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里茨卡娅,是活跃在当今俄罗斯文坛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拥有众多的读者。

《您忠实的舒立克》是一部反感伤主义的小说,在前苏联和当今的俄罗斯,单亲家庭的教育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单亲家庭里,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另一种是对孩子百般

的溺爱和呵护。舒立克的家庭教育就属于后一种。小说展示的,正是单纯的溺爱和呵护会把孩子引领到多么可怕的道路上去,会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舒立克的外祖母的“爱”和教育方法,不但毁掉了她女儿薇拉奇卡的前程,而且也断送了她的外孙舒立克的人生。其次,是社会的人口学问题,就是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男少女多这个问题在俄罗斯十分严重。这种性别的失衡造成婚姻、家庭的不稳定,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舒立克之所以沦为女性的性奴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也是一个原因。第三,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问题。人的行为应当遵循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舒立克的行为逾越了道德的底线,他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是道德的,可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却是反道德的和反职责的。因此,舒立克给人们展示的是人的道德退化过程,是对善的扭曲。

舒立克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文学和外语的天赋;但是性格柔弱,好受制于人。这种性格再加上外祖母老式的、单调的教育方式,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在外祖母的“母鸡般”的呵护下,他的天赋得不到施展,善良和同情心用不到正当的地方,结果便成长为一个既无独立生活能力、又无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舒立克有两个特征。第一是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他从小就认为,善是来自女性内部的一种因素,他同情包括母亲在内的一切女性,善待所有有求于他的女性;第二是舒立克有着健康的体魄和超乎常人的性能力。

舒立克的命运是魔鬼式的,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魔鬼。舒立克没有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依靠“他人”,仿佛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而活在世界上。在他内心里有一种永远愈合不了的、对所有人都有过错的情结。他愈是希望克服这种情结,他就愈积极、主动地显示出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然而舒立克在全心全意地、包括把自己的年轻的身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女人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给自己、给她们都带来了痛苦。

《您忠实的舒立克》这部小说,虽然涉及的问题与作者的其他小说相似,但一反以前小说的思想主张和精神内涵。这里已经不再是讲述男性霸权和语境下女性的痛苦,而是展现俄罗斯当代社会里女性语境下男性的艰难,男人的退化。经历了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女性,开始感觉出自己的社会角色在发生变化,并进而借助男性人格的退化,实现自己的完善。这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现象。因此,如果读者怀着一种良好的、健康的趣味去读这部小说,就会明白“男主人公的怜悯心和性格随和是怎样渐渐地转化为一种行而上的恐怖”,会看到一部新时期的《克莱采奏鸣曲》。 相关资讯:

我们来说说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主持人殷智贤:有网友问单亲家庭怎么办,是不是注定要有一个角色缺失?

李子勋:我们媒体对单亲家庭的弊端谈得太多了,其实单亲家庭教育孩子并不一定就不好。一般单亲家庭如果妈妈不隔绝孩子跟父亲的来往,或者不让孩子觉得父亲是不负责任的,就不影响孩子建立良好的父亲形象。真实的父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建立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形象,如果从小孩子就确定爸爸是爱他的、关心他的,虽然父亲不在他身边,但是一有机会就会来陪伴他,孩子的心理父亲形象是完美的,这样他的心理是健全的。如果妈妈在孩子面前攻击爸爸,孩子的内心就会有一个分裂过程,这样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培养是不利的。还有一些是单亲家庭妈妈有一些偏执,没有爸爸的纠正。但是如果妈妈是善良的、温暖的、理性的,她能恰如其分地养育她的孩子,可能比有一个糟糕的父亲在身边更好。虽然比不上完美的家庭,但是比分裂的家庭带孩子要容易得多,分裂家庭天天打架,这样的孩子发展起来还不如单亲妈妈用一个教育理念来灌输,让社会来缓冲妈妈的教育。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当代欧洲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如是说。然而在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正悄然变化着。一部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固若金汤”。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

对于此,人们或赞许,或反对,或惊叹,或迷惘,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一位著名的婚姻家庭问题专家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婚姻家庭基本是比较稳定的。但那个时期的稳定只能说是由于低度的不发达水平下捆绑而形成的低水平的稳定。随着婚姻法的深入实施,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就业、收入、生活上的保障使人们把注意由穿衣吃饭转向了自我意识、人生意识。新一轮汹涌而来的离婚浪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告诉我们。它与居住环境、家庭亲属关系、人们交往方式和观念变化等因素有关。这是两个社会大趋势,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尽管由于人口素质所限,中国大多数人婚姻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人的离婚观念还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非理性色彩,但从其主流而言,是健康、进步、合理的,是转型期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实反映。越来越多的人以离婚来解除过去难以解除的失败婚姻;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把离婚当作好事看待。虽然离婚过程中有许多痛苦和伤害,尤其是无辜的孩子。我们能够做的只是设法减轻这些伤害,却不能扭转这一总趋势。

毋庸置疑,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可是,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深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此种情况正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最近,我们对我校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我校在校学生2300人,其中父母离异者13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3%.我们对这133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

归纳起来,表现不好的学生大都行为习惯不好,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令人深思的是,表现不好、成绩低劣的55名学生,父母离异前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的仅15人,父母离异后退步明显甚至大幅度滑坡者竟达40人。这足以说明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心灵蒙上了一层无法驱散的阴影。

据老师们反映,这133名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大致可分为几类:

―、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

二、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三、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四、有的家长管教不得 ,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情况,离异后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顾爱护都没有落到实处。这些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失去家庭温暖。无人管教是他们成长的障碍和退步甚至堕落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学生父母离异引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重视。但如何有效的去解决这一问题呢?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单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三、简单粗暴不可取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五、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六、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 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如何妥善有效的完成这一重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4.严格合理,培养其自立精神。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关资讯:

本文Hash:c43e2022b0cf5bdc2549eafb07ec81f3b0e5921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