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沟通交流更顺畅的方法

沟通交流能力在孩子将来的社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应当加重对孩子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强的社交能力。ü和他人保持眼神交流。ü积极的倾听技巧。ü在谈话的间隙,问恰当的问题。ü找一些话题,表达对别人的兴趣。ü体验在谈话当中自在地交换意见。ü维持谈话的进行。ü尊重他人。ü运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萨利的故事萨利的妈妈对女儿很担心。萨利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时候,通常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却很难发展持续的友谊。妈妈希望能帮助女儿与他人有更深层次的交往。从表面上看,萨利和其他小孩相处得不错,今年八岁的她,性格外向而自信。她和不熟悉的小孩相处没有什么问题,她会询问是否可以加入到伙伴当中,然后很投入地和他们玩耍。萨利玩的时候,对人非常主动热情,孩子们很快就被她充沛的精力和友善的性情所吸引。对萨利来说,参与游戏并不难,而维护友谊却不容易。很快就能看出来,萨利很喜欢玩游戏,但是她喜欢用她自己的方式来玩。她用一种很随和的方式,将游戏演变成她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她开始告诉每个人她的新游戏规则,而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她认为其他孩子应该会加入进来,如果他们不加入,她就会变得很困惑沮丧。她想不到要询问一下新朋友,看他们喜欢玩什么游戏,也不会通过问问题来了解朋友们的期望。当同伴对萨利热情的提议提出抗议的时候,她也不会听取。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她不能和一群孩子一起玩,而是很沮丧地走开,或者其他孩子都远离她。威尔的故事威尔的爸爸是位个性安静的电脑编程员,他通常都忙于工作,只有当别人主动接近他,他才会有互动。通常情况下,他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更自在,他十二岁的儿子威尔也有同样的倾向。威尔不擅长和别人交谈,和萨利不同的是,他的行为方式不至于受到其他孩子的拒绝或者回避。但威尔不合群,他在接近一个团体或者刚认识的人的时候,更愿意在旁边观察,而不积极参与。威尔的妈妈几年来一直努力帮助他自在地与一群孩子相处,妈妈的个性很外向,她频繁地带威尔参加社交活动,想借此来帮助他。但是威尔现在已经长大了,她不能再为孩子来拓展社交生活,也不能像以前那给邻居的小孩打电话邀请来家玩。威尔只有在不需要说太多话的情况下,才会感到自在,例如玩电脑游戏或者下象棋的时候。如果要求不停地说话,他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他好像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只是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来回答问题,结果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威尔不会让周围人加入到谈话当中,也不会主动提问题,而是等别人来问他问题。威尔只有几个一起玩电脑的朋友,他们在一起也很少沟通。他告诉父母他对目前拥有的友谊很满意,喜欢自己一个人消磨时间。其实,他愿意和别人有深入的交谈,爸爸觉得妈妈对儿子的谈话风格有点反应过激,毕竟他们父子俩很像,并且现在无论个人还是事业也都发展得很好。但是妈妈担心威尔没有学习到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所需的技巧。父母的社交类型和个性很明显,萨利和威尔的个性非常不同。虽然他们都很难和同伴有效沟通,但是他们个性不同,表现困惑的方式也不同。在帮助孩子提高谈话技巧之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清楚地知道父母和孩子的社交类型和个性。例如:如果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和你很类似,即使这种方式并不算太理想,你可 也不会去干涉他。相反,如果孩子的社交方式和你截然不同,即使孩子的方式对他来说很好,你也可能会反应过激。以威尔为例,爸爸个性内向、独立、不合群,所以他并不担心孩子的行为,但是妈妈外向、活泼,她就会非常担心。良好谈话技巧小测验完成下面的小测验,判断孩子是否真正存在谈话困难。观察孩子在和其他人互动的时候,是否经常有这些行为表现:ü孩子说话的时候是否会看着别人的眼睛?ü别人和他说话的时候,孩子是否会积极地倾听?ü孩子是否给别人说话的机会?ü孩子是否会用冷静、友好的语气说话?ü孩子是否会通过问问题,来表示出他对别人的兴趣?ü孩子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是否会保持身体不动?ü孩子是否能经常主动和别人交谈?ü孩子是否会给其他孩子打电话?ü孩子表达的内容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否和正在讨论的话题有关系?ü孩子对别人是否会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ü孩子在谈话过程中,是否会用正面的表达方式?例如:“太好了!”、“哇!”、“对!”如果你对上面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跳过这一章。如果有些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本章还是值得你继续读下去,并尝试做其中的练习。

赏识孩子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则需要做个让孩子喜的父母。而经常赏识的孩子的父母最容易受到孩子们的爱戴。现场交流为何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成绩突然下降很多老师及家长发现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成绩比较好,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突然就往下掉,而且往高年级想成绩有提高的可能性就不是太大了。三年级的学习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关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观点1:家长过多的超前教育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都可以做简单的算术题,能认识不少字,因为目前小学教育跟幼儿园教育衔接不是很科学,孩子到了一二年级时,由于该学的都掌握了,家长以为孩子都学得很好,是提前学带来的好处。可是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从表现形式上看能够认识它,但是从深层上很难理解。因为孩子考试考得比较好,孩子就认为学习是很容易的,上课的时候也认为不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观点2:孩子精力透支幼儿园期间应该以玩为主,可是现在家长们拖着孩子这边学那边学,有的居然开始学奥数,孩子会产生挫败感,使得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用一对一岁还没到的双胞胎做研究,在一个48周就开始训练爬梯子,而另一个则在53周开始训练,结果这对双胞胎在54周时同时学会了爬楼梯。可见,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必须遵循基本规律。观点3:孩子学习方法固化了幼儿园以及一二年级的学习中,记忆的分量比较大,孩子养成了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法。但是三年级以后,很多问题需要思考、理解,孩子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比较多,但是大了以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表扬相对减少了,孩子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对学习产生影响。当然,孩子成绩下滑也与教材难度加大有关。如何指导孩子高效学习?要给孩子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中小学生年龄与睡眠时间(小时)对照表年龄7891011121314151617睡眠时间11.511.211.010.510.29.89.69.39.08.88.5谭顶良教授表示,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生理特征都非常了解。但还要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的性别特征、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做:给孩子搭建通往目标的阶梯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证明,暗示是让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期待,每一个目标必须是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的,孩子通过努力之后能够达到的。在一二年级,孩子考试能考100分,到了高年级这种可能性就会变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一些闪失是正常的。家长提出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目标是要把总目标分解,应该让孩子分阶段达到,不能期望孩子从50分一下子考到90分。给孩子树立起榜样父母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如果父母在单位评比中是先锋模范,那孩子肯定也会在学习上处处争先。而如果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对孩子造成伤害是最直接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跟着下降。给孩子足够的睡眠家长都明白,当一个人睡眠不够,用意志力撑着做某件事时,效率会大打折扣。现在家长除了要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求他去做额外的题目,强制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其实,做练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同类型的题目做得太多,会使孩子的感受能力下降、大脑疲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必须的,但也要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习陶行知先生给孩子 “四颗糖”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要家长多赏识孩子。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然而陶行知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给了他第一颗糖,奖励他准时守信;接着又给了他二颗糖,奖励他在被制止后,立即停止了用泥巴砸人,夸他是个听话的孩子。接下来给了他第三颗糖,因为陶行知了解到,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他才砸对方的,陶行知奖励他正直善良。到这里时,那孩子开始流眼泪,说:“我们都是同学,欺负女同学用泥巴砸总是不对的。”于是陶行知又给了他第四颗糖果,奖励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训斥也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教育不是一味的斥责、训斥、打骂,换个角度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再犯的几率会更小。互动家长:指导孩子高效学习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谭顶良: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高效学习的时候,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则应交由老师指导孩子。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谭顶良:首先,可以引导三年级的孩子去制定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八个因素:What——学习什么,Why——为什么学习,Who——我是谁,When——时间,Where——地点,Whom——请教谁,How——怎样学习,Howmuch——学多少。其次,可以引导孩子做难题笔记和错误笔记。再次,要认识陪读和家教的弊端。陪读,不但孩子内在的动力没有被启发,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另外,当孩子一心等着家教的辅导时,课堂上就会不认真听,注意力就不能高度集中。

本文Hash:dfe3a2f2002a0f03eb0a526d987141257d384403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