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擦屁股是素质教育体现

中西方的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其中一个就是在孩子早期教育上,西方更重视在他们日常生活技能的培训上。专家表示,在孩子幼教科上教孩子擦屁股就是一直生活技能的培养,体现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课程。拉完大便擦屁股,这是多么简单的事,可再简单的事也得有人教。近日,湖北省商务厅幼儿园首开了一门特殊课程——“我会自己擦屁屁”,目前重点在中班幼儿中试行,老师可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强调以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进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尝试得到了不少家长的支持。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小学生不愿意在学校解大便,除了害羞、不习惯等心理原因外,还因为部分低年级的孩子根本不会擦屁股。看来擦屁股这等小事,还真的有好好学习的必要。“胖胖是一只不爱干净的小猪,一天,胖胖突然觉得肚子好痛,哎哟,哎哟,我要拉臭臭了……”昨天上午,湖北省商务厅幼儿园中五班教室里,班主任霍义茹一边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胖胖为什么臭臭的》,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拉完臭臭后,胖胖裤子一提就往外跑,猪妈妈急得连声喊:“胖胖,你的屁股还没擦呢!”胖胖屁股一扭,“我不擦,擦屁屁多麻烦呀。”说着,胖胖一溜烟就跑出了妈妈的视线。讲到这儿,有小朋友不自觉地捂起了鼻子,“拉完臭臭不擦屁股会很臭的,还会把衣服弄脏,没有小朋友会愿意跟它玩的。”看到小朋友的反应,霍老师会心一笑切入正题,“那你们会不会擦屁屁呢?”“会!”“不会!”也许是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记者注意到,35个小朋友中“会”的声音远远大过“不会”。“那我们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霍老师抱起一个布娃娃,在布娃娃的屁股处贴上一块透明胶,将事先准备好的棕黄色颜料抹在透明胶上,把“会”声最大的一个男孩泽泽请到前面。泽泽犹豫了片刻,从卷纸上拉下一小节厕纸,揉成一个小纸团,望着布娃娃不知如何下手,只得向老师求助,“老师,我不会擦屁屁。”泽泽的囧态逗乐了站在一旁的生活老师陈岚。陈岚坦言,目前班上只有两三个孩子会自己擦屁股,其他的都是请老师帮忙。“现在不会没关系,看了老师的示范以后你们就会了。”霍老师从卷纸上撕下一小节厕纸,直接往布娃娃屁股上擦,结果可想而知,纸破了,手也弄脏了。见状,有小朋友马上发言,“一张纸不够,臭臭会糊到手上去的。”“说得好!小朋友们记住:第一步,我们得多用两张纸,然后像老师这样叠一叠,这样就不会弄破;第二步,拿好纸从前往后擦,不要从后往前擦,擦过后再叠一下,这样既卫生也不浪费;第三步,将用过的纸丢到厕纸篓里;第四步,穿好衣裤去洗手。”霍老师一边帮布娃娃擦屁股,一边细说分解动作。“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霍老师将十几个布娃娃和卷纸分发给小朋友,请小朋友给布娃娃擦屁股。教室马上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小朋友忙着撕纸,有的小朋友忙着叠纸,有的小朋友忙着往布娃娃的屁股上抹颜料,有的小朋友没拿到布娃娃,干脆给自己擦上了,有的小朋友还提醒同学,“轻一点,擦重了屁屁会疼的。”你习惯在学校解大便吗?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近300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结果显示:有八成小学生表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不会在学校解大便。“实在憋不住了,我才会 学校搞大的。”傅家坡小学五年级学生陈骏驰坦言,家里用的是马桶,学校的厕所是蹲式的,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同学在场,实在找不着感觉。除非是出现特殊情况,比如闹肚子,否则他不会在学校解决大便。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如果说高年级学生排斥在学校解大便是因为不习惯、害羞等心理原因,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则是能力方面的原因,其中有近两成学生直言“不会擦屁股”。“我不喜欢在学校解大便,因为蹲得好累。”一元路小学一年级女生娜娜说,“家里是马桶,坐着舒服,妈妈帮忙擦屁股,我的手也不会弄脏。”“我还不会擦屁股,在家里都是爷爷帮我擦的。”一年级男生小宇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实话实说。小宇说,开学两个多月了,他从未在学校解过大便,有一次肚子不舒服,几次感觉“臭臭”就要冲出来了,他使劲憋着,最后一直憋到家里才释放。[家长]幼儿园专门开课教孩子擦屁股,是否小题大做?记者随机采访了60余位家长,其中七成家长表示很感兴趣,认为非常有必要,三成家长表示开不开课无所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我很赞成这个尝试。”家住唐家墩的陈女士说,儿子也在读幼儿园中班,每次上“大号”不是找老师,就是请家里人帮忙擦屁股。前不久,她给儿子洗澡时发现其内裤和屁股上都粘着一些便渍,原来儿子在幼儿园解完大便喊老师帮忙擦屁股,赶巧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户外活动,老师没听见,儿子没擦屁股就跟着跑了。“如果我能早点关注这个问题,儿子就不会养成那些怪习惯。”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女士说,儿子18岁了,每次解大便都要把裤子脱光才行,下雪天亦是如此。这个怪习惯与家人的包办代替不无关系,“一直到上小学,都是家里人帮他擦屁股。二年级时儿子在学校内急,不会擦屁股又不好意思找老师求助,最后出了洋相。后来,尽管儿子学会了自己擦屁股,却又养成了如厕必脱光的怪习惯。”[老师]“是有点重口味,但十分有必要。”谈到开设“我会自己擦屁屁”课程,湖北省商务厅幼儿园园长杜蕴并不觉得好笑。她说,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过程中,有小学老师向她反映一个现象:有小学生不会擦屁股,宁可将大便拉在裤子里。一个朋友的小孩已经读初中了,因为觉得擦屁股很脏,从不亲自动手,为避免在学校解大便,强迫自己调整生物钟,结果被便秘困扰多年。“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把这些小烦恼带到小学乃至中学,演变成困扰他们身心发展的大麻烦。”杜蕴说,近年来,幼儿会玩“苹果”不会啃苹果、小学生会做奥数题不会系鞋带、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申请退学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社会大众往往把矛头指向教育。她说,要放手教孩子从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专家]“学习擦屁屁绝不是小题大做,园方的做法值得肯定。”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培养生存技能的过程,而0~6岁孩子的学习重点是基本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如厕、交流等等,这些小技能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通过学习、实践才能驾轻就熟,否则就会形成困扰。幼儿教育专家、原武汉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彭淑珍表示,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前者,于是不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这所幼儿园能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擦屁屁”方法,可谓用心良苦。同时, 长也应该重视孩子自理能力以及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要让“我来,我来”变成孩子的依赖,让孩子真正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黄全愈看素质教育之三

“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毕竟是孩子;但孩子又毕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和文化,正是在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没有把孩子看成是孩子;而在不该把孩子看成孩子时,又把孩子当成孩子。

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成人们可以“无私”地替孩子“思考”,替孩子“选择”,替孩子“说话”,理所应当地把孩子拒于成人社会之外。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糟糕的是,人们以为孩子是个空桶,给什么,装什么。孩子是张白纸,画什么,显什么。我们往往忘了,孩子还是一个有个性、有思考、有追求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思考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追求的欲望和能力,就如你我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不仅仅是孩子,他们还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和社会人。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美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只有当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孩子才不管有多幼小,也能以平等的“社会人”出现在社会交往中。

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从来都无视孩子的权利,无视孩子的自我,无视孩子的人格。尽管我们有法律明确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误区,是混淆了孩子的自然人成长过程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忽视了社会人的落地生根的“人格”。

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的误区,是混淆了孩子的自然人成长过程与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这两重性使我们在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然而我们的文化,偏偏是在我们需要把孩子看成有独立人格、有自主尊严的时候,我们把孩子处理成了知识的接收器,被训练的宠物,甚至是可以肆意践踏其人格和尊严的没有思想的动物;而在需要把孩子看成孩子时,又把孩子推上了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

应试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自然生长的过程,把孩子当成一个十足的成人来对待。孩子必须比照成人社会的竞争规则,参加几乎比成人社会更残酷的竞争。孩子被迫跻身于一场人生的竞赛:比成绩、比分数、比做题、比书包重、比考试技巧、比智力开发、比学多悟少。每天都在分数和各种所谓“课余爱好”之中挣扎。进入人生竞赛场的时间表越来越提前。从上小学开始,有的甚至从三四岁起,就开始用他们稚嫩的脊梁挑起了父母甚至祖父母无限沉重的希望。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标准是:越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将获得越大的成效。孩子们不得不用他们弱小的身躯及幼稚的心灵来承受那些甚至成人们都视为畏途的东西。

人们总喜欢说“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眼前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现实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

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

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该把孩子当孩子时,我们却把他们当成了大人;该把他们看成大人时,我们又把他们当成了孩子。

本文Hash:9e546211830a8376eb9086cb84441cc4d7ffbf89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