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儿童心理的引导者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好、学习好,认为这样就是样样都好。然而,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已经上升到10.78-15.16%,这组数据在提醒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心理专家呼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让每个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

-现状一:儿童心理健康不受重视

孩子每一步成长牵扯着每位家长的心,然而,许多家长发现,尽管自己操心受累地拉扯孩子长大,突然有一天竟然发现,自己离孩子越来越远,越来越不了解他们,甚至还遭到孩子的厌烦。“我们已经给他们够多的了,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还想怎样?”、“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越来越不听话”……家长们总是不断地抱怨。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是家长们大多对孩子的躯体发育、智力开发和文化、艺术等教育予以足够的关注,却往往忽略了那些潜在的儿童心理发育问题,致使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却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专家井丽娟分析,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有加重的趋势,这不仅困扰着孩子的父母及其整个家庭,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这与家长不注重儿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现状二:儿童心理诊疗状况不乐观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不是精神类疾病,而是儿童的心理发育偏出了该年龄阶段的正常心理发育特征,也就是说,这种儿童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比,性格、脾气、情绪、行为、人格、注意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然而,目前人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十分有限,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姚绍敏认为,目前儿童心理问题不断加重,与家长、老师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意识淡薄有关。姚绍敏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孩子小亮(化名)性格比较内向,在学校上课时不听老师的话,事事与老师对着干,脾气暴躁,当老师发现口头教育不管用时,就对小亮进行了体罚。结果这件事被小亮的父母知道了,其父母将老师告上了法庭。打官司期间,小亮去做了精神鉴定,结果显示,小亮患上了狂躁症。得知这个结果后,小亮的父母和老师都目瞪口呆。在姚绍敏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病例数不胜数。家长们往往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才会想到“试试看一下心理医生”。

同时,各种医疗机构所开设的心理门诊大多只关注成人心理疾病,专门针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治机构、心理辅导机构也不够健全,从而出现了有“病”无处医的情况。

-分析: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多

据统计,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平均每月接诊的儿童心理病例达40多个,姚绍敏介绍说,这与以前相比,数据还是有所提高的,这说明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姚绍敏发现,独生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最多。主要表现在一些生活优越、学习比较好的孩子身上,他们经受不了挫折,考试成绩不理想、同学关系出现问题等都会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平日在家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小学时,无法适应、融入到学校的大环境,一时无法接受老师、同学对自己的“不关注”,从而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另外,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比如盲目追星、开好车就算成功的思想等等,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一定的误导。

-方法:心理健康 从小培养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需要从小培养,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维持和增进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预防心理异常和身心疾病发生。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是身心发育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可塑性很强,但自我意识已经形成。

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专家井丽娟提醒,家长在关心孩子躯体健康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心理健康。以下8个方面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一、智能发育正常,智力商数在70以上。

二、孩子的性格活泼开朗,能自然流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不掩饰内心的喜、怒、哀、乐。

三、对生活充满信心,情绪的稳定性好,心境经常处于欢乐愉快的状态。

四、孩子求知欲强,喜欢观察事物,探索周围环境,思想敏捷。能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做一件事。

五、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制力,受到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都能很快释放,不抑郁于心里。

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七、与人交际真诚,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

八、适应纪律约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接受新事物。

同样,儿童不健康心理也会表现在行为、学习情况、精神等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行为障碍。退缩行为:其典型表现有胆怯、畏惧、孤独等,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儿童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拢头发、手淫等;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过多影响学习;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这类行为的儿童,均称为问题儿童,除那些明显的违法行为外,还包括粗暴、不尊重别人、不服从教导、不遵守纪律、表现攻击性或反抗性行为。

学习困难。除智力落后、儿童多动症、躯体疾病等原因外,还有一个令儿童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即特定心理能力发育障碍,这种孩子智力正常,但某方面的功能缺乏,如阅读困难、缺少“数”的概念、语言感受或表达困难等,这是一种病态,应尽早作心理治疗和特殊训练。

儿童神经症。患儿有焦虑、恐怖、强迫、睡眠不良等神经症的表现,或有某一查不出原因,却又久治不愈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头痛、腹痛等。一般来说,儿童神经症预后良好,但如症状持续存在,则必然导致学习障碍和适应困难。

婴儿孤独症。主要表现为极度孤独,言语社交能力差,对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特别依恋,而对亲人则特别的冷淡,以及强迫地坚持对环境、日常惯例和行动的同一格式,不允许变更等,如不早期发现予以积极治疗,预后极差。

儿童精神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性情改变、经常发呆或由活泼变得呆板沉默、学习成绩下降等,逐渐出现奇特行为或言语。

-关键:父母是儿童心理的引导者

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姚绍敏认为,在培养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中,关键在父母。

在姚绍敏接诊的病例中,大部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好总吵架、父母脾气暴躁等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最多。也就是说,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是在家庭氛围、父母的各种行为和想法等各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尤其是学龄期前的孩子。

因此,提高父母文化水平,营造家庭和睦气氛,保持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加强对孩子的 教育等,是预防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重要前提。井丽娟建议,要想使自己的孩子保持心理卫生,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父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客观地观察、分析和处理事情,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控制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有规律地生活,避免持续的精神紧张和脑力的过度疲劳,提倡积极的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鼓励孩子广交良师益友,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本文Hash:929928360de127647678aa2d69212d08c793316e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