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贴标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贴标签,然后很着急地想立刻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如果孩子没有很快改正,父母就更加觉得标签是贴对了,更加着急了。

什么是给孩子贴标签?

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被大人们贴上过什么标签?贴标签就是给人定义,划归到某一类别上去。比如,这个孩子就是脾气倔强,这个孩子就是懒惰,这个孩子就是粗心大意!我印象中,我上学的时候总是被贴上粗心大意的标签,老胡上学的时候一般都能排在10几名的情况,每次考试结束以后,老师和家长都会评价我说,某某题就是粗心大意了,本来可以做对的,等等说法,好像伴随我整个学生时代!现在,我儿子自己要是说某道题粗心大意了,我都会直接告诉他,无论是哪种原因虽然都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哪种错误更容易被接受,哪种错误不可接受的。贴标签这件事儿,在生活中是实在是太常见了吧!好像我们大人,天生就喜欢,把特殊的事情总结成一般的现象,然后就不断的自圆其说,自我暗示,如此一来好像事实真的是那样!孩子也会因为得到相似的暗示,久而久之,真的就所想即所见了。这个危害有多大,亲爱的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你们能体会吗?

我相信,在你的心理,一定也有某几个标签始终难以忘记。所以,科学育儿是坚持反对贴标签的,要在育儿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就事论事,而不是泛泛的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当然也包括给大人自己贴标签!这种贴标签往往最终就会演化成真实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完全是因为贴标签形成的持久暗示而形成的!举例,当一个孩子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的时候,时间一长,他自己也接受了自己是坏孩子的暗示了,于是他的行为将会按照他理解的坏孩子的行为去做,然后这行为的结果,将会带去更大的暗示。这让他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反而觉得自然而然。有哪个家长会希望自家的孩子,贴着懒惰、贴着爱哭,贴着注意力不集中,贴着不讲理的标签长大哪?一定是没有!那就需要好好修炼自己的沟通,跳出固定的模式,用科学育儿的方式去沟通,不要滥用贴标签的语言!

一旦标签已经贴上了,怎么撕下去哪?

1.抓住机会让孩子看到完全不同的自己

举例,如果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了粗心的标签,那么可以抓住孩子做的非常好的事情,或者上次遗忘了,这次没忘的事情,告诉孩子,这次做的非常好,你是个细心的孩子。

一个一直以来被贴了粗心标签得到孩子,当再被贴上细心的标签的时候,孩子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自己,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之前的暗示。

2.创造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厉害

举例,孩子的发展是有无限可能的,所以他会表现出来多面性的。当孩子被贴上粗心的标签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积木,拼图这样的游戏,当游戏完成的时候!告诉孩子,他有多厉害,这么需要认真细致的能力来完成的事情,他都能搞定!

3.以身作则

这个不用说了,孩子就是大人的复印件,这个道理我想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们都应该懂的!

4.记住孩子的那些精彩时刻,时常和孩子回顾一下,这样来鼓励和化解不良标签给孩子带去的影响!

5.当孩子还是做标签描述的事情时,就事论事告诉他大人的期待和希望。

举例,考试孩子依然因为1+1=2的计算出了问题,按照以往大人的沟通,一定会说,你能不能不要粗心大意,这样的问题都能答错!取而代之的是,这个知识你是掌握了的,但还是做错了,我希望你能避免犯相同 的错误!把所有会的知识,全部做对!用这样的沟通技巧,帮助孩子从负面标签的困扰中走出来,尽可能让负面标签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当然,对于科学育儿的粑粑麻麻来讲,最好的是从一开始就不要给孩子贴上什么负面的标签,而始终是按照就事论事的原则来和孩子进行沟通!

不给孩子贴“标签”

周玉有位外地同学出差来京,于是几个昔日的同窗好友相约叙旧。已为人父为人母的都带来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儿,谈论的话题自然要涉及事业、家庭和孩子。

“我们家孩子可聪明了,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我儿子挺乖的,从来不顶嘴,也不跟人打架!”“我们那个,就是爱画画,跟个小画家似的!”“我们家孩子学习挺好,总是100分,一点儿也不用我操心。”……年轻的父母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的孩子,不时用各种例子给自己的孩子贴着标签。

一旁的小家伙们玩得有声有色,“战争”时不时地冒出来。突然,“砰”的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打断了大人的谈话。原来是周玉给好友的男孩儿明明买的一个小毛毛熊引起了争执。一个孩子想要明明的毛毛熊,明明不想给,另一个又非得要不可,几番争执不下,想要的孩子于是挥起了拳头,打倒了明明,抢去了毛毛熊。看来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可没想到,明明从地上爬起来后,只是有些委屈地站在一旁。“明明,你怎么不去把毛毛熊抢回来呀?”周玉很奇怪地问。女友抢先开导着儿子:“明明乖,听妈妈话啊,好孩子是不和小朋友打架的……”明明含着眼泪没有说话。“去,把毛毛熊还给弟弟!”另一位父亲在严厉地教训动武的儿子,那男孩子一面听,一面恋恋不舍地玩弄着抢来的毛毛熊,看来他是不会轻易让出毛毛熊了。“好了好了,小孩子淘淘气,没事儿。明明说把毛毛熊送小哥哥玩了。别训他了,让他去玩吧。”女友的几句话使这场“战争”硝烟散尽。聚会在浓浓的同窗情谊中结束了,而周玉的心却不能平静。明明在妈妈“好孩子”、“乖孩子”的鼓励中放弃了捍卫自己的权力,那份不情愿却隐藏在无声的迟疑之中。小小的孩子,压抑了自己本不过分的愿望,为了做妈妈的“乖孩子”、“好孩子”,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淘气包”、“贪吃鬼”、“泥猴儿”这样的“坏”标签夸大了孩子的缺点,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因此也知道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坏”标签,而改用“聪明宝宝”、“好孩子”、“乖孩子”、“语文能力特强”、“杰出的小画家”等等的“好”标签来称赞和鼓励孩子。放弃负向标签本是一种进步,可是一味地贴这些“好”标签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好”标签往往是父母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好孩子”被人打了不能还手,“小画家”不得不放弃游戏时间不断地提高画技,“爱学习的孩子”不敢放心大胆地玩上一天,“总得100分的孩子”得时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考99分……这样,孩子稚嫩的心上总是紧绷着一根弦。即使“标签”所标定的内容适当,可能也只是父母对孩子某一方面的看法,并非孩子真实的情况。

孩子年纪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可能。但是,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差,他们会为了维护“标签”的内容,推动一些有用的东西,丧失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语文能力特强”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体育或数学,那个在父母眼中是“杰出的小画家”的孩子可能语文能力也不差,也许父母的善意鼓励和称赞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不贴标签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不表态,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要纠正。只是无论肯定、鼓励还是否定、批评,最好都是就事论事,让孩子感到你是在评价他做的事,而不是评价他这个人。因为孩子还小,贴什么标签都太早。

不给孩子贴“标签”

周玉有位外地同学出差来京,于是几个昔日的同窗好友相约叙旧。已为人父为人母的都带来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儿,谈论的话题自然要涉及事业、家庭和孩子。

“我们家孩子可聪明了,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我儿子挺乖的,从来不顶嘴,也不跟人打架!”“我们那个,就是爱画画,跟个小画家似的!”“我们家孩子学习挺好,总是100分,一点儿也不用我操心。”……年轻的父母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的孩子,不时用各种例子给自己的孩子贴着标签。

一旁的小家伙们玩得有声有色,“战争”时不时地冒出来。突然,“砰”的一声,不知是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打断了大人的谈话。原来是周玉给好友的男孩儿明明买的一个小毛毛熊引起了争执。一个孩子想要明明的毛毛熊,明明不想给,另一个又非得要不可,几番争执不下,想要的孩子于是挥起了拳头,打倒了明明,抢去了毛毛熊。看来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可没想到,明明从地上爬起来后,只是有些委屈地站在一旁。“明明,你怎么不去把毛毛熊抢回来呀?”周玉很奇怪地问。女友抢先开导着儿子:“明明乖,听妈妈话啊,好孩子是不和小朋友打架的……”明明含着眼泪没有说话。“去,把毛毛熊还给弟弟!”另一位父亲在严厉地教训动武的儿子,那男孩子一面听,一面恋恋不舍地玩弄着抢来的毛毛熊,看来他是不会轻易让出毛毛熊了。“好了好了,小孩子淘淘气,没事儿。明明说把毛毛熊送小哥哥玩了。别训他了,让他去玩吧。”女友的几句话使这场“战争”硝烟散尽。聚会在浓浓的同窗情谊中结束了,而周玉的心却不能平静。明明在妈妈“好孩子”、“乖孩子”的鼓励中放弃了捍卫自己的权力,那份不情愿却隐藏在无声的迟疑之中。小小的孩子,压抑了自己本不过分的愿望,为了做妈妈的“乖孩子”、“好孩子”,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淘气包”、“贪吃鬼”、“泥猴儿”这样的“坏”标签夸大了孩子的缺点,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因此也知道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坏”标签,而改用“聪明宝宝”、“好孩子”、“乖孩子”、“语文能力特强”、“杰出的小画家”等等的“好”标签来称赞和鼓励孩子。放弃负向标签本是一种进步,可是一味地贴这些“好”标签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好”标签往往是父母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好孩子”被人打了不能还手,“小画家”不得不放弃游戏时间不断地提高画技,“爱学习的孩子”不敢放心大胆地玩上一天,“总得100分的孩子”得时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考99分……这样,孩子稚嫩的心上总是紧绷着一根弦。即使“标签”所标定的内容适当,可能也只是父母对孩子某一方面的看法,并非孩子真实的情况。

孩子年纪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可能。但是,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差,他们会为了维护“标签”的内容,推动一些有用的东西,丧失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语文能力特强”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体育或数学,那个在父母眼中是“杰出的小画家”的孩子可能语文能力也不差,也许父母的善意鼓励和称赞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不贴标签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不表态,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要纠正。只是无论肯定、鼓励还是否定、批评,最好都是就事论事,让孩子感到你是在评价他做的事,而不是评价他这个人。因为孩子还小,贴什么标签都太早。

本文Hash:c4bfa6c17dd59c72d7f23d461ca64bde4d3ec143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