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孩子身上学优点

我刚开始看家庭教育之类的书籍时,有时会找不到方向,因为不同书上的观点常常是相左的,可乍一看,又都挺有道理,很难分清谁对谁错。比如说人际交往方面:有的主张孩子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有的则认为为了孩子不沾染上“坏孩子”的恶习,主张孩子只和那些优秀的孩子交往……

我一时被弄糊涂了,不知道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引导。直到有一天看到中谷彰宏的一篇文章《学校里老师不教的几件事》,我才找到了方向。

文中提到:怎样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呢?只要能遇到好老师。所谓遇到好老师,其实就是要以周围所有的人为师,应该每天都能在遇到的人中觉得有一位,“跟着他能学到这些”或是“跟着他能学到不少东西”。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而我们过去则习惯看别人的缺点,所以人际交往才会衍生出那么多的矛盾。根本原因就在于相互间缺乏赏识。

有了这个认识,我对孩子的引导就变得轻松多了,我不再限制他和哪个小朋友交往,但有一条必须做到:要有分辨力,从这些小朋友身上找优点,然后努力去学。

这一招还真有效,儿子很快从玩伴中找到了他们的优点,如勇涛不随便吃别人的东西,陈亚捷喜欢学习新的东西,阿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赖业鹏能做到按时睡觉等等。儿子在找他们优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改了自己不少缺点,如比以往睡得早、学会保护自己等等。我发现他在交往能力提高的同时,观察及思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比较满意的教育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这也成为我后来的为人处世之道。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之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交给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知识以外,有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呢?不要忘记,孩子除了直接学习,还会悄悄模仿。情绪的表达孩子会在无形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焦虑和挫败。当你心理波动时,如果你用偏激的言语和情绪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也会往偏激的方向转化。当你心烦意乱时,如果你发泄的方式是大喊大叫、吵架,即使这种情绪发泄的目标不是孩子,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而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当你抱怨生活或某人时,如果你表露了颓废的情绪,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情绪波动,自然也就跟着躁动不安,容易紧张,孩子未来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会被直接影响。如何与人交往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影响着孩子的人际交往。如果家里一团和气,大家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孩子心里面就踏实,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容易形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爱的能力。如果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说脏话,甚至言语暴力,动手打人,或者表现是冷暴力,彼此冷漠。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就会缺少安全感。这些都会传染给孩子,他们要么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世粗暴、不理智;要么在遇到不同的意见时,会消极反抗,采取不合作态度,不与别人交谈沟通,用沉默作为反抗。所以父母相处的方式、父母之间的互动、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习惯了父母这样,这些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家庭和夫妻关系的基本概念,从而也影响他们未来家庭的观念。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对客人、对孩子的小伙伴热情相待,孩子也会接受和善、和谐气氛的熏陶,成为善良,开朗,乐观的人。父母在社会上交往,对不同人的态度也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如果父母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视为奴仆,孩子的心中就会自然地也将人分等级;如果父母靠人际关系在社会立足,与周围的人沟通有一种很好的习惯,有较高的情商,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误解,使我们少走不少弯路,孩子自然也会乐此不疲。做父母的不要忘记,不论是能言善辩还是拙于表达,让孩子印象深刻的未必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他们那双眼睛看到的父母如何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习惯是一种力,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生活习惯亦是如此。一旦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孩子是受益终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很难了。父母生活习惯的好坏对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衣着、用餐、言谈举止、卫生、守时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孩子感受到怎样做才是规范的。注重平日养成。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诸多日常生活的细节上,认真做事、节约环保、勤于动手、坚持阅读……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都需要在平时逐渐养成。爱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爱,如果邻里之间没有爱,要培养孩子爱的品质是相当难的,甚至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父母从小不注意启发孩子关心别人,从来不引导孩子对父母、对同伴、对他人的关心,孩子的行为就变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具备善解人意和关心他人的 质。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处处注意以爱的心态对待家人及他人,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一切,当好孩子的典范,孩子就会知道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久而久之,爱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父母的教育确定了孩子最初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想要你的孩子优秀、善良、受欢迎,家长们赶紧先改变起来吧!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之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交给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知识以外,有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呢?不要忘记,孩子除了直接学习,还会悄悄模仿。情绪的表达孩子会在无形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焦虑和挫败。当你心理波动时,如果你用偏激的言语和情绪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也会往偏激的方向转化。当你心烦意乱时,如果你发泄的方式是大喊大叫、吵架,即使这种情绪发泄的目标不是孩子,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而日后当孩子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当你抱怨生活或某人时,如果你表露了颓废的情绪,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情绪波动,自然也就跟着躁动不安,容易紧张,孩子未来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会被直接影响。如何与人交往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影响着孩子的人际交往。如果家里一团和气,大家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孩子心里面就踏实,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容易形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爱的能力。如果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说脏话,甚至言语暴力,动手打人,或者表现是冷暴力,彼此冷漠。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就会缺少安全感。这些都会传染给孩子,他们要么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世粗暴、不理智;要么在遇到不同的意见时,会消极反抗,采取不合作态度,不与别人交谈沟通,用沉默作为反抗。所以父母相处的方式、父母之间的互动、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孩子习惯了父母这样,这些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家庭和夫妻关系的基本概念,从而也影响他们未来家庭的观念。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对客人、对孩子的小伙伴热情相待,孩子也会接受和善、和谐气氛的熏陶,成为善良,开朗,乐观的人。父母在社会上交往,对不同人的态度也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如果父母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视为奴仆,孩子的心中就会自然地也将人分等级;如果父母靠人际关系在社会立足,与周围的人沟通有一种很好的习惯,有较高的情商,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误解,使我们少走不少弯路,孩子自然也会乐此不疲。做父母的不要忘记,不论是能言善辩还是拙于表达,让孩子印象深刻的未必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他们那双眼睛看到的父母如何为人处世。生活习惯习惯是一种力,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生活习惯亦是如此。一旦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孩子是受益终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很难了。父母生活习惯的好坏对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衣着、用餐、言谈举止、卫生、守时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孩子感受到怎样做才是规范的。注重平日养成。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诸多日常生活的细节上,认真做事、节约环保、勤于动手、坚持阅读……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都需要在平时逐渐养成。爱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爱,如果邻里之间没有爱,要培养孩子爱的品质是相当难的,甚至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父母从小不注意启发孩子关心别人,从来不引导孩子对父母、对同伴、对他人的关心,孩子的行为就变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具备善解人意和关心他人的 质。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处处注意以爱的心态对待家人及他人,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一切,当好孩子的典范,孩子就会知道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久而久之,爱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父母的教育确定了孩子最初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想要你的孩子优秀、善良、受欢迎,家长们赶紧先改变起来吧!

本文Hash:edab589cfa874c6887af411a3c82f950a5103877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