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给童话分级么

    4岁的林林和3岁的网网在院子里玩,不知怎么回事儿吵了起来。

  “我是强盗,啊呀呀!一刀砍了你的头!”林林对网网比划着挥舞大刀砍头的动作。

  “哼!我才不怕!我给你吃毒苹果,涂上蛇的、癞蛤蟆的、还有、还有……反正是好多的毒药!”网网说。

  “你是大灰狼,我是猎人,剪开你的肚皮、扔到河里!”

  林林和网网的妈妈林丽在窗内越听越是坐不住,孩子吵架的情节,就出自书架上那一本本童话故事。早就听说《白雪公主》和一些经典童话在西方遭到了现代父母的排斥,难道说我们真的要给童话分级?

  童话离不开真实世界

  大灰狼的N种死法

  “大灰狼把小红帽和外婆都吞下了肚子,然后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小红帽》的图画书里,大灰狼这时正露出了尖尖的牙齿和血红的长舌头。看到这里2岁的林林总会快快地翻过去,大叫“猎人快来呀!”——猎人来了,“怦!”地一枪打死了大灰狼,然后用剪刀剖开它的肚皮,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自然界狼的死法有许多种,被人或更强大的动物猎杀、饿死、冻死,但死得最具创意的还是在童话故事里。童话世界的大灰狼无一例外死于酷刑,死前饱受折磨——除了上面的死法还有被三只小猪烫死,被羊妈妈用犄角顶破了肚皮,放进大石头沉到河里淹死。

  《白雪公主》的4种害人方法

  放下大灰狼,仔细“审查”《白雪公主》的故事,才发现串连的主线并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而是一起又一起的阴谋与毒杀。

  皇后下令卫兵杀死白雪公主,而且声称要看到白雪公主的心脏。卫兵不忍心杀死白雪公主,就杀死了一头无辜的鹿(亲爱的孩子,你知识替罪羊是怎么回事了吗?),剖出它的心脏去欺骗皇后。

  皇后得知白雪公主没有死,决定亲自出马,她化妆成一位老妇人,用花言巧语骗得白雪公主让她进了屋——“老婆婆进门后,趁白雪公主转身的时候,用丝带勒住了白雪公主的脖子,越勒越紧,直到白雪公主躺倒,一动不动,才松开手,逃向森林里了。”

  白雪公主还是没有死,皇后又给她送来了有毒的木梳子。

  白雪公主还是没有死,皇后用毒蛇、癞蛤蟆、蜥蜴做成了毒药,涂在苹果上,让白雪公主吃。原来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讲下来,林林和网网已经学习了至少4种害人的手段。还以为他们只记得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起跳舞的情节呢。还是将它放在书架的最上层吧。  

  又惊又喜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是上星期刚买的,已经给林林讲过两次了(他很喜欢这个故事)。

  那里面有杀头的情节——我要砍下你的头,强盗一刀砍下了人头。强盗是坏人,坏人是残忍的,那么好人呢?故事接着写道:“阿里巴巴聪慧的女仆,发现强盗藏在袋子里,于是找来一大桶油,用锅把油烧得滚烫滚烫的,再把滚烫滚烫的油倒入每一只皮口袋里,一袋、两袋、三袋……一共39袋,袋子里的强盗连口气儿也没吭,都给烫死了。”

  阿里巴巴看得又惊又喜。妈妈看得心惊肉跳,虽然对坏人我们要以牙还牙,不能心慈手软,但是这手段也太……要不要爬上梯子,把它藏到书柜最上层的最里面呢?希望林林忘记那个聪慧的女仆。

  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

  “网网,长大想当什么?”“公主!”“为什么要当公主呢?”“结婚,和王子。”

  白雪公主嫁给了王子、灰姑娘嫁给了王子,他们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人们都知道,故事只能写到这里,否则结果就很难说了。可是小孩子却开始做梦啦——仙女送来的水晶鞋、王子漂亮的城堡、王后的金冠、女仆……她们不知道,其实王子和公主开始吵架了,王子常常不回家,公主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然后天天追问王子去了哪里,再后来她要么离开王子、离开城堡,要么变成怨毒的皇后老太婆。

  王子是什么东东?一个漂亮的大男孩,老爸很有钱。可是妈妈的女儿只有嫁给老爸有钱的漂亮男孩子才会幸福吗?妈妈的女儿可以自己买水晶鞋、自己开步走,根本不用因为王子的恩赐低眉顺眼,脸色羞红。

  王子和公主,这一段过时的童话——放到书架上层去吧! 一直以为童话是收容孩子的安全地带,不成想里面竟有成人世界所有的危险、杀戮、背叛和欺骗。虽然我们不能让孩子生活在水晶瓶里,但是我更愿意在今后的现实中让他们慢慢地去了解,而不是早早用童话去搅扰他们可贵的单纯与宁静。

  童话故事太不安全了,我们要不要成立一个机构,像对电影那样对童话加以审查定级,还是自己在家里当警察,将一切不安全的因素绳之以法? 

  儿童教育学家的童话观——做一个会讲的故事妈妈

  如果你和孩子过马路,你会怎样做?你会告诉孩子怎么过马路,教给他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你肯定不会指挥车辆停下来,因为你是妈妈不是警察。

  童话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是我们将现实世界告诉孩子的一个载体。就像每一个现实事件都不仅为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一个童话也不只给我们一个道理。给孩子讲童话不应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讲”童话与孩子交流对世界的认识。学习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故事是“不安全”的。

  ·2-3岁,情节简单即可

   对于2~3岁的孩子,某个故事并不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大多会在5岁左右忘记更小时候听到的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将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相混淆,所以故事情节越简单越好, 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更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4-5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对于4~5岁的大孩子,你可以通过让他们“讲”故事的方法了解他们对故事中人物和情景的理解。可以问问孩子,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要留意听孩子关于“为什么”的解释,那才是孩子的认识和想法。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落下一些情节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你可以有选择性地落下一些情节,尤其是一些可能令孩子感觉不安和伤心的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女仆发现强盗藏在袋子里,就把强盗杀死了”,几乎没有孩子会追问:“她是用什么方法杀死他们的?”

  ·落不下的大灰狼

  有些情节你不可能落下,比如《小红帽》中的大灰狼,它是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就算你落下了,孩子也会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那里看到。你需要解释,这里面的大灰狼扮演的是一个坏蛋,猎人剪开它的肚皮是为了救出小红帽和外婆,顺便告诉孩子对待陌生人的常识。

  ·注意选择睡前故事

  不是所有的童话都适合睡前。睡前童话应该是令孩子感觉到温暖安静的。比如《雪人》是一部适合在冬天的夜晚讲给孩子听的童话,《柳林风声》可以在春天开始的时候讲,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季节分段进行。

  ·扩大选择范围

   其实有许多名作家都写过童话,比如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柳林风声》的作者),如果你的儿子已经6岁了,为什么不给他讲《汤姆·索亚历险记》呢?虽然不是童话,但是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和小汤姆的勇敢精神,没有男孩子不喜欢。

  回忆一下你童年时看过的那些用漂亮的水墨画画成的中国童话故事和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别忘了将它们介绍给你的孩子。

童话,我们要给孩子怎么读?

童话是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甚至有学者说,小时候没有读过童话的人,会有心理缺陷。听起来好“恐怖”呀!——因为我小时候也没怎么读过。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童话”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请中国、日本、美国的研究者们坐在一起,就算讨论十天半月,他们也不会达成统一的意见。做个普通的读者其实是蛮幸福的,我们只需泛泛地知道,童话是一种属于儿童的文学形式就足够。

给孩子读童话,并非所有大人都很坦然。

缺少童话阅读经验的大人,往往不习惯童话大多不说“人话”的毛病。它们还堂而皇之地“胡思乱想”,基本上不切实际,因此很让人怀疑“缺乏知识性”。更让大人头痛的是,许多挂着“经典”标签的童话,不但有善与美的内容,还有恶与丑的东西——给孩子读这样的东西,岂不是会教坏了孩子、吓坏了孩子?

关于童话,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常常被我们忽视——它是一种文学形式。

给孩子读童话,最需要一种文学阅读的心情。文学有什么用呢?它的知识性在于想象力的激发,在于一种社会性的体验。这种体验虽然是虚构的,却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扩展、延伸和升华。

作为文学的童话非常了不起,它能让孩子们在舒适的摇篮里、温暖的怀抱里、温馨的房间里,去体验人世间的形形色色,不拘于任何时空的限制。童话中的矛盾可以是非常温和的,也可以是相当激烈的,但不管如何发展,最终都是和平美好的——“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城堡里”。永远回归平和,是童话与一般大人的文学在处理矛盾的态度上最显著的区别。无论孩子在想象世界如何恣意遨游,他们最后总是在摇篮里、怀抱里、房间里“安全着陆”。优秀的、经典的童话,总是这样了不起!

以一种文学阅读的心情给孩子读童话,我的体会是需要注意这样几个基本要点:

(一)故事就是故事:

不少人在文学阅读中习惯于“对号入座”,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这种倾向更为明显。比如常听大人劝喻孩子,故事中的某人如何如何,请孩子也如何如何吧。这是一种解读故事的方式,但作为文学阅读来说,总这么做未必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糟糕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但把自己变成“等待王子拯救的灰姑娘”的女性应该是极少数吧。今天,虽然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和人生取向我们未必赞同,但《灰姑娘》的故事依然美丽。因为“故事就是故事”,读故事的高手懂得如何从故事中“跳出来”,也会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跳出来。

学会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欣赏故事。故事中有善与美,也会有恶与丑,它们都是人生中宝贵的体验。不知丑恶,也不会懂得美善。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故事中的丑与恶(假如不可避免的话)越是形象逼真,故事才会越完美。而在童话中,孩子们终会安全着陆。

在充分考虑孩子智力与情感的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我想不必刻意去回避童话故事中看来阴暗的一面。同时,不必将故事变成道理,也不必用故事来讲道理。故事就是故事,真正优秀的故事,本身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

(二)语言的重要性:

童话是文学的,而文学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我们给孩子读童话,也是在帮助孩子享受、学习文学语言。真正优秀的童话大师常常也是语言大师。收集整理《格林童话》的格林兄弟两人,本身就是语言学家。为孩子创作过经 典童话的中外作家,如安徒生、狄更斯、卡罗尔、王尔德、格雷厄姆、波特、林格伦、怀特、苏斯博士、恩德、扬松、达尔、巴金、冰心、张天翼、叶圣陶、陈伯吹、孙幼军等等,在语言上都有很深的功力,也非常懂得儿童的心理。我一向很顽固地建议大人们,在给孩子读童话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原著(包括原著的好译本),少用各种去皮卸骨的改写本、缩写本。

(三)图画的重要性:

除了能直观地培养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外,图画在儿童阅读中最大的功能是愉悦,它使孩子能很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的、艺术的熏陶。给孩子读童话,尽可能选择插图好的读本,最好是选择真正的图画书。真正的图画书,不是那种文字配上说明性的插图的书,图画书中的图画本身也是能讲故事的,文字的叙述和图画的叙述各有优势,不可替代,相映成趣。

(四)择优的重要性:

给孩子读包括童话在内的书籍,目的在于让孩子获得阅读的习惯,保持对阅读的热情。一般来说,在阅读的问题上,应当给孩子足够的选择自由。但童年的时光非常短暂,孩子也并非生来的阅读专家,所以大人还是应该尽可能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作品,渐渐培养孩子择优的能力。

由于童年的缺憾,许多大人十分缺乏童话阅读的经验,除了知道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外,对中外儿童文学世界的优秀作品几乎一无所知。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广袤而美丽的世界,中外现当代的童话经典多得不胜枚举,而以图画书的形式表现的优秀童话,在当今世界上也已经形成了非常宏大的潮流。如今的孩子们,真是十分幸福!

只要我们这些大人,能够静心反思,虚心学习,就能从这个美丽的世界淘得无数的宝贝。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缺憾吧。

童话,我们要给孩子怎么读?

童话是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甚至有学者说,小时候没有读过童话的人,会有心理缺陷。听起来好“恐怖”呀!——因为我小时候也没怎么读过。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童话”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请中国、日本、美国的研究者们坐在一起,就算讨论十天半月,他们也不会达成统一的意见。做个普通的读者其实是蛮幸福的,我们只需泛泛地知道,童话是一种属于儿童的文学形式就足够。

给孩子读童话,并非所有大人都很坦然。

缺少童话阅读经验的大人,往往不习惯童话大多不说“人话”的毛病。它们还堂而皇之地“胡思乱想”,基本上不切实际,因此很让人怀疑“缺乏知识性”。更让大人头痛的是,许多挂着“经典”标签的童话,不但有善与美的内容,还有恶与丑的东西——给孩子读这样的东西,岂不是会教坏了孩子、吓坏了孩子?

关于童话,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常常被我们忽视——它是一种文学形式。

给孩子读童话,最需要一种文学阅读的心情。文学有什么用呢?它的知识性在于想象力的激发,在于一种社会性的体验。这种体验虽然是虚构的,却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扩展、延伸和升华。

作为文学的童话非常了不起,它能让孩子们在舒适的摇篮里、温暖的怀抱里、温馨的房间里,去体验人世间的形形色色,不拘于任何时空的限制。童话中的矛盾可以是非常温和的,也可以是相当激烈的,但不管如何发展,最终都是和平美好的——“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城堡里”。永远回归平和,是童话与一般大人的文学在处理矛盾的态度上最显著的区别。无论孩子在想象世界如何恣意遨游,他们最后总是在摇篮里、怀抱里、房间里“安全着陆”。优秀的、经典的童话,总是这样了不起!

以一种文学阅读的心情给孩子读童话,我的体会是需要注意这样几个基本要点:

(一)故事就是故事:

不少人在文学阅读中习惯于“对号入座”,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这种倾向更为明显。比如常听大人劝喻孩子,故事中的某人如何如何,请孩子也如何如何吧。这是一种解读故事的方式,但作为文学阅读来说,总这么做未必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糟糕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但把自己变成“等待王子拯救的灰姑娘”的女性应该是极少数吧。今天,虽然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和人生取向我们未必赞同,但《灰姑娘》的故事依然美丽。因为“故事就是故事”,读故事的高手懂得如何从故事中“跳出来”,也会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跳出来。

学会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欣赏故事。故事中有善与美,也会有恶与丑,它们都是人生中宝贵的体验。不知丑恶,也不会懂得美善。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故事中的丑与恶(假如不可避免的话)越是形象逼真,故事才会越完美。而在童话中,孩子们终会安全着陆。

在充分考虑孩子智力与情感的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我想不必刻意去回避童话故事中看来阴暗的一面。同时,不必将故事变成道理,也不必用故事来讲道理。故事就是故事,真正优秀的故事,本身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

(二)语言的重要性:

童话是文学的,而文学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我们给孩子读童话,也是在帮助孩子享受、学习文学语言。真正优秀的童话大师常常也是语言大师。收集整理《格林童话》的格林兄弟两人,本身就是语言学家。为孩子创作过经 典童话的中外作家,如安徒生、狄更斯、卡罗尔、王尔德、格雷厄姆、波特、林格伦、怀特、苏斯博士、恩德、扬松、达尔、巴金、冰心、张天翼、叶圣陶、陈伯吹、孙幼军等等,在语言上都有很深的功力,也非常懂得儿童的心理。我一向很顽固地建议大人们,在给孩子读童话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原著(包括原著的好译本),少用各种去皮卸骨的改写本、缩写本。

(三)图画的重要性:

除了能直观地培养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外,图画在儿童阅读中最大的功能是愉悦,它使孩子能很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的、艺术的熏陶。给孩子读童话,尽可能选择插图好的读本,最好是选择真正的图画书。真正的图画书,不是那种文字配上说明性的插图的书,图画书中的图画本身也是能讲故事的,文字的叙述和图画的叙述各有优势,不可替代,相映成趣。

(四)择优的重要性:

给孩子读包括童话在内的书籍,目的在于让孩子获得阅读的习惯,保持对阅读的热情。一般来说,在阅读的问题上,应当给孩子足够的选择自由。但童年的时光非常短暂,孩子也并非生来的阅读专家,所以大人还是应该尽可能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作品,渐渐培养孩子择优的能力。

由于童年的缺憾,许多大人十分缺乏童话阅读的经验,除了知道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外,对中外儿童文学世界的优秀作品几乎一无所知。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广袤而美丽的世界,中外现当代的童话经典多得不胜枚举,而以图画书的形式表现的优秀童话,在当今世界上也已经形成了非常宏大的潮流。如今的孩子们,真是十分幸福!

只要我们这些大人,能够静心反思,虚心学习,就能从这个美丽的世界淘得无数的宝贝。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缺憾吧。

本文Hash:ebb306fad64e97753de46143d46823761392c0e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