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给男孩定的规矩越少越好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男孩做这做那,比如不让读不健康的书,不让早恋,不允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等。但是一味地严厉禁止,却不讲明利害,很容易产生“禁果效应”,增加男孩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甘冒风险去尝试那些也许并不甜的“禁果”,这反而使教育走向了反面。

在父母管教过严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性格懦弱、没有主见、遇事慌张。家长过度限制男孩的自由,处处指责,也会影响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限制他们的发展。

一个15岁的初三男孩对父母一直把他当小男孩,限制他的自由感到特别烦恼。他说,父母就像看劳改犯一样管着他,有时甚至比看管劳改犯还要紧。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父母为他安排的。比如每天吃什么、穿什么、看多长时间书、做多长时间功课、练多长时间古筝、看多长时间电视、几点上床、几点起床,甚至连他日记中写的什么内容,父母都要干预..这一切都让男孩感觉自己是一个工具,毫无自由可言。尤其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学校就在家对门,父母还要坚持每天接送他,这让他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感觉自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囚徒..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因此,父母对男孩将来的规划也越来越多,他们甚至对男孩的日常生活都要严加管理,时时刻刻地看管、监视和提防男孩。

其实,“囚禁”男孩的同时,父母也失去了自由。

殊不知,这样教育出来的男孩可能一生循规蹈矩,本本分分,但遗憾的是,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能力,也没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只知道被动地去生活。如此一来,父母成了鸟笼,而孩子却成了笼子里的鸟儿。孩子慨叹:好没自由!父母也慨叹:活着真累啊!

数年前,美国大学的学生被各种规章制度束缚着,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好像他们是无力管理自己的小男孩。有些学校则像对待小偷一样对待学生,甚至派出“校园间谍”跟踪他们,监视他们的行踪。学生被强迫参加各种祈祷会和礼拜活动,如果哪一次活动缺席,就会被记录在案。为了应付点名,他们常常编出各种谎言,想方设法为自己找借口。总之,他们就像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调理自己的生活一样,得不到学校的信任。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旦他们脱离了监视和控制,他们就会抛掉一切约束,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极度放纵自己。长期的压制使他们不再珍视自由,而是把自由当成放纵自己的大好机会。

后来,在校长艾略特的领导下,哈佛大学决定对学生充分放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哈佛大学曾因此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当哈佛大学宣布,对参加唱诗班和做礼拜不做强制性规定时,学生的家长惊恐万状,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走向堕落,直至无药可救。但是艾略特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严格监督管理下的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性格,也不会有一个健壮的身体。他苦心劝慰那些不安的父母,废除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他和同事们也是尽力这么做的。他指出,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必须把他们人性当中最优秀的因素激发出来,相信他们能自己管好自己,相信他们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强烈的荣誉感。相信他们在走出校门时,不但拥有一张货真价实的文凭,而且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哈佛大学倡导的自由式教育得到了美国教育部的肯定,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今天,在美国这所最有名望的大学校园里,废除了许多陈旧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由。

事实证明,得到自由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更具独立品格,更遵守秩序,也更加健康。虽然现在哈佛大学的学生增加了几十倍,但是犯罪和被开除出校的比率,却比艾略特进行改革之前低得多。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位教育家说,当男孩显露出某方面的天赋时,我们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导和启发,反而用纪律的条条框框去归整他,使他符合我们大人的习惯,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其实,我们在用条条框框去束缚男孩行为的同时,也束缚住了男孩的思维,让他们的习惯固定化,让男孩变成一个只会听话而不懂得思考的机器,这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纪律不是一味地限制,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让男孩没有主动的权利。有时候,纪律的另一个侧面,就是给予男孩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打破常规,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给男孩定的规矩越少越好

1.在父母管教过严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循规蹈矩、性格懦弱、没有主见。过度限制男孩的自由,处处指责,会影响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限制他们的发展。

2.事实证明,得到自由的孩子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更具独立品格,更遵守秩序,也更加健康。所以,在管教的同时,要给予男孩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打破常规,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给孩子的玩具不是越贵越好

  玩具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父母在购置玩具方面很不称职,甚至无数次伤害了孩子的心。

  玩具设计家——迈阿密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尤金·普罗文佐说:“要考虑孩子的基本兴趣,使你买的东西真正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对孩子的玩具的共同困扰是:孩子想要的玩具品种太多、太丰富,没有哪一种玩具能满足他们。家里尽管快成了玩具仓库,孩子一到了超市,还是吵闹不停,要求添置新的。我的一个朋友甚至用了一个房间装孩子“遗弃”了的玩具。

  其实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玩具,对孩子的成长都会起一定的作用。父母往往把玩具的使用价值和自己购置的脸盆的使用价值等同起来,以为某几种玩具就可以打发掉孩子的童年。孩子却把玩具看成是一件严肃的事,有自己的恃殊需要。父母若是不了解玩具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就无法根据孩子的需要选购适合他们的玩具,更无法通过玩具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给孩子选购好玩具,有时是父母的判断力、理解力不能完成的事。他们通常认为:三四个月的婴儿玩摇铃或会响的小环,通过触摸玩具,训练孩子的抓握动作;六七个月的孩子玩不倒翁、敲击小乐器,培养其视觉和听觉:一岁左右的孩子玩轻便小推车,有利于孩子学习走路;两岁玩拆装玩具、搭积木、看动画片锻炼其动手和想象能力……但父母很可能忽略了孩子对玩具的喜爱具有天生的倾向。当父母选中一个玩具,并认为这个玩具不错,既好看功能又多,有利于培养孩子某方面能力时,孩子并不一定也这么认为。他来自于别的孩子的影响和直觉判断。只有孩子喜欢的玩具才能对孩子有所帮助。普罗文佐建议父母把孩子带到超市去,让孩子自己选择,通过互相让步的方法来挑选玩具:当孩子选出一种玩具时,问他是不是真的想要;你还可以作一些比较,让他看看是否可以选择其他玩具,孩子对玩具的兴趣常常他移,容易见异思迁,新鲜感不持久。对此,父母也不必烦恼,在孩子游戏时把旧玩具推荐给他作为必不可少的道具,孩子便会发现“旧玩具”的意义。

  父母不应该把玩具当做礼品或奖品,玩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每一种玩具都有其价值和意义,重要的是调配好比例。玩具可分智力类玩具、扮演类玩具、组合类玩具、动作类玩具、科学类玩具等,父母可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购买。给孩子买玩具,主要是让孩子通过玩玩具而有所收益。所以父母必须掌会买玩具,学会开发玩具的功能。如何给孩子买好玩具呢?玩具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越复杂越好。为此,父母应该做的事是:

  ●经常观察孩子的爱好和兴趣。

  ●避免广告对孩子的干扰和邻居家孩子的玩具对孩子的诱惑。

  ●不要用传统观念判断孩子需要什么玩具,比如男孩需要枪,女孩需要洋娃娃。

  ●和孩子一起玩,尽可能发挥玩具的功能。

  ●不要用自己的审美判断来取代孩子的判断。

  ●不要一次性把玩具都给孩子搬出来展览。

  ●不买重样的玩具。

  ●不要有求必应,这会减少孩子对玩具的兴趣。

本文Hash:a1447361109cc912dc4a1fca3a9bb389ae8b072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