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画是“天使”还是“魔鬼”

近来,有学者认为简笔画影响儿童想像力,扼杀孩子的创造力。那么究竟该怎样教孩子学画呢?

简笔画是成人眼里的儿童画

简笔画是成人为儿童学习绘画而创作的,成人往往以为这样一种简单写实的轮廓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的,以为它可爱,有童趣。实际上,那只是成人的错觉。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他们特殊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规律,在艺术表现和创造中有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例如四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可以大胆的,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有象征性的图画。例如"蝌蚪人",小孩子把圆圈当做头部,两只大眼睛占据了头的主要部分,用单线条表现手和脚,创造出了富有儿童本性的"蝌蚪人"。

简笔画是“天使”还是“魔鬼”

简笔画扼杀孩子的艺术天赋

黄进认为,模仿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这会严重阻碍他们艺术感受和才能的发展。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大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就在于它是独特的,有创造性的。给了孩子一个标准,并要求他摹仿,会限制他关于事物的想象。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把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任务。简笔画简单易学又容易出"成绩",自然会受到欢迎。

美国一学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小鸟的表现,学过简笔画后,孩子就只会用几个规范的几何图形"画"小鸟了,而以前,他们却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即便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创造的活力。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孩子简笔画了,小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在绘画上很"成熟"了。

究竟应该怎样教

不少家长认为,不教给孩子绘画的方法,孩子就画不出来。这个观点本来无可厚非,因为艺术同样是要教的,但关键在于理解这个"教"字,如果把教理解为要提供一个范本给孩子,让他照着画,那就不合适了。想让孩子能够好好地"画出点东西来",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各种线条,色彩的丰富变化,并引起声音,触觉,嗅觉的联想,从最稚嫩的表达开始,就鼓励他们探索和创造,而不是急于画出一幅"好作品"出来,更不要以成人那种客观,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贬损孩子充满天真的,"不合理的",梦幻式的表现方式。

简笔画是“天使”or“恶魔”

简笔画对儿童想像力,创造力的伤害在学术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可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幼儿园还在教孩子学习简笔画。

简笔画是成人眼里的儿童画

简笔画是成人为儿童学习绘画而创作的,成人往往以为这样一种简单写实的轮廓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的,以为它可爱,有童趣。实际上,那只是成人的错觉。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他们特殊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规律,在艺术表现和创造中有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例如四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可以大胆的,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有象征性的图画。例如"蝌蚪人",小孩子把圆圈当做头部,两只大眼睛占据了头的主要部分,用单线条表现手和脚,创造出了富有儿童本性的"蝌蚪人"。

简笔画扼杀孩子的艺术天赋

黄进认为,模仿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这会严重阻碍他们艺术感受和才能的发展。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大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就在于它是独特的,有创造性的。给了孩子一个标准,并要求他摹仿,会限制他关于事物的想象。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把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任务。简笔画简单易学又容易出"成绩",自然会受到欢迎。

美国一学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小鸟的表现,学过简笔画后,孩子就只会用几个规范的几何图形"画"小鸟了,而以前,他们却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即便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创造的活力。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孩子简笔画了,小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在绘画上很"成熟"了。

究竟应该怎样教

不少家长认为,不教给孩子绘画的方法,孩子就画不出来。这个观点本来无可厚非,因为艺术同样是要教的,但关键在于理解这个"教"字,如果把教理解为要提供一个范本给孩子,让他照着画,那就不合适了。想让孩子能够好好地"画出点东西来",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各种线条,色彩的丰富变化,并引起声音,触觉,嗅觉的联想,从最稚嫩的表达开始,就鼓励他们探索和创造,而不是急于画出一幅"好作品"出来,更不要以成人那种客观,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贬损孩子充满天真的,"不合理的",梦幻式的表现方式。

疫苗是天使还是魔鬼

儿童疫苗是天使还是魔鬼?

背景阅读:4月25日,就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年初至今,关于学生接种疫苗的负面消息不断。广州3月1日起进行针对14岁以下儿童的麻疹医疗强化免疫工作,发烧、出疹等接种后的副反应陆续出现在各医院儿科甚至媒体报料中。紧接着,湖南长沙又有30多名小学生打完麻疹疫苗后开始发烧。

尽管两地有关部门先后表示,这类出现不良反应与疫苗本身无关,流感或感冒是导致学生们发烧不适的主要原因,但依然引发了家长对疫苗的不信任和质疑。更令家长揪心的是,除麻疹疫苗外,学龄期的儿童需注射的疫苗多达十余种,这些疫苗是否安全,会不会引发其他副反应?

近来疫苗“副反应”常见报端,门诊里担心疫苗“打倒”孩子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其实以前也有类似的情况,大规模接种完疫苗后,很多医院和门诊会把花粉过敏、感冒等当成疫苗引起的不适,但最后经过鉴定小组鉴定,绝大多数都和疫苗没关系。

接种疫苗引起副反应的情况极少,家长们不要产生联想心理,“疫苗是很安全的。”

据统计,武汉每年接种各类疫苗大概有120万人次,接种疫苗后发生副反应的现象极低,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据不完全监测,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的比例大约在1‰以内。

三个因素造成疫苗产生不良反应。一是疫苗本质方面的因素,二是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三是受种者个体方面的因素。

如百白破疫苗在制备中加入了氢氧化铝佐剂,能增加人体抗体的产生,局部注射后的疼痛和触痛与氢氧化铝有关;如果接种前充分摇匀,接种部位较深,一般不会发生副反应。此外,一个过敏体质的人,多次接种疫苗后,有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并了解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可能是建立免疫应答必须发生的条件,或者是免疫应答本身的过程,这类反应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这称为一般反应,临床表现多为,红、肿、热、痛、硬结、发热等。

将一般反应归纳成以下几点: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个别受种者除局部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接种某些减毒活疫苗可表现为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2个月左右结痂;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而进入修复期,由于吸附剂难以吸收,炎症持续的时间较长,能在2-4周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

一般反应不需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助消肿,减少疼痛。但是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 日2-3次,连续1-2日即可。

除一般反应外,还有异常反应。这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的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

本文Hash:ce3a29572c733368684d6afa1f2c2d46fdd5eb91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