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许多父母只注重对孩子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从而给孩子在未来的性格成长以及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小编就在本篇文章中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一般是指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发展,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而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等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即为心理健康。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对于幼儿来说,不过分胆小,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不自卑,不妒忌他人,能乐观地面对得失,即为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适度的安全感和自尊心,不轻看自己。

2.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父母的引导下积极改正错误。

3.能主动与人接触,适应周围的环境。

4.不会因为某些不重要的得失而轻易哭闹。

5.不过分和他人比较吃、穿、用,能接受自己的家庭现状。

6.具有良好的行为动机,不妒忌他人。

7.能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

8.具有独立的人格特征,在小朋友面前不亢不卑。

9.有积极的生活目标,向往美好的事物。

10.能真诚对待家人和小朋友。

幼儿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及危害

1.具有自卑心理,总是看不起自己,甚至甘心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种心理会影响孩子将来的进取心,使孩子缺乏勇气。

2.性格内向、怯懦,不善言辞。这种心理会阻碍孩子与他人的沟通,甚至会阻碍孩子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不相信其他小朋友,甚至不相信父母说的话,总认为大家都在骗他。这种心理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沟通,甚至会捕风捉影,节外生枝,将来有可能害人害己。

4.总爱与父母抬杠,具有逆反心理,你说东,他偏向西。这种心理容易让孩子对是非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使他人感到反感和厌恶。

5.思想保守,具有排他心理,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这种心理会使孩子自我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抱残守缺,无法拓宽自己的思维。

6.爱慕虚蓉,内心虚伪,喜欢吹牛。这样的心理往往会让孩子在将来只做表面文章,得不到真正的友谊,无法交到真正的朋友。

7.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孩子在将来的人生交往中唯利是图。正因为这种心理,他们将来有可能只结交对自己有用的人,因此,这种人往往容易过河拆桥,实际上,这种人将来很难有真正的朋友。

8.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孩子容易形成孤傲冷漠的处事态度,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会失去许多朋友。

9.妒忌心理。这种心理的表现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适当的妒忌心会促使人进步,但是妒忌心过分,容易造成损人利己的心态,这样的孩子将来往往会因为忌妒心理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要想让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对他们的陪伴非常重要,这与幼儿智力发展、情感发展与性格发展等有重要关系。

1.智力的塑造

幼儿时期,孩子的智力发育最快。在这个时期,外界对孩子的各种刺激会影响孩子脑神经元的发育,良性的外界影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父母的陪伴与鼓励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非常重要。

2.情感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左脑是主管逻辑思维的,右脑是 管形象思维的。在幼儿阶段,孩子有完整的情感培养才会有完整的人格表现。因此,在幼年阶段,不要对孩子的约束太多,这样会阻碍孩子思维的发展。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陪孩子玩,让他们增强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孩子具备完整的人格特性。

3.性格的塑造

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是在幼儿时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因此,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要建立正确的概念,让孩子知对错,知礼仪。因为当孩子习惯于有求必应时,必然会导致骄横无礼;当孩子习惯于有求无应时,必然会导致消极自卑。因此,父母对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培养非常重要。父母要经常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对错,教会他们礼仪,陪伴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幼儿时期。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正确指导下,会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征和健康的心理性格。因此,父母不能以各种理由忽略对孩子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朋友,是孩子最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将超过其他任何人,尤其是在幼年时期更是如此。所以,孩子能否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看父母怎么来培养孩子,爱自己的孩子了。

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健康的心理会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的责任不仅是对孩子的衣食住行负责,还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负责,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总结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让您的孩子能成长为一个阳光、健康、拥有正能量的人。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小巧门,请您继续关注《育儿小妙招》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亲子育儿的相关内容,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你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北京晚报》刊登了“您的孩子心理健康吗”?随后,北京相关医院儿科心理门诊量不仅大增,还有很多家长来电咨询一些相关的问题。

  学习好不能替代一切

  现象

  暑假里到精神专科医院儿科就诊的孩子中不乏学习名列前茅的孩子,有孩子的家长说,他们是在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才带孩子来看病的。

  原来这些孩子智商很高,听一点知识便能举一反三。但他们上课说话搞动作,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听讲,情绪也不稳定,常常与同学产生矛盾。

  专家点评

  社会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学习好可以取代一切,一天从早到晚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却不注意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心理发育是否健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对于初露端倪的心理问题家长未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有的“好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所适从,甚至在大学就暴露出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应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育。

  孩子的“毛病”长大不会自然好

  现象

  有的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常感叹:“我一直以为孩子的毛病长大就会好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又增添了许多新症状,真后悔没早点来看病。”

  专家点评

  一些家长误认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情绪障碍只是孩子不懂事、淘气,或认为在孩子长大后可以自愈,而没当做病来治疗。

  的确,某些儿童精神疾病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渐渐趋于健全,某些多动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却会延续到成年,这样便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多动症导致的父母及老师对患儿的负性态度以及对他不断地干预可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及其人格的形成。因此,家长应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卫生知识。

  精神疾病要到专科门诊看

  现象

  有位情绪障碍患儿家长在精神门诊看病时发现孩子是穿着校服来的,马上让孩子把衣服反穿过来;还有位强迫症孩子的父亲说:“我一直制止孩子的妈妈带孩子来此看病。可在其他综合医院看,花钱不说,孩子的病情恢复得也不理想。现在来了,可医生说治疗的最佳时机已耽误了。”

  专家点评

  由此可见,一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却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顾及“名誉”而不选择儿童精神心理卫生专业科室就诊。其实,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应该是被同等对待的,都应该按不同的身体系统去看专科医生。只有经过专科医生的诊断,才能分清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还是轻度的心理问题,或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专业的治疗。

  老师的观察帮助必不可少

  现象

  一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孩子的家长说:“孩子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带孩子到专科医院看看,是不是存在注意力问题,我这才考虑孩子可能是有问题了。”

  专家点评

  有些家长生怕老师知道孩子存在问题而不与老师交流。学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老师的观察与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坦诚地与老师沟通合作,才能对孩子更有利。当然同时也需要老师的爱心与科学性。

  多动症儿童的家庭亲密度较低

  现象

  有位品行障碍的家长与医生交谈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一心在外挣钱,其实都是为了孩子能生活得优越一些。有时回家很晚,即使早了也考虑工作上的事,对家人不耐烦。竟然不知我已经背离了生活的初衷。想一想真是对不起家人和孩子。”

  专家点评

  现在多数家长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后在孩子面前过分放松,一些不良习性一展无余,孩子耳濡目染会习得一些不良品行。此外,父母工作紧张,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不会带孩子及时就诊,结果是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还有,若夫妻关系不和,家庭环境不良也会导致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甚至很小的孩子就会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有研究指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等较正常儿童家庭为低,而家庭矛盾性高。

  担心副作用不让孩子服药会延误病情

  现象

  有很多患儿的家长都担心药物会对孩子有副作用的问题,而不愿让孩子吃药。曾有位抽动症的患儿,吃了一段药,病情有所好转,结果马上暗自断了药物。半年后孩子病情复燃,家长由于怕受医生责怪,就到其他综合医院治疗,结果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出现自伤自残症状才再次来专科医院就诊,看着一声声清嗓子、挤眼睛、满头大汗的孩子,家长是后悔莫及。

  专家点评

  其实中西药物都会有治疗作用以及副作用两方面情况(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要小)。家长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问题,而不愿让孩子服药是错误的观念。不服药的后果是病情延误,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这样的结果要大大超过药物副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这一点应主要参照医生的意见来处理。

本文Hash:d8c77ea5f09b32831a9b7ea7838e3fcf1c9af503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