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小心孩子过度恋母

很多家长由于孩子小的时候,天天和孩子粘在一起,可是,等到孩子长到了,才发现孩子已经离不开母亲了。孩子过度的恋母该如何是好?让我们一起分享下面的例子。

小心孩子过度恋母

以前,我女儿整天和我在一起,很依恋我,渐渐变得不能离开她了。现在她上幼儿园了,有时我有事,让我妹妹去接她,但她不愿意跟小姨回家,直到我妹妹说:“你不走,我走了。”她才跟着走,还一边哭,一边要找妈妈,这样的哭闹一直到找到我为止。我想请教一下,女儿这种恋母情节是否正常,有没有必要采用一些措施疏远一点?

孩子出生后,妈妈与宝宝相处时间占绝大部分,宝宝平时若接触的人少,会对母亲存在一种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妈妈在身边。孩子小时候都有一点恋母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增多,这种情节会逐渐减弱。但是如果宝宝谁都不要,整天只要妈妈,这时妈妈需引起注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疏远一些。

1、疏远但不要突然离开

妈妈不要觉得宝宝反正自己会玩,或者反正他睡着了,发现妈妈不在哭一下就好了,这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赖妈妈的心理。

2、与家人或保姆同时照看宝宝

妈妈可以离他远一点或做自己的事情,让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让他看到你。

3、缩短相处时间

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让宝宝用更多的时间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比如,以前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多达90%的时间,现在你可以抽出30%的时间给爸爸、30%的时间给其他的人,让宝宝逐渐适应与其他人相处。

4、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

经常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人多的地方,把宝宝介绍给其他的孩子和家长,让宝宝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5、让宝宝学会与别人合作

宝宝平时玩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或与妈妈一起玩。但时间长了,宝宝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时,妈妈可以把两个人的游戏设计为多人游戏,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比如两个人的传接球游戏,可以设计为三人、四人传球,让爸爸和其他人也参与进来。

小编总结: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不能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不能因为太过疼爱孩子而不经意间溺爱孩子,学会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该无需过度关怀学龄前孩子!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关怀强迫”

孩子呱呱落地,妈妈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充满了母性的温情。妈妈们时刻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关心自己的宝宝,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当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长,母亲的心中每时每刻都荡漾着幸福和满足,同时更加荡漾着“满腔的母爱”。

然而,正是这“满腔的母爱”,却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潜伏的危机。母爱的理解和表达究竟有什么规律,让我们一同来探讨。

案例:

两岁的媛媛不太爱活动,就喜欢安静地游戏,喜欢看动画片,最喜欢看天线宝宝的动画片了。妈妈觉得女儿这么喜欢看,干脆就给心爱的女儿买了天线宝宝的全套光盘,孩子只要想看就看,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两个多小时,看完之后反复看也不烦。媛媛爸爸提出来是不是这样对女儿的身心发育不好,尤其是对眼睛和大脑不好,应该让孩子多动动。

妈妈也同意爸爸的观点,但每次一跟孩子商量,就看到女儿眼睛里含着眼泪,妈妈就不忍心了,愿意看就看吧。爸爸见劝不动妈妈,就说你这不是爱孩子,是害孩子,并且表示要强行关电视时,媛媛妈妈在旁边拼命拦着并很生气地说:我自己的女儿我知道怎么爱,我想怎么爱就怎么爱。每次媛媛也都站在妈妈的身边,愤怒地看着爸爸,她跟妈妈也更亲了。

可是,媛媛妈妈也许不知道,她已经患上小宝宝的妈妈们经常容易出现的“关怀强迫”了,而患上“关怀强迫”的妈妈们通常自己身在其中却不知道,也看不出来,而别人却看得很明显。这种“关怀强迫”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比如媛媛这种没有节制的看电视,对眼睛和大脑健康发育都极为不利,而且媛媛本身体质偏弱,不爱活动,静止的状态不利于活动四肢,不利于神经末梢的发育,也会影响将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是靠全身躯干和内脏以及小肌肉即手指头等部位协调操作而刺激成长的,妈妈的这种顺其自然、“关爱有加”的做法恰恰把孩子的弱点推向更消极的发展。

所谓妈妈们的“关怀强迫”,既是指妈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孩子提供孩子表面上需要、实际上应该被限制的要求,或者妈妈们向孩子提供根本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孩子不能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不能拥有独自处理问题的权利。

当妈妈的细致关怀被孩子依赖时,孩子与妈妈情感最深时,妈妈往往也会特别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满足借此举获得的优越感,否则就会有较强烈的自责和痛苦。有些妈妈就是在向孩子提供过多关怀和帮助当中得以满足,却在客观上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获得生活经验的条件和机会。

在每个家庭中,“关怀强迫”的表现处处都有:追着孩子穿衣、洗脸、吃饭、收拾玩具等等,把水果削成小块儿送到孩子嘴里,孩子害怕时随时拥抱孩子,代替孩子面对恐惧不安,帮助孩子垒好倒塌的积木,再有,从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选、零食的口味到食谱的搭配,从学习音乐、绘画到运动量的安排,玩具、小伙伴、游戏的内容、活动的限制……总之,妈妈们全方位地渗透进了孩子的生活。

关心孩子,无论是他们的所思所想,还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是妈妈们在操持着、在安排着,而孩子的想法经常成了泡影。“关怀强迫”的妈妈们反对其他人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提供任何意见,她们觉得,她们和孩子最近,所以最了解孩子, 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最关心孩子的人,无疑也是她这个母亲。

可是,患上“关怀强迫”的妈妈们也越来越发现,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不让她们省心了:你给选好的衣服他偏不穿;你对他的苦心他并不领情,还跟你任性反抗,不再像原来那么乖了;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反映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爱跟小朋友交往,或者容易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抢厮打;回家后做事情容易起急,既做不好,却抢着干,经常帮倒忙;妈妈想帮帮他,他却经常一把把妈妈推到一边……妈妈的心里开始失落起来。

许多事实证明,对孩子的过度关怀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灵侵犯,也是对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忽略,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

这种侵犯和忽略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对孩子成长权利、精神独立权利的剥夺。对孩子过度关怀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然而,却是以家长付出辛苦的代价,还是以爱的名义。

为什么妈妈们会患有“关怀强迫”呢?原因很多,比如很多妈妈们因为自己童年时,在情感需要上、物质提供上没有得到满足,她们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弥补。从这个角度来讲,关怀过度不是无私的,是自私的;还有,许多妈妈天性较为软弱,受不了孩子为难的样子,也切身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力”有多大,于是喜欢代替孩子做事情;再有,妈妈们没有认真学习小生命的成长规律,没有意识到过分关怀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通常妈妈在过分关怀孩子的同时,是一种不受控制的宣泄的母爱,但不受控制的爱最后导致的结果却往往是危害无穷的。

而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惯出来的,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过度关心及溺爱型教养风格会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自理能力弱,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乏劳动自觉性,交往能力差,既缺少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能力。

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并且,这种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同时又不容易尊重别人,不遵守规则,自控能力差,任性,情绪不稳定,安全感差,自卑,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和个性。

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度过快乐的假日

对从今年春天开始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是第1个暑假。在1个月的假期里,我们不要让孩子把在集体保育中养成的习惯忘掉。

上了幼儿园后,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的孩子,就是在家里也要尽量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去幼儿园时,因时间来不及而必须由母亲帮助穿衣服等这样的事,在暑假里要让他自己做。如果在幼儿园里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了,在家里也要让他饭前洗手。对此,当母亲的也要做到饭前洗手。

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和朋友一起玩。以前为争抢玩具与小伙伴不能很好地在一起玩的孩子们,这时也应该能玩到一起了。在暑假里,应该努力争取让孩子去别的孩子家里玩,或请别的孩子到自己家来玩。也可以与父母一起到游泳池去游泳。

暑假时常有由街道老年人发起的"早起会"组织做广播体操。从前的孩子都早睡,因此早起根本不成问题,而现在的孩子,晚上熬夜睡得晚,早晨6点起不来。城市里夏天热,不超过晚10点不能睡觉,而很多孩子都是直到晚10点也不睡。这样的孩子如果晚上喜欢与白天见不到的父亲聚在一起玩一会,就不必强迫孩子晚8点睡觉、早晨6点叫他起来做广播体操。父亲如果也一起参加孩子的早起会,那孩子也要早睡,第2天早起好能来得及参加。可是作为职员的父亲,总是这样早起晚睡会影响身体健康。现在市民的生活,父母、孩子都是夜猫子,只让孩子早睡早起比较困难。其实,只要能有规律地生活,夜猫子型晚睡晚起也未尝不可。可以午后让孩子睡1个小时,或1个半小时,晚上10点睡,早晨7点起床。

在暑假里,最好家庭成员能一起去旅行或去海水浴,让孩子把在家庭中的愉快生活深深印在心里。

怎样度过假日,这在今后孩子们的生活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快乐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而是在家庭中创造出来的。

本文Hash:c3a9dbea4852a5d1ad81e674fbb0bd2b058bdeb7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