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武术教育训练特点

纵观中华武术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武功高强的武学奇才,而这些武学奇才都与他们少年时代所进行的武术训练有关。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幼年就进入少林寺学武;著名的杨家将个个武艺非凡,而他们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有深厚的武术根基;相传近代大侠霍元甲也是幼年学武,虽然他身体虚弱,家里人不让练武,怕他学武会给霍家丢脸。然而,霍元甲还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幼年时期就偷偷学武,最终成为一代大侠。在当今文明社会,我们不要求孩子都成为张三丰、杨家将、霍元甲那样的英雄豪杰,但是,让孩子学学武功,为强身健体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是应该从幼年就开始锻炼。

幼年学武的必要性

孩子在上小学前是时间最为富裕的时期,让孩子打打套路,练练基本功,不会有时间上的担忧。孩子上了小学,每天上课,加上各种作业,孩子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武术。如果上小学以后再让孩子来学武术,势必与学习有所冲突,不能进行系统性训练。因此,学龄前孩子学习武术也是为日后的武术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武术的年龄问题

孩子早期接触武术,并不等于就要接受武术的严格训练。目前来说,孩子接受武术专项训练的时间不应该早于6岁。而6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接触初步的武术练习,只要不是高强度的训练,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何为专项训练?

孩子可以在4岁以后开始学习武术,但是需要到6岁以后才能进行专项的训练。到底什么叫“专项”?“专”到什么程度?

像学习舞蹈一样,4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通过压腿、下腰、踢腿、冲拳以及简单的套路练习,让孩子在完成基本武术动作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速度与灵敏度的练习,只要不是高强度的练习,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没有什么伤害。

所谓“专项”练习,指的就是有一定强度的练习。6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逐步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抗练习和功力练习,这也是武术练习的必要程序。所谓对抗练习,就是要有对练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相互之间进行招式的对抗,力量的对抗。而功力练习讲的就是避免出现“花拳绣腿”的练武结果。

在许多武术训练班或武校,凡是骨骼生长相对成熟的孩子都有功力练习,这里面有扎马步练习、力量练习、硬功练习、抗摔打练习、拳脚速度练习、弹跳练习、柔韧性练习等等。只要是涉及到以上这些练习内容的训练就可以称之为“专项”训练了。这样的训练对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必须是禁止的。如果强制进行有强度的训练,很可能会影响孩子骨骼的正常发育,甚至会发生骨骼畸形。这一点是每一位家长必须要明白的。

何为科学合理的训练?

对于幼儿的武术学习,都说要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但是,什么叫科学合理?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这要根据孩子练习的情况而定。

身体素质较好的孩子,在平时的套路练习和武术动作的演练速度与力度上有明显的不同。这样的孩子骨骼发育比较快,肌肉力量也比较好,因此,这样的孩子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体验,适当增加训练难度,以便使他们的身体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身体素质较差的孩子,他们在平时的动作练习中会有明显的力道不足、速度和力度跟不上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好练习,而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发育不够成熟,肌肉力量欠缺。因此,这样的孩子就不能强行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而科学合理 安排训练计划指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训练计划,以适应该子的生长发育。

结语

对于幼儿学习武术,父母需要认真对待,训练强度与训练时间都要有严格的把控,在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训练,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您想了解关于武术训练的相关育儿知识,请您继续关注《儿童武术训练》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武术训练中的武德修养教育

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孩子学习武术,好处就不必说了,但是问题肯定也是存在的。因此,儿童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武德修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孩子学习武术,很可能成为打架惹事的根源,说得严重点,将来有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人。所以,在学武术前对孩子进行武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树立理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理想是每个孩子所奋斗的目标,有了理想,才会有追求。在古代,所为理想就是立志。所以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说法。因此,每个习武的孩子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这也是习武者能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人生目标和成就事业的原动力。从个人角度讲,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从社会角度讲,振兴中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全民健身服务都应该是孩子所追求的目标。

尊敬师长,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事业有成时,应该尊敬师长和前辈;当你从同伴中脱颖而出时,举止要谦和、礼让;当你与同伴协作和切磋时,要尊重同伴与对手。所以,学习武术,最忌持武逞强,目中无人。

见义勇为,心中要有正义感

各行各业的学习,都需要有正义感和崇高的信仰,学武者尤其要注重品德的培养。爱国、爱民、爱长辈、爱同伴是习武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人正义感的体现。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在遇到坏人坏事时肯定不会挺身而出。古代有“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林”之说。作为一名习武者,面对国家、人民和社会需要自己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习武者人格价值的集中体现。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

修身养性,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

武德修养主要是个人行为的修养,其根本在于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适应当前的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习武者最忌低俗的欲望和不良的道德行为,因为习武者的个人能力超过了普通人。如果习武者染上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追求低俗的东西,心中充满了物质欲望,其潜在的危害程度显然会超过其他普通人。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武术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武德教育时一定要摒弃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孩子的影响和腐蚀,在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时,决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甚至是损人利己。

遵纪守法是习武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从小养成奉公守法的自觉性,任何时候都不得持武耍横,违法乱纪,逞强斗狠,妄自出手,要维护习武者的良好形象。

文明礼貌,处处彰显习武者的“精、气、神”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道德传统和待人之道。因此,在武术界一直流传着“未曾学艺先识礼”和“学拳先习礼”的传统。习武者的举止要端庄、大方、有礼貌;言谈话语要有素养,要言必行,行必果;待人处事要热情、诚实、和蔼、可亲;穿着、服饰要整洁、得体;学习、训练、表演、竞技、武术交往要严格按照武德行为规范进行操作;在各种场合要表现出一个习武者的立身风度,要体现出习武者特有的“精、气、神”,体现出习武者的良好素养。

结语

武德修养教育体现在习武者品德及人格教育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一名习武者内在的美好品质和外在的“精、气、神”。让孩子以正义、礼让、健康的精神风貌立世、处事,是培养孩子美好武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习武者应有的精神风貌。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武术训练的相关育儿知识,请您继续关注《儿童武术训练》的相关内容。 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儿童武术的启蒙教育

幼儿武术的学习应以各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为主,掌握简单的基本套路演练方法。通过对基本功、基本动作以及基本套路的演练,逐步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练习

幼儿学习武术也应该按照标准的动作规范进行讲解,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明确动作的术语、路线、方向、动作规格及标准、动作要点、动作难点等。学习顺序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孩子逐步掌握动作要领,让孩子喜爱并努力去学习和演练各种动作。

热身与武术动作练习

在练习武术动作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热身的好习惯。因此,武术教练要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热身动作,以保证孩子在做有力度要求的动作时不至于因没有活动开而拉伤筋骨。

武术活动的练习动作非常多,而且许多练习基本功的武术动作也有很强的表演性,例如打车轮、前翻、后翻、腾空飞脚、旋风腿等,如果动作做得好看,也很有观赏性,这些练习动作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有些动作虽然不一定在套路中出现,但是,在平时练习时也可以增强孩子对武术动作的感觉。例如正踢腿、侧踢腿、内摆腿、外摆腿、冲拳、倒卷帘、白鹤亮翅、劈叉、侧搬腿等等,都需要孩子每天逐一进行练习,既是为了训练柔韧性,也是为了训练动作的速度与力度。这些基本动作对幼儿的耐力要求不是很高,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

教孩子克服困难

孩子在刚开始学习武术时,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在练习基本功时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等现象,这是所有孩子在武术入门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压腿、下腰势必会让一些孩子产生消极思想。家长和武术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疲劳期,让孩子喜欢上武术,是武术教育的关键问题。进度不能太快,要让孩子有充分的适应期。教育孩子遇到困难要克服消极逃避心理,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培养孩子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结语

孩子学习武术,首先要从基本功开始练起。要讲究动作的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对兴趣的培养,让孩子尽早适应武术训练生活。如果您想了解关于武术训练的相关育儿知识,请您继续关注《儿童武术训练》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本文Hash:b3258ac232f47825d60b99cf31a7d0047482f8c8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