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键在于父母度的把握

  父母会发现,自己的这种习惯性逻辑思维也会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因为在父母看来,孩子是弱小的,需要照顾、知道和帮助,因此成人会不自觉地把孩子搁置于俯视和弱势位置,把自己放置于强势的位置而履行教育职责。

  父母在这种培育视角下实施教育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培育后果,比如“被动成长”、“”、“非病理性”、“逻辑思维障碍症”等等。当然这种教育是人类传承的需要,势必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父母“度”的把握。

  在学前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小孩子喜欢亲近大孩子,喜欢尝试和大孩子进行主动的沟通,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这种逻辑思维外在表现是孩子为了能够良好地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更多地在为“得”(也就是为实现更多的信息的采集与交换)进行努力的表现。

  另一种就是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的总结性。作为逻辑思维使用期的成年人,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正常情况下,一定是以已经储存在“记忆沟”中的丰富的生活类信息、社会类信息和科学知识类信息为基础,针对某种行为目的,对比编织出相对合理的目的性“复合逻辑思维”,从而再进行总结性外在表现的。

  例如父母告诫孩子:

  不要去动插销,

  不要去动热水器、

  不要离开父母乱跑、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不要攀爬很高的地方,

  不要……

  这些都是父母在考虑到孩子安全和对其成长不利等前提下所表现出的总结性的外在表现现象。而这种外在表现往往会导致孩子大部分的成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

  这种总结性的外在表现现象是父母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长期大量的信息堆积而最终形成的。而这种总结性的外在表现如果在培育孩子过程中不加筛选地频繁使用,往往会导致孩子在积极地采集、整理和储存信息过程中受到肆意的阻隔,造成孩子大部分的成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孩子未来形成不良的惰性逻辑思维习惯,例如:

  等待父母讲不安全因素排除后再行动;

  聆听并遵从父母的各种要求、指令;

  遇到问题和事情等待父母的意见和反映;

  当父母没有领悟到自己意图的时候苦恼发脾气;

  在离开父母时,表现出异常的和不安;

  对父母的意见非常警觉和敏感;

相关资讯:

家庭性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

现在的很多父母已经不想以前老一辈的人们那样,对孩子的性教育不闻不问,现在更多的年轻妈妈都会对宝宝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性启蒙了。

很多少年儿童的性知识不是来自父母、学校,而是在与同伴的交流或者是从书刊影视中得来的。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些从非法渠道获得的性知识往往带给孩子更多疑惑,从而产生更多好奇。性教育应该开始于儿童和少年时期,父母应积极参与性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得到正确的性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针对性的性教育。

5岁前的孩子

性教育主要是解决性别认同问题。父母应在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不要有意地把女孩扮成男装或将男孩扮成女装,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

5~7岁的孩子

求知欲总是驱使着孩子向父母提出各种关于性的问题。此时父母应该根据自然现象,简单明了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能过分详细地讲述性、生殖等情节,如果讲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更觉得神秘。

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你能为孩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

也许你不能理解这句话,甚至认为是胡说八道。什么?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身上?这不是有违常理吗?

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要你忽略孩子,我所说的是,把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和你的家人将会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大多数人在经营各种人际关系时,都采取了错误的模式——这不是说我们的人际关系本身有错,而是模式错了。我们一直认为: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将焦点放在满足对方的需要上,不断地付出,让他们感到开心。

即使我只是质疑这种模式,或许就会有人想反驳我,但请先听我说完。

将焦点放在你自己身上,你与家人之间将拥有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

本书会讨论为什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上。现在,请你先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也有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那么,把精力消耗在一件你无能为力和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是不是明智之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二个问题:你的孩子是你可以控制的,还是你无法控制的?

第三个问题:即使你可以控制你的孩子,这样做对吗?教育孩子就是控制孩子吗?

本文Hash:8c1b8de355ebd7c400cdbc09891a82093b3b0955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