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大人进食程序来要求孩子

“乖宝宝,把蛋吃了,就可以吃果冻。”“不要,我现在就要吃果冻!”“你吃吃看这个青菜,一口就可以。”“我不要,我讨厌绿色的东西。”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样的“情景剧”是不是每天都在餐桌上演?你除了担心孩子的营养可能不够,是否更在意管教的问题?

一般专家总是建议不要顺着孩子的性子,应该严格要求,要孩子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于是,一场又一场的餐桌大战不断重复。大人搞得精疲力竭,孩子却对所谓有营养的东西愈来愈没有兴趣。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小儿科教授海门和作家崔西的新书《喂出孩子一生的健康》中建议,不要用威胁的手段强迫孩子吃东西,也不要“诱惑”,比如告诉孩子,吃完菠菜就可以吃冰淇淋,会让孩子觉得甜点是好东西,菠菜则不可口。久而久之,孩子会讨厌菠菜。

不妨提供孩子不同的选择机会,你问他们:“想不想吃点青菜?”他们也许会说:“不好。”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接受拒绝。你也可以用说反话来试试看,“我很高兴你不喜欢吃这些青菜,因为我想吃。”然后就一口吃下,说不定孩子就会想吃了。

英国医生贺斯兰在其著作《食物大战》中也提到,在餐桌上和孩子维持和谐的关系很重要,千万别让餐桌成为管教的战场。想想看,需要为了坚持让孩子吃下胡萝卜而发火吗?在进食的过程中,不要催促孩子,催促只会让他感到紧张,觉得吃饭是件苦差事。

如果孩子对食物的癖好很奇怪,也不要烦恼,如果不让他把面包泡在牛奶里,他可能两样食物都不吃,不需要用大人的进食程序要求孩子。

在为孩子盛食物时,分量少一点。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平常不爱喝牛奶的孩子,让他在冲奶时加入其它东西,这样也许有兴趣多喝点。

总之,吃饭时间应该充满欢乐,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

人工喂养别强迫孩子进食

在这里,我不得不谈谈营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喂养行为。喂养行为包括对婴幼儿

摄入食物的制备行为、喂养婴幼儿时喂养人的行为、接受喂养时婴幼儿的行为、喂养时的环境等几个方面。

一般可以将喂养行为分为三类:

(1)放任型:喂养人在喂养中完全依赖儿童的个性和食欲进行喂养,放任儿童的进餐行为,让儿童随自己的意愿进食。

(2)强迫型:喂养人在喂养行为中通过自身示范或采取威胁,提供很多食物等多种措施,帮助、促进儿童多进食。

(3)适宜型:能够合理地调节喂养行为、喂养频率,在儿童进食时能监护儿童,并尽量不分散儿童注意力等行为。

第(1)(2)类喂养行为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放任型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发生,而且强迫型会干扰儿童自我调整摄入量的能力,导致超重或肥胖。

3个月时的孩子往往会因强迫进食造成肝、肾负担过重而发生厌食牛奶的后果。

我们主张早期发现食量小的孩子应尊重他们个体特点,不要去勉强他们多吃。这样,孩子的母亲不必用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比胖瘦,更不能因孩子的食量小就把牛奶调浓。要知道,高浓度奶造成的高渗透压、高糖、高蛋白等特点,对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只能产生负面影响。越是这样做,孩子越是不吃。其实,适当地增加一些户外活动,在厌食牛奶时把奶调稀点倒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对喂牛奶的孩子要注意水的补充,3个月的孩子可以喂些果水、菜水、果汁和白开水。总之,食物口味的多样化会增强孩子的食欲,从让孩子丰富感知觉和摄入维生素的角度来说也是有益的。

孩子某一顿少吃些食物完全符合生理需求,所以,我恳请家长不要为怕浪费而强灌他这一顿少吃的那10ml奶。

本文Hash:647bffcb68a176aba74d40ab90d02dbc99647254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