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的艺术视野

牵着孩子的手,或者让孩子牵着你的手,去美术馆打开视野吧。敞开心灵和作品对话,勇敢地肯定自己,哪怕是错觉,也积淀了你对美术作品的认识。逐渐地,你会像孩子一样恢复对视觉艺术的感觉和亲近……

今年暑期,“艺术儿童工作室”在中国美术馆组织的活动可称精彩,但也让我不得不反思、不得不呼吁:打开孩子的艺术视野――走进美术馆!因为大多数的孩子们是第一次走进美术馆!而大多数的妈妈们竟然也是第一次跟随孩子走进美术馆!

1997年,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除了初见梵高原作的激动,我还被一个场面深深感动:一群3岁多的孩子坐在梵高的《卧室》前,仰着小脸,认真地和老师对话。我听不懂荷兰语,以为孩子们在听老师讲作品的创作过程,结果,他们的老师用英语告诉我:孩子们是在通过这幅画认识“床”、灯”、“屋子”、“椅子”,认识“黄色”、“橙色”。另外有5个孩子跟着妈妈也加入进来了,他们比这群孩子大,6岁了,妈妈们是从德国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专门带孩子来的。孩子们说,因为阿姆斯特丹还有伦勃朗的美术馆,妈妈会经常带他们来,不过他们更喜欢梵高。妈妈们告诉我,她们除了去度假地外,只要是到城市,都会先看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哪怕是最小的都会去到。我问她们:孩子们觉得汉堡的现代美术馆怎么样,因为我刚从那里过来。妈妈们说:她们就住在附近,经常通过电话查询展览,那也是他们的孩子常去的地方,很多新艺术家的新展览,孩子们都喜欢极了。我又问妈妈们:你们觉得美术馆对于孩子来说是个什么地方?妈妈让孩子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小海曼说:“美术馆是个神秘的地方,有很多好看的画,还有我想不到、梦不到的颜色,还有会在地上写字的打字机呢!”我知道,那部打字机是汉堡美术馆中一件著名的现代装置作品。

2000年,我应德国艺术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带着中国的老师和孩子们到柏林青年艺术学院作展览交流时,就把“走进美术馆”作为活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展览结束后,从德国的柏林美术馆开始,到法兰克福美术馆、汉堡现代美术馆、法国的奥赛美术馆、蓬皮杜现代艺术馆、卢浮宫、马蒂斯美术馆、里昂美术馆、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伦勃朗和皇家美术馆,最后到了西班牙的毕加索美术馆和米罗的公园,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他们每天早餐时都会问我:今天我们是去XX美术馆么?其实,他们前一天就已经知道了。进到美术馆后,总有一群孩子紧紧跟着我,怕听漏了、看漏了,孩子会站在自己喜欢的作品前,让其他人帮他拍照,好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看。

在蓬皮杜现代艺术馆,原来3小时的计划最后成了一天,当我让他们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时,9岁的男孩儿张一明来了一句:“其实,我觉得梵高很古典。”这话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当我让他用更多的话来解释给大家听时,他说:“我很喜欢那件作品――用大毛毡包着的钢琴。我看了,还摸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面还有一个红十字。老师告诉我,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是和他参加世界大战的经历有关,那个大毛毡就是他打仗时用过的。我好像就明白了,钢琴被包起来,谁也弹不了,就不能有音乐了,世界有战争,就没有音乐了。梵高的画我很喜欢,但我一看就知道他画的是什么。我觉得艺术是让我们想一想的,老师说那个钢琴是现代艺术,它就让我想了,那么我就觉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的画应该很古典。”孩子们马上吵吵嚷嚷沸腾起来。赞同的不少,还举了例子,如奥登堡 巨大红色消防栓作品。我被震惊了,孩子对艺术的感受是那样亲近,他们的直觉在感受的过程中是那样完美,还得到了真切的释放和发挥,这也是孩子们为什么比我们更能读懂现代艺术作品的原因之一。不用多说,走进美术馆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在全国是最好的,但又有多少孩子走进去了呢?相关调查表明,北京中小学生每年一次进入美术馆的人数不到1%,这和长期以来艺术教育的欣赏功能缺失或美术馆的宣传有关。其实,没有任何美术馆及展览是拒绝孩子和妈妈们进入的,而且每个展览都有介绍作者和相关创作情况的小册子,妈妈们通过努力是可以读懂的。本来一件艺术作品就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你和孩子可以尽可能地打开想像的翅膀,跟着自己的感觉在他人的创造中漫游。

我问了许多妈妈为什么不去美术馆,妈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我怕看不懂!”我告诉妈妈们:相信自己,相信你对色彩、对审美的直觉,你是有能力去看一件作品的,就像你能自信地在商场挑衣服、选口红的颜色一样,审美本身并不神秘,也许有了很好的美术专业背景,我们能更透彻地欣赏,但是最常规的欣赏能力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该具备的。

牵着孩子的手,或者让孩子牵着你的手,去美术馆打开视野吧,敞开心灵和作品对话,勇敢地肯定自己,哪怕是错觉,也积淀了你对美术作品的认识。逐渐地,你会像孩子一样恢复对视觉艺术的感觉和亲近。

所以,走进美术馆,感受对视觉艺术的亲近,始终是艺术儿童工作室的课程内容之一。当优秀的艺术展览来到北京,我们的孩子会把这堂课看做他们的节日,因为无论来自世界上多远的国家,多么著名的画作,都会真实地呈现在他们眼前,他们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会听到许多关于画家的故事。

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展来了,工作室的孩子们热爱上了达・芬奇,知道了维纳斯在波提切利的画里是如何从贝壳里诞生的;墨西哥画展来了,孩子们又第一次了解壁画艺术是那样的伟大,色彩也能表达愤怒的情感;印象派画展来了,他们又喜欢上了阳光灿烂的花园,明白色彩是因为光明而美丽;民间艺术展览来了,他们又感到无比骄傲,连乡村的老奶奶都会剪出那么漂亮的图案,中国人好厉害!……这就是我们带孩子们走进美术馆的故事。

每一次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孩子对作品创作精神的理解,我们还特别设计在美术馆画画的内容,以各种形式让孩子快乐自由地现场创作。

今年暑假观看墨西哥画展时,我精心安排了一次创作体验,让孩子们用中国的颜料体会墨西哥画家奔放激情的表现效果:首先是孩子们聚集在美术馆东侧长廊中,在巨大的画布上进行创作,有的席地而坐,有的赤脚站立,有的拿着笔来回奔跑着画,在泼洒的墨点与色彩的交融中尽显他们率真的个性,每一笔都是自由酣畅的音符。孩子们在画布上淋漓尽致地涂抹,享受着绘画创作的乐趣,这时的儿童被彻底解放了,没有技巧和主题的限制,只有对色彩、画面的幻想和来自心灵的释放,如同墨西哥展览中对人性与自由的解放一样。在孩子创作完毕,彻底体验色彩带来的心灵愉悦之后再去参观墨西哥绘画展览,使他们从自己的色彩梦幻中一下走进了作品,不再有陌生和疏离的感觉,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刚刚放下画笔的艺术家,正在和另一个天真或离奇的艺术家对着话。

“走进美术馆”作为北京艺术儿童工作室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还有一个意义是让孩子带动家庭一起走进美术的展览场所,对大 进行艺术教育的观念普及审美滋养。每一次的课程活动都是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也已经亲身体会到“走进美术馆”对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通过体验让儿童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通过感受让孩子了解创作的多种形式;通过理解让孩子热爱艺术和文化;通过创造让孩子拥有美好与崇高”。这是艺术儿童工作室的宗旨,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一个缩影,而走进美术馆则是儿童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孩子们也在期待着:带我们走进美术馆吧,打开我们的视野,那里也是艺术的乐园!

带孩子旅游开阔孩子的视野

导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带孩子出去一些知名学府、知名公园来给孩子进行教育,这样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蔡宁的好姐妹于静来做客,席间讲到暑假时带孩子出国修学游的种种趣事,蔡宁听着虽然挺不错,但仍觉得花那么多钱只是让孩子出国玩一趟很不值得。

叮铃铃……

蔡宁昨天晚上熬夜工作,早上正在补觉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她蒙上头想装听不到,可铃声依旧锲而不舍地响个不停,最后没办法,她只好迷迷糊糊地按下了接听键。

“喂,哪位?”她开口问。

“蔡宁你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慢才接电话,害得我以为你发生什么事了呢,今天在家吗?听着怎么还没睡醒啊?”电话那边的人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噼哩啪啦说了一大通,一下子把她给吵精神了。

“于静?怎么是你啊?”她从床上坐起来,一边打着哈欠揉眼睛,一边问道:“怎么这么早就打电话?”

“怎么就不能是我啊!”那边的人显得有些生气,愤愤地说道,“现在还早?都九点多了,你是不是又熬夜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熬夜对身体不好,怎么每次给你打电话你都是这个样子呢。”

“呵呵……”蔡宁笑了笑,对着话筒答道:“那是你赶得巧,每次我熬夜第二天,你准来电话,你第六感是不是太强烈了点?”

“那是!”电话那头响起了洋洋得意的声音,又聊了几句,于静突然“啊”了一声,然后大声对她说:“对了,差点把正经事给忘了,我现在离你们小区不远,一会儿我去你家坐会儿啊,快点起来,别让我看见你邋遢的样子。”

“好好,马上起,马上起!等着你啊。”两个女人又开了几句玩笑,这才挂断了电话。

蔡宁赶紧起床洗漱,又把家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坐在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等着于静过来。

于静是她众多好姐妹们最年长的一位,却也是最爱开玩笑,大大咧咧的一位,完全没有大姐风范,倒比她们还显得幼稚,有时候就像个大孩子,不过这也是众姐妹最喜欢她的地方。

“小蔡,快开门,我来啦!”没一会儿,于静清脆的大嗓门就在楼道里响了起来,明明还没走到门口,就已经叫嚷着让她开门了。

蔡宁打开门走到楼梯口朝下看:“于静,你也太夸张了吧,才到四楼就开始叫门,小心下次不给你开了。”

“不开就不开,下次我还不来了呢,每次都爬五层楼,累都累死了,快给我倒水去,渴死了。”

“是,是,小的这就给于大姐倒水去。”

“哎!我就是这样被你们给叫老的啊。”

两个人随时随地不忘调侃对方,又笑骂一阵,于静才终于爬到了五楼,气喘吁吁地进了屋,“累死我了,我真是越来越讨厌爬楼梯了。”

“我看是你该好好锻炼一下身体了。”蔡宁倒了一杯白开水递给她,想起有好一阵子没见过她了,于是问:“最近你都忙什么呢?好一阵子没联系了。”

“我啊,陪着儿子出国旅游了!”

“出国旅游?怎么会突然想到出国旅游了?”她挺好奇的,于静家境虽然比较富裕,但都存着想用在儿子的教育上,怎么就突然想通了,花钱出国旅游呢?

于静洋洋得意地仰靠在沙发上,等歇够了,喘匀了气,才回答说:“上学期儿子学习成绩不错,问他想得到什么奖励,他说同学们都准备参加修学游活动,他也想参加,就这样,我和老公带着儿子报了美国修学游的旅游团,大 玩特玩了一通。”

“啊?那得花不少钱吧?”蔡宁比较担心这个问题。

“确实花了不少钱,不过儿子在这次旅行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感觉很值。而且啊,儿子还在旅行中认识了几个外国朋友,这一路上都是用英语交流,英语水平可是大有长进,在我们看来,这可是金钱买不到的。”于静眉飞色舞地说着,本以为会听到蔡宁附和的声音,没想到她却反驳道:“怎么买不到,花钱雇个英语家教,花的钱比旅游的钱少多了,而且成绩没准儿提高得更快。”

“哎呀,你不懂,所处的环境不同,意义也不同的。”于静坚持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蔡宁也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继续反驳道:“我是不懂,不懂你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舍得花钱了。”

“我什么时候舍不得花钱了,只要是对儿子学习有好处、有帮助,我向来很大方的。”

“我可不知道出国旅游也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

“哎呀,跟你说不明白,本来是高高兴兴地想跟你说一说这次出国看到的趣闻趣事,现在看来,我是来找气生的!”

“我可没惹你生气,只是说一说个人看法罢了。”

“你成心跟我吵架是不是?”

“我只是说说心里话,哪是跟你吵架了?”

“你……不跟你说话了。”

本来是好好的谈话,最后却渐渐争吵起来,于静气愤地放下了水杯,愤愤不平地靠在沙发上生起了闷气。蔡宁也不再开口说话,闷闷不乐地撇头不再理她。

孩子的艺术人生如何开始?

这是儿童美育专家精选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的18种艺术体验”,送给每一位宝宝。在成长岁月里,体验生命中的美好、爱、创造力和对生活的激情,就从每个家庭开始。

1有自由“画画”的经历。你可以在宝宝的小天地里用专用画纸铺设一面“画墙”供小画家大笔涂鸦。

五六岁以后,准备一个小本子,让他随时随地画下感兴趣的东西。

2有过色彩识别的体验。自然界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让1岁的小宝宝注意“红”草莓和“绿”白菜的不同,大一点时,可以一起观察大白菜和小白菜的绿有什么不同。

3自由哼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体会放声大歌的美妙,甚至你可以为他组织一场“独家演唱会”。

4有过手舞足蹈的经历。很多几个月的宝宝听着音乐就会手舞足蹈,你要鼓励这种“冲动”。

5看过至少一种地方戏剧。比如京剧、川剧变脸等。

6倾听音乐。让宝宝的童年记忆有音乐作伴。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儿歌都可以挑选来给宝宝欣赏。

7有画画的冲动。相比而言,画出什么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顺从孩子天生的创造欲望,让孩子有玩画画的冲动。

8有去美术馆欣赏作品的经历。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画展吧,让他不受打扰地观察和探索,大胆地凭直觉感受。

9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手工作品。除了纸以外,可以让宝宝尝试用木料、布、泥等材料制作。

10有过专门学画的经历。带他到专门的绘画场所去,这是最省心的方式。

11知道一些艺术家的故事,并对此感兴趣。让画家、作曲家、文学家走入宝宝的睡前故事里。

12接触过一些伟大的画作、歌曲、文学作品。而且对此感兴趣。

13有过自已作曲的经历。鼓励宝宝哼唱自己编的歌曲。他的即兴能力和独特的创意一定会让你惊喜。

14自己编、画过漫画故事。孩子的原始创造往往非常独特。可以组织几个孩子一起合作,自己编故事、再把它画出来。

15经常参加为儿童组织的艺术活动。比如,集体美术创作、戏剧表演、音乐会、儿童剧表演等,并喜欢其中至少一种。

16有过户外美术创作的经历。比如雕塑、绘画等。

17有过参加画展的经历。有机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国内或国际的儿童画展会是一件让孩子兴奋而自豪的事情。

18有过“发现”的体验。外出旅行时,重在在变化的环境里寻找和感受美丽和新奇。自然风景、建筑、博物馆、美术馆……在孩子的眼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本文Hash:a9dff35df14799e6867baebb49d8038e64a37787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