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我要他往左他偏往右;我要他吃饭像要他命一样;事事挑战我的底线。”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可以尝试正面管教。

我的孩子怎么了?从一岁左右,你的宝宝开始走路和说话,他会变得较为独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会测试自己自主能力的限度,冲动地去探索,并对种种事物作出试验。作为父母,会很难接受他由一个事事依赖你的婴儿,变为一个经常试探你底线、跟你作对、令你生气的捣蛋鬼。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至上幼儿园前。其实他只是从实验中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周围环境对他的要求,并非故意。因此,你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特性,教导他成为一个可以愉快合作的孩子。什么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就是用有建设性和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孩子需要你的适当引导才能学会什么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你的认可和鼓励也能帮助他自我肯定,建立安全感。管教指南(一)给他关注和赞赏平日你的宝宝自己坐下玩或见到不能碰的东西就自动走开时,就要给他关注,并且称赞他。不要以为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而只留意到不理想的行为。当宝宝明白原来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那便会增加他多做好行为的机会。Q:称赞太多会让孩子恃宠而骄吗?A:只有平时极少得到称赞的孩子被称赞后才会乐极忘形,兴奋得不能自控;并且可能会要求得到奖赏才与成人合作。宝宝需要你的关注和鼓励来建立信心去探索学习。经常受到赞赏的孩子,自我肯定充分,自尊心会较强,也会较为自信及独立;长大了也更容易去欣赏别人。Q:如何“赞赏”孩子?A:要用正面的语句,例如:“自己玩真乖!”“乖乖坐着吃饭真好。”“对了,知道那是碰不得的,真是好孩子!”要直接、简短,让他容易理解。不要加上批评及责备,例如:“乖啊!但我不要你再顽皮。”这会让他感到混淆,无所适从。要及时称赞,他才会清楚你赞赏的是什么行为,增加他再做同样行为的机会。不要只看成果。当他作出尝试,就要称赞他的努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Q:如何“关注”孩子?A:安排亲子时间和有吸引力的活动:精力充沛的宝宝,需要你常常关注他。每天尽量抽时间与他玩和说话,就算只有短暂的时光,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加强宝宝对你的信任,让管教事半功倍。假如你很忙而暂时不能陪他,你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物品或活动,让你的宝宝适当地打发时间,免得他因无聊而捣蛋。这些玩意是有趣味和适合他的发展程度的,但不一定是玩具。空纸盒、空罐子或一些不易碎的家庭用品也可以让宝宝乐上半天,变化出不同的玩法。你可能需要准备不同的活动物品,再把部分藏起来,待他玩厌了时可替换使用,以保持新鲜感。关注孩子,也包括:望着他微笑/轻抚他/拥抱他/吻他/对他鼓掌/向他竖起姆指/和他说话时,不要忘了要蹲下来与他平视,让你们的距离拉近。管教指南(二)开始你的管教除了鼓励宝宝的好行为外,也要开始管教他不理想的行为。Q:什么时候开始你的管教?A:一岁左右开始,宝宝自由活动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他需要清楚及贯彻一致的规则以帮助他理解成人对他的要求,从而学到守规矩、合作和自律。假如现在对他采取放任的态度,到长大后有问题出现时才去管教,要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就难多了。坚定的正面管教可以协助你用冷静的方法去处理宝宝的问题,为人父母的工作便会更轻松,你与你的宝宝也会相处得更愉快。Q:规则会不会扼杀孩子的自主能力?A:宝宝的思考判断能力还未成熟,需要你 给予指引来保障他的安全。你的指导也可以帮助他去分辨适当和不适当的行为,令他容易适应社会。当然,你不可以制定太多规则。在某些情况下,你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能力去让他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例如让他在合理的范围内探索玩具不同的玩法,提供两三件衣服或小吃让他自己挑选等等。Q:打或恐吓宝宝是否更为有效?打宝宝手掌或屁股及恐吓他,或许会令他在当时感到害怕,不敢再继续该不当行为。但是这样做只能收到短期效果。宝宝的记忆力还短,很快便会忘记上次的教训。如果你没有教他应该怎样做才对,他没有学到适当的行为,很容易又再犯错。正面的管教方法是用有建设性和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教导他,使他成为一个合作又快乐的孩子。管教指南(三)管教宝宝的步骤1、每次定下两至三条简单的规则(如吃完饭才可离开座位);并划出孩子不能到的区域(如厨房)。2、所有照顾宝宝的人都要采用一致的方法,坚决地执行,方法才会容易奏效。3、给宝宝清晰的指令。每次孩子犯规时,都要保持平静,用坚定认真的表情——瞪眼、稍低下头及加上手势向他说“不可以”。若孩子主动停下来,便称赞他。若他不听,就要立即引导他跟从你的指示,如把他抱上座椅或把他带离现场,然后转移他的注意到一些有趣吸引的事物。如果他做危险性的动作,就要立即制止,同时教导他规则,然后转移他的注意至另一有趣又安全的活动。例如:“电插座危险,不可碰。妈妈和你玩玩具。”“爬高会摔疼,下来这里玩球。”4、宝宝可能仍然不听从,用尖叫或趴在地上哭等行为来对抗你的指示。你要刻意地忽视这些行为,即完全不给他任何注意,不去看他,也不作任何反应。两岁半前的宝宝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忍耐力有限,遇到不顺意的事物就会容易发脾气。有时他们也会做一些不适当的动作如轻轻撞头来吸引你注意,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或尝试验证一下你说的话是否真的。这时你也可用上述方法来处理。若处理得当的话,这些不当的行为很快就会消失;但若你给他注意,包括笑、回应或打骂,他的行为就会因得到你的关注而持续下去。5、起初他可能因为得不到你的理睬而变本加厉;只要你坚持下去,他最终会学到,抗议是不能令他得逞的,他会停下来。这时你应该及时关注他,然后继续恰当的活动。6、如果他继续发脾气或抗拒加剧,周遭的人可能会受到干扰,包括你也沉不住气了,你可能需要把他带离现场,并从后环抱着他双臂及身躯,减少他的乱踢乱舞;尽量保持平和的态度,不作出其他反应,直至他回复平静。这个处理方法,可让他远离令他情绪不稳定的情境,用没有伤害性的束缚去帮助他冷静下来,同时也可从中让他知道:你虽对他持着坚定的原则,但仍然会给他保护和安全感。7、待他冷静后便即时赞许他能安静和合作,然后继续恰当的活动。结语每一个宝宝都拥有不同的脾性,你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让他明白及跟从你给他的规则。只要你坚持正面管教的信念,并对他抱着鼓励、欣赏、耐性和坚定的态度,便能帮助他在成长路上建立自信,也会逐渐地引导他学会自律和合作。正面管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家庭内部一定要保持统一战线,尤其是跟老人们一起带孩子,爷爷奶奶们过分宠溺,总会顺着宝宝心意,往往是咱这边立规矩,爷爷奶奶破规矩,宝宝依旧任性,观念冲突时时引发人民内部矛盾。今天这篇可要记得转给他们看看,观念一致才能事半功倍哦

不听话的孩子应该怎么管教

暴力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家庭教育专家许蔚虹认为,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六七岁的孩子大脑中有自己特有的秩序,家长应该对孩子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急躁。因为孩子没有成熟,理性与克制只能由大人去完善,操起棍棒打屁股,让孩子屈服,表面上省心,但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孩子照样不明白事情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于是,“沟通”在棍棒交加之时中断了,轻则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童年回忆,重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顽固或有暴力倾向的人。

“家长在体力上占绝对优势,随便一巴掌,对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孩子的心灵伤害基本上没有可能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调解等途径得到释放,而是全部转化成了内在的精神压力。”许蔚虹说,打孩子可能导致孩子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孩子因为怕挨揍而成为驯服的羔羊,性格孤僻、懦弱、自卑等;另一种是容易激发逆反心理,有可能变成桀骜不驯、破坏性很强的人。严重的还会演变为由内向外的复仇冲动,包括对施暴者个人或对整个社会的仇视。因为,棍棒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弱者就要服从、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觉。

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孩子的确会惹家长生气,但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是无心之过,用爱作基础,赞美和鼓励作阶梯,辅以耐心、宽容,孩子才会给家长最好的回报。”许蔚虹说,孩子是家长最珍贵的宝贝,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不能任由家长处置。即使家长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长大,供他衣食住行,供他上学成长,家长也无权实施棍棒教育。

一般说来,孩子健康成长有四种需要:

一是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

二是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尊重;

三是得到别人的赞赏;

四是在家里有地位。

而体罚只会破坏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许蔚虹说,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当孩子对被惩罚的方式、轻重等考虑得越多,就越不关心问题本身,从问题本身吸取的教训和经验越少,因为打骂只会使孩子不再在家长面前表现家长不喜欢的行为,让孩子学会逃避被打,而没有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本文Hash:74cc2fe6fc075e04dce39abe6049897bb4a50006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