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探析和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国社会在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中,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家庭“高稳定,低质量”的特点。近几年来,离婚现象快速发展。相应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之家”。他们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同时享有双亲的爱,造成爱的天平的倾斜。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认识、情绪、情感、学业、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存在较大差异。这给社会带来不少压力。拒国家青少年犯罪调查组证实,青少年犯罪有不少比例来自单亲家庭。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流浪、自杀等事例中也有不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教师特别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探析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的最大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的孩子。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具体特征如下:

1.自卑、忧郁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推委,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他们觉得父母的争吵让别人知道很丢人。家庭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人一等,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很不合群。

3、仇视、报复

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由于对父母的憎恨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仇视身边的人,甚至仇视整个社会。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报复心理。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因而吵架、斗殴的事在他们身上时有发生。

4、消极、厌世

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产生消极心理。他们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整天郁郁寡欢,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如我们班的一名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生活上无人照顾,学习上无人督促,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一次数学老师因其作业不完成批评了几句。他竟然要跳楼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反正也没有人要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产生心理失衡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我们教师应更加关注:

1、给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

单亲孩子的爱天平的失衡的。他们心中非常渴望爱。我们要用爱心去陶冶,使他们领略人世间的可贵情感。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加以辅导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还是有人爱他,关心他的。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班的焦大海同学和弟弟随父亲生活。由于父亲要为生活而奔波在生活和学习上对他们无暇顾及。他 总是蓬头垢面而被同学们取笑,此时他们总是低下头不说话。并且由于学校离家远,午饭也是经常没有着落,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发现这种情况后,我经常在中午的时候给他买一些面包和饮料,让他吃饱能安心上课。有时为他提供一些学习用品。并且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助他和关心他。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经有所提高,在他脸上也看到了笑容。

2、建立心理咨询投送箱

倾吐、发泄是心理的需要。我们要给孩子一些倾吐、发泄的驿站。可以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学校也可成立“知音姐姐”信箱,让学生用写信的方式来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发泄心中积压的郁闷情绪。我们学校成立了“小林信箱”收到了许多同学的来信。每一封信我们都做了回答。对信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进行及时疏导和矫正,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其中有一封信来自我班的张强同学。他在信中说,致使他沉迷于电子游戏中,零用钱用完便去偷,但是偷后心中即害怕又后悔,不知该怎么办。我读完他的信心中一阵刺痛。我找张强做了一次长谈。而后我通知了他的母亲。让她和我一起督促张强认真学习。慢慢地张强离开了游戏机。他的学习进步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3、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除此之外,我们要积极向离婚家庭父母宣传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使家长继续承担起监护、抚养、教育孩子的社会责任。只有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如我班的李浩同学一开学就连续几天不完成家庭作业。问其理由总是说放在家里了。几经教育不见成效。我进行了家访才得知他在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因父亲很忙,无人督促造成他回家后热衷于看电视和玩游戏机。于是我与其父亲商量了具体措施共同督促孩子的学习。才两个星期李浩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应倍受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将爱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拥有一片蔚蓝、晴朗的天空。 相关资讯: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杨女士是一名单亲妈妈,女儿今年8岁。孩子3岁时她和丈夫离了婚,孩子一直由她抚养。爸爸很少来看女儿,女儿也不说想爸爸的话。但是孩子跟奶奶的感情很好,因为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他们离婚后,杨女士和女儿仍然跟奶奶走的很近。今年8月份女儿放暑假的时候,奶奶由于生病去世了,杨女士带着女儿赶到的时候没有见上奶奶最后一面。杨女士在信中写道:“我也很伤心,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都从悲痛里走了出来,但是我发现孩子最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总是打不起精神,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问她有什么心事,她说她想奶奶了,说奶奶最疼她了,为什么疼她的人越来越少了?孩子的话让我很揪心,但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导她。您能帮帮我吗?”

单亲家庭的孩子情绪上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更敏感多疑。

“通过家长的来信,我感觉这个孩子的情绪肯定有问题。”和平区教研室教研员、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周梅对记者说:“但是由于她的年龄小,还没有到心理形成障碍的地步。”孩子越小越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比较严重。但是小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理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她是感性的。比如她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爸爸妈妈来接,而她只有妈妈;有的同学会拿着爸爸买的礼物向同学炫耀,“这是我爸爸出差给我买的玩具”,这些事情就算老师再回避,再注意,但孩子的眼睛是亮的,她会比较,因为小孩子都是模仿性的,她会觉得我少了爸爸,跟别人不一样。这些都会带给孩子内心一种震荡,而且这种震荡不是短期的,是时时发生的。这是孩子爱的缺失,缺失多了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她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是不被人喜欢的,被人忘记的。

父母离婚往往会让孩子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干扰,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调整的话,她的性格会形成问题,然后就是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形成上都会受影响。

从信中可以看到杨女士为了孩子全身心付出,但是家长的劲儿使在哪儿,孩子的内心需求又是什么,她可能不太懂。尤其孩子现在是学龄期,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学业,她在信中也承认“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一般的离异家庭都会这样,认为我已经失去了另一半,孩子就是我的唯一,望子成龙的意念更强。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在班里的位置,但往往是在这个时候,问题发生了。

孩子对周围爱的认知需要大人引领。

周梅说:“如果孩子跟小朋友玩儿得很好,非常快乐,她可能也不会说出疼她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话。”

当然,也许老师同学对她都挺好,但是她不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她是以大人的认知来确定自己的认知。这是低龄孩子的一个特点,孩子的自我评价是很低的。所以,同学对她很好她不觉得,需要我们大人的引领。“你看同学们多关心你呀”,“你看她借给你橡皮,其实她也需要用的”。家长如果不去引领孩子认识这是同学对你的爱的话,孩子会认为这有什么?可能老师也很关心孩子,知道孩子是单亲家庭,但是孩子并不懂。

杨女士的失误在于,一、没有引领孩子多享受爱。二、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玩儿的环境,快乐的环境,妈妈可以带女儿和同事的孩子、亲戚家的孩子或是周末跟社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三、由于婚姻的失败,转加到对孩子的高期望上,而对孩子心理感受体察的少。

在奶奶去世的问题上是杨女 士最后一个误区。也是孩子情绪低落的导火索,其实她的这些情绪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表现出来。大人有治疗心理创伤的能力,而孩子没有。妈妈应该对孩子说,那天咱们没有赶到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比如参加辅导班,奶奶要是知道了不会怪你的,只能说你是好孩子。可以让孩子对着奶奶的遗像或照片,把这些话说出来。过后再对孩子说,奶奶在天是有灵的,她希望你快乐,你快乐了奶奶一定很高兴。这样可以将孩子心中的遗憾做一个弥补。

孩子需求是什么?是妈妈有时间多陪她玩儿,听她在学校的感受,和她一起分享小笑话的快乐,这样可以把孩子对爱的缺失和没有安全感降到最低。

一、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毕竟才二年级。要跟孩子一起玩儿,哪怕孩子玩儿的是你认为很幼稚的游戏,也要玩儿,家长要把自己“小化”。只要她开心就好。

二、要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的人给予她的关爱。

三、要为孩子创造同伙伴交往的条件。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她玩儿得开心。

四、要跟孩子多聊天,听听她的心里话,可能妈妈也很不容易,又要赚钱又要养孩子,很辛苦,但是不管多辛苦,每天都要抽出半个小时跟孩子共享欢乐时光,这样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孩子心里不高兴呀,或是同学说的哪句话、提到的一个家庭幸福的场景刺激了孩子,家长都可以捕捉到,及时把这个扣给孩子解开。

五、妈妈应该经常跟老师联系,及早发现问题。

周梅提醒杨女士,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大人的恩怨,说爸爸这不好那不好。还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毛绒玩具,这对孩子缺乏安全感是一种抚慰。文/小棉

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个人情绪的起伏大多是短暂的,有时情绪特别好,而有时却特别低落,像这种起伏大多短暂的,平常的情绪状态多处于两级之间。当某人的情绪状态长期陷于低落之极端者,即被认为是心理异常中的忧郁症。如果某人的情绪状态经常驻处于两个极端,或极度消沉,或极度兴奋,那就被视为心理异常中的躁郁症。研究还表明。我带的班中有位同学,其父亲多次被公安局刑事处罚,目前外逃不知去向,其母亲抛家别子别嫁他人,这位同学由奶奶领养。

由于父亲的犯罪使他觉得在生活中只有痛苦没有快乐。他长期陷入情绪低潮,对未来充满悲观与绝望,对别人对世事冷漠以待,经常把自己处于极度孤独的困境中,独坐一隅数小时一动不动,无心学习,懒于作业,形成孤独、冷僻、失落、自卑的心理,表现典型的忧郁症。

我班还有一位同学,父母不和闹了好几年,离异后,孩子由母亲领养,不负责任的母亲整天打牌跳舞,寻欢作乐,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在父母离异前饱受了不安和恐惧,父母离异后,得到的不是心灵的抚慰,而是进一步的摧残,因而有时情绪十分消沉,有时则显得十分狂躁,上课有时突然无缘无故地怪叫、长啸,而对那些能享受到父母疼爱、家庭幸福的孩子,产生一种莫名的嫉妒和恶意,常常不由自主地掐他们的脖子,揪他们的头发,蓄意毁坏他们的新书包、新衣服、新文具,以发泄内心的不平,呈现出典型躁郁症和人格异常。 相关资讯:

本文Hash:561b25c0c70d46e3f77d939fb4e6a4163a0c6b02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