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母亲给孩子适度的母爱


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亲将喂奶的时间不恰当地延长;允许儿子一直与自己同床而眠;对儿子过多的关心和爱抚等等,结果孩子产生“恋母情结”,习惯于依赖母亲,而不愿意独立,更有甚者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

有这样一个病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和孩子同床而眠直至孩子十多岁。从小孩子就喜欢让母亲搂着睡,自己也愿意抚摸母亲的身体,母亲一直放任孩子的行为。他到十几岁后养成一个怪毛病,特别渴望抚摸异性,后来将手伸向了年幼的表妹,虽然没有发生性关系,但给两人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一直被内疚、犯罪感和本能冲动所困扰,不能自拔。成年后,他对异性的兴趣只停留在抚摸的欲望上,而无性交的冲动,并想通过自残解脱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子最好在7岁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条件不许可,至少也应分床。在国外,孩子一生下来就和家长分开休息。中国家庭因条件和传统等原因,没给孩子创造独自生活的环境。而单身母亲由于对孩子过分的爱,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分不清母爱和情爱的界限,也不了解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恶果,造成儿子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断奶”。 相关资讯:

单亲孩子的父母过度亲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导读:在这样的家庭中,由于父爱的缺席也很容易让妈妈与孩子产生过度的亲密关系,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在如今离婚率不断升高的社会中,会出现很多单亲的家庭,孩子只和一方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更要警惕不要让自己的婚姻生活伤害到孩子,尤其是那些妈妈带着儿子、父亲带着女儿的家庭来说,更要警惕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替代“配偶”。

过去年代有很多寡母从一而终地守着儿子过一辈子,而当儿子结婚后,母亲往往见不得儿子与另一个女人亲密,而对儿媳百般挑剔,婆媳关系很难处好。这里的原因不难解释:这个母亲已经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配偶,当成了自己精神的全部寄托,儿媳反而像是一个前来插足的“第三者”,对于来抢夺自己爱的女人,她怎么能不痛恨,不挑剔呢?而这样的结果呢?儿子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对哪一头好都会得罪另一头,家庭生活很难和谐。

举这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单亲的父母不能和异性的子女做到有效的距离和分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障碍,尤其是会影响到孩子婚姻的幸福。不仅是过去年代会存在着母子紧密连结的情况,现在的社会虽然很少有寡母带着儿子从一而终的现象,但是母子关系过于紧密,甚至在儿子婚后依然深刻地介入儿子生活的母亲大有人在,这因该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妈妈敲响警钟。

不仅在单亲家庭会有这种现象,父母没有离异的家庭中也会出现一方缺席而造成的“单亲”现象,而缺席的一方是爸爸的居多。这里面有工作的调动、长期出差等原因,也有社会、父亲自身和来自妈妈的原因。

由于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比爸爸“早”一年融入了亲情,孩子出生后,吃喝拉撒又都是妈妈的事情,爸爸融入的机会比较少。社会上的孕期讲座、儿童智力发开的课程很多都是针对妈妈的,这使很多人进入一个误区,以为养孩子就是妈妈的事情。也有的爸爸对孩子的责任感不够,平时把育儿的责任都推给妻子,自己躲一边乐得清静,即便是和孩子在一起,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而不会和孩子一起互动。另外,妈妈们对孩子的养育过于大包大揽是导致非离异家庭父爱缺失的很重要原因,看着丈夫笨手笨脚的样子,妈妈往往没有耐心地推开他:“去去去,还是我来吧!”结果导致爸爸对育儿活动的参与缺少积极性,并产生被排斥的感觉。

单身的母亲该怎样向孩子介绍父亲呢?

每个孩子都希望了解一般意义的父母以及自己的父母,即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有关父母的种种情况,孩子可由各种方式得到印象。他会看见并了解各式各样的男人女人,有些是父母的朋友,有些是小朋友的父母,邻居、电视上的人、书中的人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被小脑袋所吸收和处理,并形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

任何有关自己亲生父母亲的事,是每个小孩迫切想知道的。即使不知道父亲到底是谁,他还是想极力去发现、认识这个陌生人。但如果母亲不喜欢,甚至憎恨那离去的父亲,问题就比较复杂。当然,如果父母亲间关系尚属和谐,双方时有往来,小孩可透过通电话、写信、来家中住宿等方法来了解离去的父亲。

最困难的情况是:那位未曾谋面的陌生父亲在母亲心中只剩一丝回忆,如果说父亲已去世,那还好些。但如果还健在,事情处理则要更谨慎。因为小孩子总是对陌生的父亲感到好奇,想多知道有关他的事。这时,美化对方的形象是重要的,即使对方素行不良,甚止有污点。因为一个人如果是做错事、发生不幸、生病等,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可逐渐了解人生的无常,但要他承认自己是坏人的后代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这个问题值得注意,不要让它影响孩子的成长。

本文Hash:eb67501899def9ee3bd007bc12c1d338901405b1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