念。

1、敢于竞争。能不能赢是由人的竞技水平决定的,而敢不敢争取赢则属于人的意志范畴。旺盛的斗志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孩子学习的进步和技能的提高,在竞争和提高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父母不要总是将孩子保护在风平浪静的生活环境中,要鼓励孩子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在竞争中成长。同时,要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之获得较好的竞赛成绩。

2、赢得起、输得起。竞争比赛必然有输有蠃,当孩子获胜时,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同时也不要忘记指出孩子的不足,既避免孩子的过分骄傲,也为孩子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竞争中失败的孩子,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又怕别人讥笑,心情沮丧。此时父母千万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要给予安慰,同时要找出孩子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如意志坚强、态度认真、某一部分表现得很好等,以恢复孩子的自信。“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也可以和孩子交流。有一点要提醒家长: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尽量帮助孩子选择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竞赛项目。我们没有必要为了避免孩子骄傲而眼睁睁地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去领教失败,毕竟自信心是十分宝贵的。

3、不能为赢而不择手段。每一个人都想赢,在争取赢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是可以的,但遵守竞赛的基本规则则是真正获胜的前提条件。不能为赢而犯规,如跑步时推其他的小朋友、考试时作弊、下棋时悔棋等都是不好的习惯。不妨给孩子讲讲《小兵张嘎》中的嘎子的一件事:本来深受小伙伴崇拜的嘎子,有一次比赛比不赢的时候,咬了对手一口,看起来好像是赢了,但失去了小伙伴对他的尊重。

4、输赢都是体验。输赢是竞争的结果,但对个人而言,需要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人是否尽了力。如果尽了力,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自责的,即所谓“虽败犹荣”。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体验激烈的竞争过程上,放在从对手那里学到哪些新招术上,告诉孩子,如果我们通过竞争 高了自己的胆量、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输了也是有收获的。

本文Hash:6272fb24bb54008574219bea4ef4de8ebd5c6cc0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