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说谎行为

  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他们说谎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就像来信中的家长所说,“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的和真事一样,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呢。” 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把她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她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2.为了引起注意而说谎。

  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来肯定自己的存在(或许孩子的这个特性与成人常常忽略孩子的存在有关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例如,孩子说“我的腿上都是小红疙瘩”,而实际上可能只是蚊子咬的一、两个包,他这么说就是要引起家长对他的关切和爱抚。

  3.受成人的暗示而说谎。

  家长不要用暗示性的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黄豆塞到鼻子里去了?”对于这种方式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这时孩子感受到成人语气中的焦虑和紧张,而他们又不能理解原因,因此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问话中的“是”和“不是”上,而根本没有注意问题的内容。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黄豆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黄豆滚到桌底下去了”。

  4. 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会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孩子会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有时孩子是为了逃避批评和谴责而说谎。孩子害怕父母的责骂,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逃避这种痛苦。这种掩饰得到父母的宽恕,于是下一次做错事时,便再以说谎来求得宽恕。

  5.父母的“榜样”作用。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说谎,孩子多半也不会诚实。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经常不说实话,例如来了电话,爸爸对妈妈说:“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孩子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父母的这些表现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另外,如果大人喜欢夸大其词,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吹得天花乱坠,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说谎。

  ■ 将孩子的描述编成小故事

  对于孩子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描述写成一个小故事,在和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哪些情节是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是想象的,和孩子一起分析,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有些小孩子爱吹牛,说,我家有一头大象。这种时候家长不用太在意,不要呵斥孩子:别瞎说八道,咱家哪有?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是希望家里有一头大象吗?那下次妈妈带你去看大象。

  ■ 要多抱抱、亲亲孩子

  希望得到注意的孩子,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没有关注孩子,光忙于自己的工作。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比如夸奖孩子的故事编的真棒,或者当孩子很乖时,家长可以表扬:妈妈今天工作你没有捣乱,真乖。然后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爱抚,孩子就不会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去说些小谎话。

  ■ 不同程度的说谎家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对于那些第一次说谎或是比较较轻的说谎行为时,父母可以表明自己对说谎行为非常反感,要教育孩子以后尽量不要说话,如果说谎了,要向家长承认错误。像那个吃冰糕的小女孩,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可以停掉她明天的冰糕作为惩罚,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还想吃,在没有超量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是对于经常说谎的孩子,父母可以时行适当的惩罚,比如孩子去网吧,父母可以停掉他一个月的零花钱或是一些时间的自由。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说谎的严重性。但不要进行体罚。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再次犯错后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并可以减轻惩罚。

编辑:amy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孩子总说谎怎么办?

说谎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疾病

当你的孩子有意说谎时

如何纠正孩子说谎的毛病

怎样区别孩子的想象与说谎?

孩子的错误行为如何对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作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但那可能只是大人们认为的错误,并不是孩子意识上的错误。如果我们不正确的处理孩子这些错误的行为,孩子的成长便会受到伤害。如何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是家长们的必修课。下面一起看看吧。

孩子的错误行为如何对待?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各种错误行为,不少父母经常采取惩罚孩子的方式。惩罚虽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在受罚后会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孩子会拒绝学习,对父母不友好。即使孩子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受罚,而不是真的懂得自己错在哪里。在许多情况下,惩罚并不能保证孩子产生正确行为,也不能保证孩子懂得应该怎样做。

对待孩子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是引导,引导是帮助孩子理解并实践有意义行为的过程。引导的目的在于以积极地亲子互动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发展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孩子把饭弄撒了这件事为例,假如父母用责备的语气命令孩子把撒在桌上的饭清理干净,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惩罚,会让他感到羞耻。假如父母说:“谁都弄撒过东西,我这儿有块抹布,你可以用它把饭粒清理掉,对吧。”这对孩子来说便是一种引导,不仅给了孩子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还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制止或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哪种做法是不对的,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1、了解孩子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水平,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孩子出现错误行为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学前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一会儿再玩是很难做到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要求孩子与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家长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强求孩子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其次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孩子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孩子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经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最后是家庭气氛与环境的影响。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来的错误行为,很可能是对在家里形成的压抑或消极情绪的宣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丹・加特来博士分析了儿童错误行为的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尝试水平,这是错误行为的最温和的形式。在这一水平,孩子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在试图学习如何行动,是在试验四周环境对自己行为的反应。父母在家里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一边犯错误,如拿不能玩的东西,一边用眼睛偷看大人。这时父母必须严厉认真地做出反应,告诉孩子不能玩这种危险的东西。父母虽不能过于严厉,但也不能放任,因为父母的任何笑意会让孩子获得错误的信息,认为父母并不反对他玩不可以玩的东西。第二种水平是社会习惯水平。孩子学习或表现出某种错误行为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们看到同伴这样在做,或在某种场合他们曾观察到类似行为。例如,有的孩子说脏话,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说脏话,因为他爸爸生气的时候常说这些话。这时父母不能因此而惩罚孩子,而要告诉孩子应该用其他词或其他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第三种水平是情感需要水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不 意、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常以激烈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是父母应把注重力放在理解孩子压力感的真正来源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对压力做出正确的反应上,而不应把注重力放在孩子说的脏话和做的错事上,去惩罚孩子。

2、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在了解孩子错误行为出现的情景与原因之后,应决定是进行个别引导还是集体教育。假如问题涉及一两个孩子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且应尽可能私下里进行,以避免当众让孩子出丑。但在实践中,许多父母把个别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让跟孩子一起玩的其他同伴引以为戒,使被批评的孩子会感到羞耻。孩子的这种感受会对其产生长时间的,甚至是终生的消极影响。

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父母面对孩子错误行为的首要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迁就。当孩子经父母多次提醒仍无改进,或孩子经常跟其他同伴之间发生冲突,孩子心情烦躁,父母的语言不能发挥作用时,就可以让个别孩子暂时离开集体活动,或让他单独坐在较安静的地方。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父母再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谈话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做。

3、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孩子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孩子知道不应该做什么。父母向孩子提出合理的、孩子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

父母要给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大人不要立即介入。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孩子之间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假如这时大人介入,以成人的思维水平影响孩子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误解。

对待经常发生的、很典型的错误行为,父母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孩子讨论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有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孩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父母处理孩子错误行为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小编总结:大人们,在你惩罚孩子之前,请三思。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用成年人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给孩子留点自尊,正确的对待孩子的错误吧。

本文Hash:ea2ef1ec298c58f9a544b3b03156c9a9ff2bd8f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