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昨天晚上,一贯热心的邻居朱阿婆又来给桐桐送吃的,桐桐吃了几口之后,朱阿婆故意说,真香啊,外婆(一直让桐桐称呼她外婆)也想吃了怎么办呢?话音刚落,桐桐已经把碗推到朱阿婆的嘴边,示意她吃。这是桐桐的习惯,每次吃东西都喜欢跟周围的人分享,每每让朱阿婆赞不绝口,夸桐桐善于分享,是一种很难得的好习惯。但桐桐让朱阿婆开心的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吃完辅食后,桐桐又把放在不远处的桔子拿过来,递给朱阿婆让她吃,见朱阿婆接过去后没有吃,便用小手在朱阿婆手里的桔子上做剥开的动作,然后把自己手里的桔子剥开一点点让阿婆看,好像在说。激动的朱阿婆连连对桐桐翘大拇指,说她虽然不会讲话,但心里很聪明,知道动脑筋招待客人,我也很开心,因为事先我也不知道桐桐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连忙给她鼓掌,夸她做的好。  得到表扬的桐桐显然也很开心,接下来的表现更为不俗,我故意问桐桐,“宝宝,你看,手里的桔子皮应该放在哪里呢?”说实话,这种问话只是试探性的,尽管我曾经给她示范过丢垃圾桶的做法,并没有期待她能做到,但显然我低估桐桐了,但见她听到我的话之后,拿着桔子皮拉起我的手便往通常放垃圾桶的地方走去,走着走着便停住了,小眼睛四处寻找,原来今天早晨我把垃圾桶拿到厨房忘记拿过来了,忙让她爸爸拿过来放到她面前,桐桐这才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手里的桔子皮丢进垃圾桶,真让我们惊喜啊,没想到她不声不响地学会丢垃圾了,我们连忙给她鼓掌,夸她做的好,她高兴的小脸笑开了花,在这种表扬的力量下,接下来到睡前的这段时间里,桐桐把所剥的所有水果皮都放到垃圾桶了,每次我们都掌声鼓励,她显然很享受我们的夸赞,有时候自己丢进垃圾桶以后,还不忘用小手给自己鼓掌呢!  最近,桐桐诸如此类的好习惯在日渐增多,比如,高兴的时候,她会把拿过玩具按照妈妈的指示放进箱子里;吃完东西,如果手头有纸或手绢,她会自己擦嘴;会自己在水龙头上洗自己的手……  虽然这些所谓的好习惯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对于桐桐的每一个进步,我们还是感到很欣慰很惊喜,毕竟,这些看似简单的好习惯对于一个不到15个月的孩子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一向认为,孩子正式入小学之前的整个幼儿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或说是发展他的非智力因素,而不是认了多少字背了多少唐诗(当然如果同时认些字背些诗更好),因此,在桐桐的早教过程中,我对培养桐桐好习惯的重视要慎于致力因素。  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最重要的是家长言传身教。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无所顾忌,殊不知孩子有着让我们吃惊的学习能力,小家伙会把我们的一切行为尽收眼底,时间长了,还会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地找机会给你再现出来。所以,当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她自己发明的,而是家长不经意间“示范”的,同样,孩子的好行为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家长那里“偷学”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宝宝尽可能多地养成好习惯,就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在做出示范行为后,及时用语言提示宝宝可以那样做。比如,为了培养桐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每次我当着桐桐的面把垃圾放进垃圾桶后,都会对桐桐说“宝宝,你看,垃圾要放进垃圾桶里,就像妈妈这个样子” 虽然桐桐有时候并没有反应,但我一直坚信这种身教言传会有报偿的,桐桐昨天主动丢垃圾的表现便是最好的证明!  二、适当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对不经意出现的某种行为给予表扬、鼓励等正强化,就可以使这种行为反复出现,以致内化为习惯,相反,如果对某种不经意出现的行为予以否定、批评等负强化,就会使这些行为逐渐消除。在培养桐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感觉本科期间学习的这些心理学知识极有助益。比如,每当桐桐做出符合我期待的好行为时,我都会及时地用翘拇指、鼓掌甚至亲吻表示我的赞赏,每每都乐的她有意重复那种行为直至成为习惯,每当桐桐做出“坏行为”时,我则会采取冷处理、不理睬的办法,让她自讨没趣,久而久之,这种坏行为就淡化了。说到这里不由地想叨叨几句,偶尔会听其他家长抱怨孩子有这种那种坏习惯,桐桐的爸爸就是这类人,看到桐桐摔东西就反应很强烈地对我说她的脾气很大,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要叮嘱他不要反应过激,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行为是无所谓好坏的,只有是否有效之分,有时候她摔东西,并不是要刻意搞破坏,而是她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或者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想借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真的注意到她了、满足她了或者反应很激烈,对她来说,这种表达方式就是有效的,而且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还会选择这种摔东西的表达方式,相反,如果你对这种行为不理不睬,则可能让她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久而久之,就不大会用这种方式达到目的了。  当然,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我更多的用的是正强化,因此我特别注意发掘桐桐的优点,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借以从正面培养她的习惯,比如,与其与她的“坏脾气”做斗争,不如适当地表扬她的乖巧。正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三、及时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习得一种知识之后,如果不及时巩固,则很容易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知识如此,行为亦然,当然,相对于知识,行为一旦习得,遗忘的速度要慢得多,但对于以短时记忆为主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巩固仍然是必要的,因此,桐桐每次习得一个好行为,我都很注意让她经常巩固,比如,昨天她刚刚学会丢垃圾,今天我可能就会不断地拿垃圾让她帮我去丢,这样才能尽快地让她把丢垃圾这种行为内化为“个体无意识”的好习惯!  以上便是我培养桐桐好习惯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更希望有更多的宝宝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的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科学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己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家长还要注意帮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养成读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家长拿着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另外,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其他事情。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样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让我试一试……真好吃!&rd quo;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他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事实证明,凡在学习上确有成就的学生和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紧密相连的。某重点中学学生小季,在一次全国性中学生数学竞赛中,从成千上万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七名,后被保送到某重点大学少年班,继而出国深造。当母校教师请他回校介绍学习体会时,他说:“从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我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中指导的重点应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一般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四方面:

一是预复习习惯。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

二是做作业习惯。独立思考,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选择;

四是不懂就问的习惯。不借装懂,永远不懂,满足于一知半解,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如有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直至搞懂。

本文Hash:d1f54c58808bdb32df066b50850db47dda2a9d2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