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Q:我的孩子都快上小学了,可现在做什么事情还离不开父母。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让我们帮他选择;在操场想跟别人一起玩了,非得让我们大人去帮着说;几个孩子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没有自己的主意。我们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主见,能够独立处理一些事情。

廖锡[安徽]

A:儿童能够亲自处理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称之为自立。自立意识是儿童逐步走上成人之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而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坎坷。一个自立能力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搏击生活,主宰自己的命运;相反,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没主见,胆怯怕事,依赖性十足,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要给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场所和环境。现在,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肯于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然而他们往往容易忽视最不起眼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总是越俎代疱,很少让孩子自己去做。可以断言,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弱者。正确的做法就是,做父母的要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和环境,让孩子独立活动,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使其主动地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我的女儿七岁那年,干什么事还都离不开父母,后来,我有意地把一间小屋交给孩子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不仅敢一人睡一间屋,而且还学会了铺床、叠被、整理房间,从依附向独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她经常领小朋友到她的“领地”来做各种游戏。那神情、那口吻俨然是一位“小老师”,表现出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实告诉我,为孩子创造独立活动的环境,能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迅速的发展。

要给孩子自己作出决定或承担责任的机会,提高孩子的“参与”能力。当今,我们国家已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我们面临的是信息激增、竞争激烈的时代。因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决不能满足于“5分+绵羊”,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增强“参与”能力,培养孩子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和应变的心理素质。如有客人来访,可让孩子去拿些糖果、糕点招持客人,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提问、请教,带客人的孩子去玩耍,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如,在讨论家庭计划或节假日安排时,也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孩子讲得有道理时,做父母的不妨从旁叫一声好。这声“好”的作用很大,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解除孩子心理或身体上的拘束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上的障碍。同时,对孩子正确的意见予以采纳,保护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其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发展。

要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让他们养成独立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有些家长总对孩子不放心,对孩子的活动范围过多地加以限制,结果抑制了孩子主动性的发展,致使孩子习惯于一切坐等父母安排,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新环境、新情况就不知所措。所以,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活动,有助于他们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附,同时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事业心、钻研精神和 立能力等。如节假日带孩子去野外踏青郊游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留心大自然的景象及其变化,让孩子运用他自己学到的语文、数学知识来解释周围的现象,并不断提出“为什么”,家长适时给予点拨。可以任孩子去跑、去玩、去交往,让孩子仔细观察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是如何进行劳动创造的,从而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欲望,使孩子的想象力自由驰骋,逐渐成长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总之,教会孩子自立的本领,比给孩子留下别的财富更为宝贵。愿天下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不可没有自理能力。但是,由于现代的父母特别的母亲们,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不知该怎么对孩子好,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这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生活的需要。

1家长本人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其余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普遍存在着上面三种心态。如,有一个男孩,今年14岁,学习成绩在班里中下等,在家里,除了看书学习以外,整天就坐在自己屋子里发呆,他父母很焦急,担心他有问题,请我到家里看看。我通过与他的交谈,并未看出他智力上有什么异常,但我却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与家里人说话,他说他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跟父母说什么,小的时候他只管吃和玩,其余的事情父母都替他做好,上学以后,父母就只让他学习,给他请了许多家庭教师,还给他买了电脑,家务事一点也不用他操心,连他的自行车没气,都是家里人给他打好了他才骑。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让父母满意。我问他想没想过父母因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的心理焦虑,他告诉我这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和他没关系,学习成绩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愿意,他就会考好。从这个男孩身上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这个男孩一定认为父母既然能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处理好这种焦虑,自己完全不用理会父母的这种焦虑。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养方式,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因此,强化家长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同时,家长对孩子应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蝶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千万不要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而且最后还给孩子让了步,孩子会认为自己“胜利”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仍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父母。这会给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效果和家长的教育权威带来威胁。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让他们做家务就算完事,而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3家长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 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家长还可以做些示范,如教子有方的家长教孩子做家务所采用的“三步教学法”,就是一种示范的方法:首先是大人先做一次示范表演,让孩子在旁边仔细观察。然后,家长和孩子再一起做一遍,发现孩子做得不对时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可以手把手地教给他们那些较复杂的动作。最后,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遍,大人在一旁观察指导。孩子如有兴趣,可以让他们反复多做几遍。如果孩子总也做得不好,家长切不可性急,更不能漫骂或挖苦,主要是以鼓励为主,肯定他做的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不足之外,使孩子感到自己再加把劲就可以做好了。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和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Hash:6ab26126e71463f6331881bd1360a212cf8cb46d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