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孩子去幼儿园你准备好了吗

  学步孩子去幼儿园意味着他们人生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一天孩子可能会哭的特别厉害,有时甚至家长也会流泪。为第一天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但是,有时即使已经做好完美的计划,糟糕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家长和学步孩子都会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此不要因为糟糕的第一天就感到丧气。

    1.做好准备

  开始孩子的求学生涯的最糟糕的可能方式就是在没有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到学校。即使孩子没有说太多的话,他却可以听懂你所说的大部分内容。关于学校的一些图画书可以让孩子对上学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展示给孩子在学校可能会出现的人或事物。预先了解学校或是到学校去参观可以让孩子首先对学校的建筑物以及老师有一些认识。

    2.不要立即说“不”

  把上学以确定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选择的方式来告诉孩子是很重要的,除非你真的想要孩子自己决定上学的时间。期望学步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不想去上学的想法需要一部分时间。即使是大多数情况下愿意去上学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也会在起床时说不想去上学。很多人对于是否上学或是上班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表现出已经准备好去上学的情感,她可能已经明白反抗是没有用的,尽管有时仍会尝试。

    3.走出家门

  你可能会为第一天做重大的准备,比如用新鞋、新书包、新衣服以及新的玩具来诱使孩子上车。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低调一点可能会更好,过度的兴奋可能会弄巧成拙。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准备。父母自己也要为第一天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免耽误时间。

    4.走进教室

  第一天你可能需要陪着孩子进教室,有些学校允许父母第一天守在孩子身边,但有些学校建议父母离开教室而是从单向玻璃镜中观察孩子的活动,决定父母是否需要陪孩子更长的时间。

    5.总结第一天

  不要对孩子的第一天有太多的期望,对于你问的每一个问题,比如,她是否玩的高兴或是她的老师是谁等,孩子的回答可能仅是“我不知道”。孩子第一天上学,其实和成年人第一天上班一样,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孩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然后再慢慢的给你讲述她在学校里的情况。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此时,许多家长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把孩子送到哪所幼儿园。他们把较多的精力放在比较幼儿园的条件设施,而对孩子上幼儿园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却考虑不够。

凡事预则立。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物质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心理方面的准备。

一、物质方面的准备。物资准备应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要求而定,一般包括窗上用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甚至玩具的准备。

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求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事情包括刷牙、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穿脱鞋袜、上床睡觉、上厕所,等等。如果你的孩子在进园之前没有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是十分不利的。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已经感到陌生了,有时甚至会感到有点害怕,如果再碰到好多事情不会做,特别是看到别人会做,而且很快就做好,而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好时,他就会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强烈时,他就会产生退缩心理,他就会不愿意上幼儿园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上幼儿园并没有使他感到愉快。

当然,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老师会教给他们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会一步步地加强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能力较差的孩子,老师也会给予帮助。但如果在孩子入园之前就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让他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那么,他在幼儿园里跟大家一起学的时候会学得更快、更顺利,相信这会让他感到高兴,也会增加他的自信心的。这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是有好处的。

三、心理的准备。这里所说的心理准备不仅指孩子要准备,还包括家长。

孩子的心理准备,主要是让孩子愿意并喜欢上幼儿园。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做很多工作,家长的帮助和引导非常重要。

1、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这需要你平时对孩子多进行教育,并注意引导。例如,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要上学学习知识、学本领”“乖的孩子、聪明的孩子都上幼儿园的。”你千万不能这样对他说:“我们太忙了,没时间管你,你必须上幼儿园。”或吓唬孩子说;“你不乖,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听了这样的话,孩子不怕上幼儿园才怪呢!

2、给孩子讲自己小时侯上幼儿园的趣事。父母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你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那这个观念也会植根在孩子心中,他会强烈地企盼着上幼儿园。

本文Hash:0b3c4704f95d9a31bcf696ccdd5e52eae9bb31b5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