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偶尔对孩子说点小谎

在逛商场时,孩子突然要买玩具怎么办?是告诉他这些玩具毫无价值,完全是浪费金钱,还是撒一个无伤大雅的谎,比如告诉3岁的他,这些玩具是给8岁的孩子用的,他还不到年龄?

据美国MSNBC网站近日报道,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心理专家塔瓦尔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诚实是最好的选择,不必撒谎;但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如此,像上面那样偶尔善意的谎言就是需要的,并且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永久性的伤害。

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告诉年幼的孩子事实真相时,也许弊大于利。比如亲人或孩子的宠物病逝后,如果知道亲人或者宠物将被埋在冰冷的地下甚至火化,恐怕他们也难以接受。

不仅如此,父母有时候还需要教孩子撒些小谎,因为特殊情况下,这种谎言是一种得体的社交行为、礼貌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做客时,收到不喜欢的礼物或吃到难吃的饭菜,父母要鼓励孩子说:“我喜欢这个礼物,谢谢!”,“好吃!”等等。

专家指出,关键是看撒什么谎,而且次数不要太多,谎言不要太大。否则,一方面会使父母失去孩子的信任,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说谎这些慌别乱说

导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善意的谎言还是要有的,但是说谎要适度,有些慌家长是不能对孩子说的,孩子信以为真的话影响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变撒谎为讲故事

2岁的彤彤特别喜欢吃糖,看见棒棒糖问是什么,奶奶干脆告诉孙女:“那不是糖,是小锤子。”

这些谎言说着省事,无形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及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说一些谎言,但这些谎言首先要科学,其次要编些美丽的故事让孩子易于接受。类似于“棒棒糖是锤子”这种不科学的谎言是不能说的。

为了制止彤彤吃糖,奶奶可以讲个故事,“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只漂亮的兔子,特别喜欢吃糖,吃了一个又一个,吃了一个又一个,哎哟哟,它叫了起来,原来啊,它的牙齿都没了……”

孩子天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在故事中把道理告诉他们是最好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理解。

这些谎不能说

家长对孩子撒谎大部分都是为了图省事,觉得谎言比讲道理更能有效、迅速地抑制孩子的一些想法、要求。教育不能省事,有些谎言不能说。以下三种谎言,无论是在孩子的情感上,还是认知上,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1、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得厉害,家长不应该心烦意乱随口就说:“你再哭,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孩子会真的以为妈妈不想要他了。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

2、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晚上9点了,可是宝宝还不睡觉。家长说:“赶快睡,再不睡,大鬼小鬼就来找你了。”此时,给孩子读几个故事可能比谎言来得更有效。

3、不科学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答不上来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不知道,查好了资料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告诉孩子一些不科学的知识。

孩子说谎家长要区别对待

据专家统计,儿童说谎话67%是由于畏惧和怕被嘲笑引起的,10%与儿童的想象、夸张有关,20%是故意说谎。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说谎冷静分析、区别对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当孩子的想象与现实分不清时幼儿头脑中经常会产生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将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说成存在,这时他便会说谎话。例如,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会认为自己已拥有,就吹嘘“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

当孩子记忆有误时幼儿的记忆力不够准确,或由于语言表达不准确,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忆起来,而导致说谎。一个5岁的幼儿对一位阿姨说“你再跟我玩一会儿,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阿姨问其父母,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曾向孩子说过放寒假后会回老家看看,并不是明天要走。

幼儿由于记忆不完善、不精确而虚构一些事情。对于上述这两种情况,儿童不是真的在说谎,父母不必担心,也不需强加制止,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辨别力逐渐增强,记忆力逐步完善之后,会停止说这类“谎话”。

当孩子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的孩子说谎是想获得某种东西,如为了吃到巧克力,就说“我的胃不舒服”;为了不去幼儿园,就说“肚子疼”。这源于幼儿因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试图用谎言达到目的。父母可帮助孩子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满足他们的要求。

本文Hash:4ece342ed63e4f675615a2452957fc30ef9bcb1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