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需让宝宝在公益活动中学会奉献

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有好多的独生子女,他们都享有不完的爱,独生子女他们缺少奉献,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奉献精神。

现在的独生子女,有享受不完的爱,而奉献却很少,甚至没有。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要了解是什么给孩子带来了快乐,仅仅是年长的人给了他什么东西,还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给别人做了什么事。如果享受父母创造的幸福是他快乐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不好,他将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矗是呀,如果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那将足十分危险的。所以,我们要十分注意向孩子进行奉献教育。如今,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令社会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热心参与的事业,父母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需要父母们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带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便不失为一条佳径。

  所谓公益活动指的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义务活动。足从小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精冲的良好途径,也是培养孩f文明行为和奉献精神的皋础。

  公益活动一般包括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公共福利、知识传播,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公益精神就是愿意为改善“公域’部分而努力奉献的精神,是一份爱心,—份帮助别人的希望。

  当今社会,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全社会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公民都热心参与的事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爱心奉献观念,可以让幼小,纯洁的心灵自然流露出真善美。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带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但可以更好地增长孩子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甚至对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有积极的作用。

  2008年5月12闩,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许多小学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倡议孩子们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尽一份绵薄之力。第一项是捐款,一大早孩子们就纷纷捧来了自己心爱的存钱罐,有的还不止带了—个,里面都是他们平时积攒下采的零钱。很多父母也赶到了现场,支持孩子,帮助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双手把自己存钱罐里的零钱投入捐款箱。捐款现场安静,严肃,秩序井然,孩子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很多。

  父母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参与公益活动:

  (1)要让孩-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可以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知道有许多人需要获得别人的帮助,有许多事要得到大家的支持。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些有关的电视新闻,书籍,报刊,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孩子到贫困地区走走看看,让孩子从中受到启迪,懂得奉献自己的爱心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为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更应带头廖加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一起清扫楼道或居住区的公共场所,捡拾草地,公共场所的垃圾,或在支贫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整理多余的衣物,并和他们一起把这些物品送到捐赠站。

  (3)可以经常向孩子介绍,宣传社会上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活动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先进的事迹左.感染教育孩子。

  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活动,甚至对学生做义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异常反感,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被耽误了,浪费了奉采可以学习的宝贵时间。

  事实上,孩子的爱心奉献和向善心理,光靠书本教化足远远不够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学校建立了学生义工制度,规定学生每学期为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要达到多少小时,并作为学期考核的重要方面,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时限,就拿不到学分。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大大利于孩子的成K,对于这一点,做父母的要有清醒的认识。孩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做义工,不是主办者把孩子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也不足在浪费孩子的时间,这是一种实践教育过程,是培育学生心智、体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多参加公益活动,让其从小拥有一颗奉献友爱之心。我们教孩子奉献,而且是很快乐的奉献,完全是对硅子有益的。每个人都喜欢当一名奉献者。想想看,你愿意和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交朋友呢,还是愿意和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交往呢?如果我们把孩子教育成索取无度的人,只会恶化他日后的生活环境。我们让孩子奉献,是一种投资,而且它的回报比任何投资都大。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为乐于奉献的人。

妈妈须知:让宝宝从生活的声音中学习

13~24个月

与其说单字,不如说成语这时期的宝宝多半已经会走路,相对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说的意思,也会说比较多的单字。从这个时期起,妈妈和宝宝的交流对话丰富而频繁的话,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更快。

1、练习发音

把单词的发音嘴型做给宝宝看,反复几次以后,宝宝也会试着发出正确的音了。

2、配合肢体语言来说话

与宝宝说话时,配合肢体语言还辅助引导宝宝,如用手指身体的各部位,配合说话、或者边做“坐跑站跳”等动作,边说这些单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让宝宝更容易记忆。

3、以句子的形态和宝宝说话

1岁以前教的“花”、“水”等单字,现在起要开始对宝宝说长一点的句子,如“好漂亮的花”、“我想要喝水”等,利用宝宝已经懂的单字并加入新单字来延伸连结出句子,让宝宝练习真正的说话方式。

4、有耐性的等待宝宝的反应

这阶段的宝宝对大人的话似懂非懂,自己所会的单字语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爱表达,这时父母就必须很有耐性等宝宝慢慢地说、清楚讲明白,降低宝宝的挫折感,才能顺利让他升级到下一个说话的阶段。

5、经常带宝宝外出观察

带宝宝去公园散步或坐车等,并配合教宝宝说相关的字句,也许宝宝无法一时间马上记住,但让宝宝接触更宽广的视野,也是奠定说话基础的步骤。

所谓“亲子对话”教育法主要是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来培养他的说话能力,若要与孩子说话,首先父母要学会如何倾听。听孩子说话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而“亲子面对面”便是在孩子有话要说时,父母确实倾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而信心倍增。

与孩子的对话应当从幼儿期开始,希望父母们能够随时激发自己孩子的个性与说话能力。

一般来说,爱说话的孩子因为好问而在想法上比较深入,也比较有自信、有个性。其实孩子们所说的话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所以父母必须去了解孩子说话的原因,通常可分为以下3个原因:有问题发生,需要大人的帮忙。想把自己“所听、所见、所闻”的感受用声音去表达。想感受与妈妈(亲人)的交流联系。

因此,倾听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而信心倍增。

大人的倾听会使孩子产生哪些变化?

·贴近孩子,近距离地听孩子说话,对孩子来说会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出现。

·孩子变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产生自信。

·孩子的表达变得明朗。

·孩子的个性变得比较圆融。

·因为自己的感受、说话获得重视变得更有耐性、有安全感。

·烦恼能尽快消除。

·很早就能开始说比较长的句子和灵活运用不同的生词,对将来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有帮助。

亲子对话学习刺激法

宝宝是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开始学习说话的。只要宝宝开始喃喃自语,发出简单的声音时,就是开始进行“亲子对话”的好时机,按照宝宝的不同月龄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个月

与宝宝目光交流,随时随地与宝宝说话,宝宝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便是“哭”;等3、4个月大时,开始会发出“咿咿啊啊”等单音;到了8个月大后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发出一些单字。

1、注视宝宝的眼睛和宝宝说话

和孩子的第一阶段沟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宝宝们通过看见妈妈的说话与表情来奠定对“说话方式”的认识。

2、与宝宝接触的任何时候都要与宝宝说话

每一次的声音交流都会让宝宝的 听觉变敏锐,不管是换尿布、喂奶或洗澡时,都要随时随地保持与宝宝说话的习惯。

3、回应宝宝的牙牙自语

只要妈妈经常回应,宝宝也会开始学着表现自己的感觉,而且情绪也会更明显易懂,在与宝宝应答时最好边说边抚摸宝宝,更能强化亲子的交流。

25~36个月

说话时多形容状态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的单字虽然多,但还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总是反复说着“那个”、“不是”等字句,这时必须开始用叙述及形容的句子来教宝宝说话。

1、描述式的说话法

如果妈妈要回答宝宝的说话,也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即使妈妈知道“那个”是什么,也必须回答“是这个饼干吗?”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吗?”,务必引导宝宝再回答出“对,是那个饼干”等句型。妈妈此时的任务在于训练宝宝开口说话,而不是拿“那个”饼干让宝宝闭嘴。

2、说较长的句子时要段落分明

当妈妈说较长的句子时,得注视宝宝的反应,配合明显的肢体动作,段落清楚地说给宝宝听,来训练宝宝的“听话”能力。

3、练习让别人了解宝宝的表达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宝宝说的话只有身边的妈妈才听得懂,别人要了解宝宝说的话还得先通过妈咪的“翻译”。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也为了让宝宝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训练宝宝发出正确的音和正确的单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俩才知道的幼儿式语言。

4、给宝宝奖励

当宝宝能说出较长的句子,或者说出新学会的单词,都要马上给宝宝一个拥抱并称赞他,然后再附和地说一次,宝宝就会清楚知道自己的表达正确,而更有兴趣说话了。

5、把宝宝说的话画成图贴起来

当宝宝说的句子或内容,用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如“今天跟妈妈去散步”便以此为内容画出来,可以增加宝宝的联想能力和记忆能力。

本文Hash:ff531a226894738361ab95fdb62eba7fccc3a61b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